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山公园(二)

<p class="ql-block">  景山公园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的景山前街,西临北海,南与故宫神武门隔街相望,是明、清两代的御苑。公园坐落在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公园中心的景山,曾是全城的制高点。</p> <p class="ql-block">  景山公园坐落在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南接故官神武门,北对城北钟鼓楼,西邻北海公园、占地面积23公顷、山高43米,该处为北京市内登高俯瞰京城,观赏紫禁城全景的最好地方。 这里早在金代就堆土成丘,元代辟为皇室禁苑名为青山,明永乐年间又将挖护城河的泥土及拆卸南移城垣的渣土都堆积于此,叠砌成一座高大的土山取名万岁山。清代顺治十二年(1655年)将此山改名为景山、并于乾隆(1749—1751年)年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先后建有寿皇殿、绮望楼、观妙亭、周赏亭、万春亭、辑芳亭、富揽亭。 景山公园是一座优美别致的皇家花园,封建帝王常到此赏花、射箭、饮宴、登山观景。1949年北京解放后,人民政府对景山进行了全面整理,修缮了古建筑物,重铺了山道、园路,栽种了花木,增添了服务设施,使这里成为国内外游人所喜爱的游览胜地,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景山公园观德殿位于公园东门内北侧,紧邻护国忠义庙西墙,始建于万历二十八年五月,明清时期,这里曾是皇帝观看儿臣射箭之处。《康熙起居注》记载:“帝多次在此召见各地总兵射箭并赐茶。有时亦命宗室亲王在此射箭。”</p> <p class="ql-block">  观德殿建于明万历年间,一直是皇帝看皇子和臣子们射箭的地方。到了乾隆时期,1748年,孝贤皇后去世,乾隆悲痛万分,动用八千余工匠挪盖了新版观德殿,用以停放皇后出宫的棺木,于是观德殿就成了清代帝后的“殡宫”,即皇家殡仪馆,用作已故帝后停灵和举行祭奠仪式的场所了。同时,在旁边还加建了一座永思殿,作为皇帝在居丧期间的临时办公场所。新观德殿建成后,乾隆常常到访,亲自为皇后奠酒,并写下了多首情真意切的追悼诗。</p> <p class="ql-block">  永思殿,前为永思门,面阔3间,进深1间,通宽13.8,通进深8.1米,绿琉璃筒瓦歇山顶黄剪边单昂三踩斗拱。永思门东西配殿各3间,硬山箍头脊。永思殿面阔5间,进深3间,现已无存。永思殿东西配殿各3间,悬山顶箍头脊,一斗二升交麻叶头斗拱,旋子彩画。永思殿东面有吉祥阁,坐北朝南,形制兴庆阁同。</p><p class="ql-block">(未开放)</p> <p class="ql-block">  寿皇殿是位于北京景山公园正北面的一组建筑,有正殿、左右山殿、东西配殿,以及神厨、神库、碑亭、井亭等附属建筑。垣墙呈方形,坐北朝南。外有4柱9楼木牌坊3座,分东、南、西三面,均为琉璃筒瓦庑殿顶。通面阔16.2米,均带斗拱,门前正中有牌楼式拱券门3座。</p> <p class="ql-block">  三座牌楼面阔16米多,形制统一,都是金黄琉璃瓦庑殿顶,四柱三间九楼式。</p><p class="ql-block"> 三座牌楼飞檐斗拱,绘以旋子彩画,寓意吉祥,雕有溜金的龙风图案,色彩斑斓。牌楼的夹杆石上、座石上雕有麒麟,寓意万像昌盛、国泰民安。</p><p class="ql-block"> 居中牌楼前额曰“显承无斁”,意为彰显承祀康熙、雍正创下的基业,不能做败坏先祖之事。居中牌楼后额曰“昭格惟馨”,意为昭示已心明告天下,乾隆是香气远闻的君主,与“显承无斁”照应。</p> <p class="ql-block">  三座牌楼每座都增加了前后八根戗杆,每根戗杆的下面换上了新做的戗兽。最早的时候这三座牌楼都有木头的戗杆,前后支撑着楼柱。戗杆接近地面的一头,受雨雪潮湿影响,极易腐朽损坏。据说这三座九举牌楼原是金丝楠木梁柱,1947年大修时改为混凝土柱,就把木制的戗杆去除了。</p><p class="ql-block"> 戗兽是戗杆的基座,没有戗杆,戗兽也失去了功用,再后来就把戗兽在地面上两两摆在一起,每座牌楼靠外侧一边的地面上都有四对戗兽。