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有相逢】 人间仙境凤凰古城

黃牛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早在学生时代,我就沉迷于沈从文的《边城》,从中知道凤凰古城便是他的故乡。当“边城”二字从沈从文的笔下缓缓流淌而出,那片湘西世界便以诗意与哀愁的姿态,在无数读者心中扎下了根。与此同时,凤凰古城借着沈从文故乡的名号,成为了湘西文化旅游的一张响亮的名片。再者古城中流传的神秘传说,也是引起我对凤凰古城心驰神往。4月15日,怀揣着对凤凰古城的无限向往,我和好姐妹等一行人踏上了这片充满神秘与诗意的土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温柔地洒在大地上,为整个行程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在当地导游的热情带领下,我们满怀兴奋与期待踏入古城,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古老的城墙、斑驳的石板路,无一不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导游告诉我们,凤凰古城的名字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远古时期,有一只凤凰为守护这片土地,衔来五彩石补天,此后便栖息于此。它化作连绵的青山与悠悠沱江,庇佑着这里的百姓。人们为感恩凤凰,便将这座城唤作“凤凰城” 。这里也是沈从文先生成长的地方,他年少时也曾在这些石板路上奔跑、嬉戏,听着这些传说长大,街边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成为他日后创作的灵感源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穿梭在古城的大街小巷中,每一条小巷都像是一条通往过去的时光走廊。两旁的古建筑错落有致,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散发着古朴而典雅的气息。沈从文先生在他的作品里,细致地描绘过湘西的风土人情,眼前的这些建筑、这些街巷,就如同从他的文字中走出来一般。街边的小店琳琅满目,有精美的银饰店,店主们用精湛的技艺打造出一件件独一无二的银饰;有充满民族特色的服装店,色彩斑斓的苗绣服饰让人眼前一亮;还有各种特色小吃店,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香气,让人忍不住驻足品尝。也许当年,沈从文先生也会在这样的小店前停留,听着老人们讲述古城的传说,将这些生活的片段记在心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随后,我们来到沱江边,登上了游船。随着游船缓缓前行,沱江两岸的美景尽收眼底。碧绿的江水波光粼粼,倒映着两岸的吊脚楼和青山。微风拂过,水面泛起阵阵涟漪,犹如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卷。吊脚楼临江而立,独特的建筑风格展现出当地的民俗风情,它们历经风雨,却依然保持着那份古朴与宁静。船夫的号子声在江面上回荡,悠远而又清脆,为这如诗如画的景色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船缓缓前行,这时,导游又说起另一个传说,据说沱江里住着一位善良的河神,每当百姓遭遇大旱,他便会引来江水灌溉农田。沈从文先生在《湘行散记》中,就曾描述过乘船沿沅水逆流而上的经历,沅水与沱江一脉相承,我似乎能透过他的文字,感受到他当年乘船时,或许也听过这些神秘的故事,对故乡山水的眷恋与热爱又多了几分神秘色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知不觉,夜幕降临,凤凰古城换上了另一副迷人的模样。华灯初上,整座古城被灯光点亮,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沱江两岸的吊脚楼在灯光的映衬下,金碧辉煌,倒映在江水中,如梦如幻。我们沿着古城河边漫步,感受着夜晚的宁静与美好。河面上,一艘艘装饰着彩灯的游船缓缓驶过,灯光与水波相互辉映,形成了一道绚丽的风景线。此时,导游讲述起古城夜晚的传说,相传每到月圆之夜,凤凰的魂魄会在古城上空盘旋,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安宁。这与沈从文先生笔下那个质朴的凤凰古城相比,多了几分神秘的浪漫与热闹,但那份骨子里的韵味,却从未改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令人期待的当属翠翠表演了。我们走进剧场,在表演开始前,导游为我们简单介绍了《边城》的故事。在川湘交界的茶峒小镇,白塔之下,翠翠与爷爷相依为命。翠翠在端午节看龙舟赛时,邂逅了英俊的傩送,情愫暗生。