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肇兴侗寨寨门</p> <p class="ql-block">侗家鼓楼是指<span style="font-size:18px;">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的肇兴侗寨中,标示性建筑的三宝之一。</span>在2025年的五一假期过后,由15人组成的自助游团乘坐D1808次贵广高铁线的和谐号列车,从广州出发前往黎平县的肇兴侗寨四天三晚游,从中观赏到了村寨中特有的被列人世界吉尼斯之最鼓楼群。</p> <p class="ql-block"> 迎宾寨门</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醉美肇兴</span> 千户侗寨</p><p class="ql-block">肇兴,肇兴位于贵州省黎平县东南部,黔、湘、桂三省交界地段,属于黎平侗乡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俗名"六洞"、"略懂"、"宰肇"。"肇"在侗语中是"最先、开始"的意思,肇兴也就是这一方侗族人民最先开始生息繁衍的村落。在北宋雍熙3年(986)、肇兴的先民就在这里定居,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最大的侗寨。</p> <p class="ql-block"> 肇兴侗寨布置图</p> <p class="ql-block"> 俯瞰村寨</p> <p class="ql-block"> 肇兴侗寨寨门</p> <p class="ql-block">肇兴核心景区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在中外享有美誉,先后被评为鼓楼文化艺术之乡、全国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试点单位、中国最美的乡村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球最有诱惑力的33个旅游目的地之一,肇兴侗寨鼓楼群更是被列人世界吉尼斯之最。</p> <p class="ql-block"> 肇兴侗寨寨门</p> <p class="ql-block">景区以肇兴侗寨"八寨一山"为中心,涵盖堂安、厦格、厦格上寨、已伦、纪堂、登江、上地坪八个侗寨和侗家人的圣山﹣﹣萨岁山,构成约38万公里、1万多人口的侗族文化旅游区。</p> <p class="ql-block"> 寨门前梯田景区</p> <p class="ql-block"> 村寨景区起始点</p> <p class="ql-block"> 侗家人的灵魂圣殿-鼓楼</p><p class="ql-block">鼓楼是侗寨的标志,是侗寨三宝之一,有"无鼓楼不成寨"的说法,鼓楼既是他们的家园,又是他们的圣殿。肇兴侗寨鼓楼为多层密檐宝塔状木质建筑,由杉木制成的柱、板穿榫面成,不用一钉一铆。作为侗寨的政治、文化活动中心,鼓楼具有集会、议事、祭祀、娱乐和休闲等功能。几乎所有的鼓楼都占据着该寨或"团"风水、视线最好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肇兴的5座鼓楼,分别属于5个"团",高度最矮的为7-13米,最高的则高达22-29米。站在弄况坡上观察,5座鼓楼按照一条大船的造型来布局,有船头、船尾、船蓬和两个桅杆。肇兴人希望借着这条船,回到他们祖先骆越人曾栖息过的地方。鼓楼是侗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侗家人不仅在这里栖息身体,而且在这里栖息灵魂。</p> <p class="ql-block">肇兴侗寨的五个鼓楼分别是仁团鼓楼、义团鼓楼、礼团鼓楼、智团鼓楼和信团鼓楼,它们分别代表着侗族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每个鼓楼都高达数十米,飞檐翘角,气势恢宏,是侗寨中最具标志性的建筑。鼓楼群是全国绝无仅有的,始建于北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鼓楼是侗族村寨的象征,不仅用于集体议事、迎宾送客和节日庆典,还是村民社交娱乐的公共空间。鼓楼采用全木结构,以杉木为主,无钉无铆,全靠榫卯咬合,展现了高超的建筑技艺。</p> <p class="ql-block">从营造技艺来看,侗族鼓楼营造技艺的穿斗式结构也广泛应用于中国各地的建筑,是中国工匠的智慧结晶。