</p> <p class="ql-block">  寿皇殿建筑群占地21256平米,由内外两层院落组成,整体建筑仿照太庙规制而建,属于中国古代建筑的最高等级。正门为牌楼式拱劵门三座,黄琉璃瓦庑殿顶,琉璃重昂五踩斗拱,朱门金钉,中门为皇帝走,两旁为后妃、王公、大臣出入。</p> <p class="ql-block">  宫门前一对活灵活现的石狮,是乾隆时期雕凿的。</p> <p class="ql-block">  寿皇殿曾作为明清两代王朝的宫廷祭祀场所,殿内陈设帝、后御影,每年正旦、清明、霜降、中元、冬至、万寿七祭之时,都要举行盛大祭祀活动。一直到清代这里都曾是皇帝辞世后停放灵柩、存放先帝影像并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大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了表示对先帝的尊重,将寿皇殿调整到了京城南北中心线上,并重建了寿皇殿,其建筑格局与明代大不相同,气势更加宏伟、辉煌。</p> <p class="ql-block">  寿皇殿是一座高大的建筑,大殿覆黄琉璃筒瓦,重檐庑殿顶,上檐重昂七踩斗拱,和玺彩画,规格面阔九间,进深三间,前后带廊,前有月台绕以护栏,前、左、右各有十二级踏步,前正中有御路,雕二龙戏珠。是皇家顶级建筑。连同左右山殿、东西配殿、东西碑亭及其他附属建筑,仿照太庙形式,布局严谨,庄肃堂皇,自成一体。</p> <p class="ql-block">  进入大殿,龙椅龙案排列其中,殿中顺序排列供奉的是康熙 、 雍正、 乾隆、 嘉庆、 道光、 咸丰、同治共七位皇帝的龛位,及其皇后的画像。</p> <p class="ql-block">  寿皇殿内有隔间,常年悬挂、供奉着自康熙帝起始的历代皇帝肖像,以康熙帝的隔间居中,其余皇帝隔间依照昭穆次序在其左右,同堂异室。隔间内除有肖像外,还陈列有神龛、牌位、皇帝生前的部分服饰、珍宝器玩、玺印和佛塔等物。在寿皇殿内部还安置有大龙柜,柜内收贮清代帝后妃嫔的各类画像,这些画像,皇帝的被称为“圣容”,后妃的被称为“御容”。</p> <p class="ql-block">  依照清宫典制,每年皇帝要按照节令祭日和相关规定,到景山寿皇殿祭祀祖先。史料记载,乾隆帝曾307次来此亲祭,光绪帝来此祭祀的次数最多,达到了421次,宣统帝虽然在位3年,也11次到此亲祭。</p> <p class="ql-block">  寿皇殿正殿月台上铜炉四个、铜鹿两个、铜鹤两个。这些历史文物的规制体量、工艺技法等都体现着皇家气派,见证了寿皇殿败兴衰史。</p> <p class="ql-block">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去世。在乾清宫停灵27天后,梓宫移至寿皇殿暂安。百日后,在寿皇殿前举行火化仪式,由高僧茆溪森主持。此后顺治帝的骨灰继续停放在寿皇殿,直到康熙二年(1663年),同孝献皇后董鄂氏及孝康皇后佟佳氏的骨灰自景山移往遵化清东陵的孝陵安葬。</p> <p class="ql-block">  寿皇殿内的大批绘画、法器等珍宝遭到列强的洗劫。据说弗雷将军颇好收藏,劫掠的珍宝最多,将几十只皮箱装得满满的,运回法国。回到巴黎不久,他便将多幅帝后画像及文玩,作为“战利品”,献给了时任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卢贝。1931年9月5日,他写信给法国文化部国家博物馆司司长,称:“弗雷夫人与我通过遗嘱将《乾隆皇帝肖像》、《皇后肖像》及描绘中国皇帝生活场景(狩猎、驻扎、行进、车马、山水等等)四大卷绢本绘画捐献给卢浮宫博物馆。”二战结束后,卢浮宫将中国藏品移交给吉美博物馆收藏。目前馆内藏有著名宫廷画家、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所绘的《乾隆皇帝肖像》、《哈萨克贡马图卷》等作品。</p> <p class="ql-block">  1901年法国军队撤出寿皇殿时,这里已是满目疮痍,虽然清廷对部分建筑进行了修葺,但境况大不如从前,特别是殿内的珍宝,大多被法国军队掠夺了。</p> <p class="ql-block">  万春亭上观皇城,金殿红墙淹游人。</p><p class="ql-block"> 宫中深藏兴亡事,没有衰败哪有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