而傩送的兄长天保也钟情于翠翠,托媒人提亲。当地团总想把女儿许配给傩送,还以新磨坊作为陪嫁,可傩送心里只有翠翠。兄弟俩没有决斗,而是用唱山歌的方式,让翠翠自己选择。傩送歌声动人,天保自知不敌,黯然驾船远行,却不幸遇难 。船总顺顺因天保之死,对老船夫态度冷淡,不愿翠翠再做傩送的媳妇。老船夫满心郁闷,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白塔倒塌,他也离开了人世。只剩下翠翠,守着渡船,等待傩送归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故事如此动人,在于它的纯洁与无瑕;而沈从文笔下的这段爱情更动人,在于它的无奈与凄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舞台上美轮美奂的场景瞬间将我们带入了这个故事之中。演员们精湛的表演,生动地演绎了翠翠与傩送之间纯真而又略带忧伤的爱情故事。舞台上的灯光、音效与演员们的表演完美融合,让我们宛如置身于那个遥远的边城,与翠翠一同欢笑、一同落泪。虽然《边城》的故事发生在茶峒小镇,但沈从文先生的生活基础、描写的场景、人物都离不开凤凰,凤凰的山水人文赋予了《边城》灵魂。而在古城的传说里,也有人说翠翠的原型就是古城里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她的故事与古城的传说交织在一起,为这座古城增添了更多浪漫色彩 。如今,当我们看着翠翠表演,她的爱情故事,就像一首古老的歌谣,在岁月的长河中久久回荡,诉说着人间最真挚的情感。表演结束后,我们依然陶醉其中,久久不愿离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夜深了,凤凰古城卸下了一切的喧嚣,宛如一位褪去华服的女子,露出温婉沉静的本色。当璀璨的灯光为古城镀上最后一层柔光,我们的旅程也渐近尾声。回首望去,沱江如练,依旧在月光下潺潺流淌,恰如沈从文笔下那句“我就这样一面看水一面想你”的深情低语,在波光中轻轻摇曳。这座被山水浸润的边城,终究是将所有的诗意都揉进了一砖一瓦、一江一巷之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人说,凤凰是“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水墨画卷。站在虹桥之上,看“虹桥七彩卧波柔,灯火千家添锦绣”的夜景,忽然懂得黄永玉在《凤凰古城赋》中写道:“沱江如练,穿城而歌,轻舟摇碎波心月;吊脚楼台枕江月,虹桥石巷锁春秋”。那些临江而立的吊脚楼,檐角如展翅的凤凰,倒映在沱江里,犹如“吊脚楼如苗寨女,临波对影面含羞”的娇羞模样,连晚风都变得温柔起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而当《边城》的余韵还在我的心中回荡,沈从文的文字早已化作古城的魂魄。“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这纯净的描写与沱江畔浣衣的苗家少女重叠,恍惚间竟分不清是文学照进现实,还是现实成全了文学。剧场里那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的尾音,与沱江的涛声交织,让这座城的浪漫里始终带着一丝令人心动的怅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徐江善在《鹧鸪天·凤凰古城寄意》中感叹:“熠熠魁星降远乡,独径‘边城’落凤凰”,说的正是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如何让这座小城名扬天下。而黄永玉那句“凤凰非木,栖于人文”的哲思,则让我们看到,凤凰的美不仅在于山水,更在于那些生于斯、长于斯的灵魂——沈从文用文字筑起的精神原乡,熊希龄“一把菜刀闹革命”的家国情怀,黄永玉捐建风雨桥的赤子之心,都让这座城成为永不褪色的文化地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离开时,古城的石板路上飘来若有若无的酒香,恍惚间听见有人低吟:“从文笔下曾相遇,到此重逢已近秋”。或许,每个来到凤凰的人,都是为了赴一场与文字、与山水、与灵魂的约定。当我们的身影渐渐远离,沱江的浪花仍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而那些镌刻在诗词中的凤凰,终将在时光里永远鲜活。</span></p> <p class="ql-block">图:黄牛(艺华)、建玲十网络(致谢)</p><p class="ql-block">视频:黄牛(艺华)十网络(致谢)</p><p class="ql-block">文字:黄牛(艺华)原创</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凤凰古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