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春游皖南第八站:石潭</p><p class="ql-block">石潭村始建于宋朝,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历史上曾是徽商经新安江通往杭州的重要通道,村中店铺林立,商业发达。</p><p class="ql-block">村中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保存至今的50余幢明清民居,这些建筑保存完好,飞檐翘角、精美雕刻无不展现出高超的匠心。</p><p class="ql-block">叙伦堂,又称“下门祠堂”,又名“百梁厅”,始建于明朝,清朝曾维修。该堂五间三进。前进为清朝样式,中进仍保留明朝风格,中进有大小梁100根,号称“百梁厅”。后进已改建。</p><p class="ql-block">叙伦堂是吴氏宗祠</p> <p class="ql-block">春晖堂 ,又名“上门祠堂”,首建于清嘉庆年间。立面为三间三进,其明堂内长年积水不腐,故又名“活水明堂”。</p><p class="ql-block">春晖堂是吴氏支祠</p> <p class="ql-block">至善堂,虽然目前没有确凿的文献记其始建时间。</p><p class="ql-block">有依据春晖堂建于清代,又与至善堂相邻,且建筑风格相近,认为其建于清代。</p><p class="ql-block">有根据建筑风格及相关家族建筑的历史,认为其可能在中华民国年间建造。</p><p class="ql-block">至善堂也是吴氏支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的这个石梯,便是“五间厅”了。</p><p class="ql-block">五间厅 又名“时乎第”,系清侯补道台、中宪大夫府邸,也是村中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徽派民居。建于清康熙年间,坐南朝北,倒朝堂,照壁、门楼、马头墙浑然一体。内部一屋双脊,上下对堂,双边楼梯,回廊贯通。两株南天竺,高丈余,扎根于山石缝中。其主吴有胥及其子孙治枝、治洲乐善好施,清乾隆年间闹饥荒,捐资赈灾,德高望重。</p> <p class="ql-block">目前五间厅属于其后人的私有财产,来给我们开门的是现在的主人,他家和其兄弟家就住在老宅的边上,老宅目前没有人住,去年兄弟共同出资20万对祖宅主要部分进行了修缮,他们计划每年都做一些修缮 。</p> <p class="ql-block">这棵长在假山盆景中的蓝天竹,已经攀上了二楼,说是已有200多年了。</p><p class="ql-block">假山真石天竺挺拔承玉露</p> <p class="ql-block">新宅古第时乎永恒泽门庭</p> <p class="ql-block">这是主人在给我们作讲解,五间厅是石潭村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见证了石潭村的发展变迁,对于研究明清时期徽派建筑风格、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当地的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p> <p class="ql-block">村里的老手艺人,专心致志的干着活,其产品非常精美。</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处县文保单位的民房,像这样的古老民房村里有许多。</p> <p class="ql-block">百年老店,是一间理发店,店里的设施也非常古老,但依然在营业中。</p> <p class="ql-block">石潭村不仅文化底蕴深厚,还有绝美的四季自然风光。</p><p class="ql-block">特别是春季,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桃花、梨花盛开,与云海、古村交相辉映;颇为壮观。 </p> <p class="ql-block">在油菜花开的季节,村里有接驳车送游客上山去欣赏油菜花,也可以自己步行上山,接驳车早上天麻麻亮就有了,许多人天亮之前上山,是为了欣赏山日出时分的阳光穿透山谷间云雾那瞬间的美妙景色。</p> <p class="ql-block">照片拍摄于2025.3.24.</p><p class="ql-block">感谢到访</p><p class="ql-block">摄影/编辑:清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