<p class="ql-block">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这意味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情感认同是关键,没有情感认同,就没有真正的价值认同。雨花台区少年法学院作为“法治进校园”的特色课程,始终坚持将培养青少年对法治的情感认同作为教学的核心,借助故事化教学方式,在青少年心中播撒法治信仰与敬畏的种子。然而,以情感为核心的法治教育如何开展有效的教学评,却是摆在面前的难题。不同于传统知识教学用考试方式可进行衡量,法治情感教学则很难找到刚性的评估方式,且国内目前尚无成熟经验可供借鉴。</p><p class="ql-block"> 评估是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闭环,缺乏有效的评估,教学管理将失去不断完善的可能。雨花台区关工委、政法系统关工委和教育系统关工委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通过深入开展调研。他们意识到青少年法治情感培养成效,关键要看课堂上讲“故事”能否在学生脑海中引发“化学反应”,而学生对这些故事中法治情感的领悟程度,可以成为评估情感教学的重要窗口。于是,他们在全区中小学校发起少年法学院课后感撰写活动,这一举措具有双重重要意义:一方面,引导中小学生在课后深入思考,感悟“故事”背后的法治真谛,让法治情感真正深入人心,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课后感,观察尊法用法的价值观是否成功渗透进学生心田 ,为少年法学院的教学评估工作开辟路径。</p><p class="ql-block"> 2023 年,少年法学院课后感撰写活动一经推出,便得到全区学校的热烈响应。各中小学校学生撰写的“课后感”由所在学校关工委负责评审,并于年底前向区少年法学院推荐五篇供全区层面评审。在区少年法学院层面,区关工委、政法系统关工委和教育系统关工委对学校报送的“课后感”进行严格评选,一批优秀课后感脱颖而出。“课后感”的评选秉持“真”“课”“感”三大标准:“真”,要求学生在撰写内容中抒发真情实感;“课”,强调紧扣少年法学院课程主题;“感”,则注重学生经过思考后的切实体悟。这些标准也为少年法学院教学质效提供了可靠依据。</p><p class="ql-block"> 雨花台区少年法学院致力于将法律情感内化为青少年的内在素养,课后感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桥梁。通过课后感的撰写,学生们得以进行主体性思考和感悟,逐步构建起自身的法治理念和价值观。同时,“课后感”也是审视这种思考和感悟怎样的窗口,通过“课后感”以及定期走访学校、组织师生座谈会,个别恳谈等方式,初步形成以情感为核心的教学成效进行较为有效的评估机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