同时,汉族、侗族、苗族等各个民族的建筑又各有特点,百花齐放,争相斗艳,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鼓楼是由侗族自己的能工巧匠自行设计,没有图纸,数百根梁、柱、仿的尽寸全凭心中黔算整体全系木质结构,以杉木凿榷衔接,不用一钉一铆,上下吻鼓楼是侗寨的标志,侗语叫“堂卡”或“堂瓦”。</p> <p class="ql-block">1.信团鼓楼</p><p class="ql-block">信团鼓楼,这座十一重檐八角攒尖顶的建筑,高25.9米,占地一百多平方米,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鼓楼上的楹联写道:“鼓乐声声京城震动雄证当今盛世;楼阁巍巍侗寨欢呼讴歌天下太平。”,彰显了鼓楼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鼓楼分多柱和独柱两类:多柱即四根主柱十二根衬柱;独柱即由一根中柱支撑,直立于鼓楼中央,直伸顶端,底层四根衬柱。不论何种建筑 形式,其顶层均置放齐心鼓,故人们称之为鼓楼。鼓楼是由侗族自己的能工巧匠自行设计,没有图纸,数百根梁、柱、仿的尽寸全凭心中黔算。整体全系木质结构,以杉木凿榷衔接,不用一钉一铆,上下吻合,采用柱杆原理,层层支撑而上。</p> <p class="ql-block">鼓楼造形 有三层、五层、七层、九层乃至十余层不等。一般分上、中、下三个 部分。上部为顶尖部,由一根铁柱立于顶盖中央,套上陶瓷宝珠,呈葫芦型,犹如落尖,凌空而立。顶盖多为伞型,有四角、六角、八角形状。中部为层层叠楼,形似宝塔楼身。楼植有四角、六角、八角,每方糖角均为翘角,并雕塑禽兽,神形兼备,校期如生。翘角层层叠叠,重棺而上。从上而下,一层比一层大,极为壮观。植板上绘有龙凤鸟兽、古今人物、花草鱼虫以及侗族生活风俗画,玲拢雅致,五彩绞纷。底部多为正方形,楼四周设有木质长凳,供人歇坐,中间是圆形大火塘。</p> <p class="ql-block"> 信团鼓楼</p><p class="ql-block">该楼为重檐攒尖顶宝塔式八角鼓楼前11层,24.37米,占地136平方米,侗语称为"楼斗迫"( Lous Douc Peep ).为白、马家族所建。始建于18世纪,1982年重建,掌墨师傅为堂安人陆继贤。</p> <p class="ql-block"> 晚上日落而息,观赏信团鼓楼。</p> <p class="ql-block">2.智团鼓楼</p><p class="ql-block">智团鼓楼是肇兴侗寨五座鼓楼之一,位于智团片区。智团鼓楼具有九重檐八角歇山顶结构,高度为14.9米,占地面积77.3平方米,整体设计精致玲珑。</p> <p class="ql-block">智团鼓楼不仅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还在侗族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侗族人民休闲、社交和议事的重要场所。每当夜幕降临,鼓楼在灯光的映照下散发出温暖而迷人的光芒,成为侗寨中最吸引人的景点之一。此外,智团鼓楼还见证了侗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是侗族人民情感和记忆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村寨主街道与河道交汇处,溢香小楼观景餐厅。</p> <p class="ql-block">3.义团鼓楼</p><p class="ql-block">该楼为重檐攒尖项,内戏水宣塔式八角尖顶,高11层,83.36米,占地方侗族,义团鼓楼称为"楼店格",为满之袁·龙家族所建。始建于18世纪,1982年重建,学墨师傅为堂安人陆继贤。</p> <p class="ql-block"> 义团戏台</p> <p class="ql-block"> 在主道路上的桥对面,看到了礼团鼓楼。</p> <p class="ql-block">4.礼团鼓楼</p><p class="ql-block">该楼为重檐横尖顶宣塔式八角鼓楼,高13层,27.37米,占地133平方米,侗语称为"接歌"( Louc Dens ),为赢和滴龙邓家族所建。该楼系肇兴的首座鼓楼,始建于17世纪.重廷于1982年,学墨师傅为纪堂人陆文礼。</p> <p class="ql-block">5.仁团鼓楼</p><p class="ql-block">此楼为重檐攒尖顶宝塔式八角鼓楼、高7层,18.47米,占地104平方米。侗语称为"楼告宰"( Louc Gaos Zaih ),为从侗寨内其他团迁来的意、满、龙、赢等家族所建。系肇兴最后修建的鼓楼,始建于19世纪,1982年重建与花桥、戏台构成三位一体的格局。掌罢师傅为堂安人陆继贤。</p> <p class="ql-block"> 仁团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