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咏董存瑞</p><p class="ql-block">曹霞(2025-5-7)</p><p class="ql-block">自幼贫寒苦断肠,已经烽火淬成钢。</p><p class="ql-block">千钧受命炸桥塞,一臂擎天破垒墙。</p><p class="ql-block">碧血愿洇三岳土,丹心甘补九州伤。</p><p class="ql-block">黉门雨润书声朗,早使英名震八荒。</p><p class="ql-block">注: 董存瑞(1929-1948),河北怀来人,中共党员。出身贫农,13岁任儿童团长,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参军,历任班长,获3次大功、4次小功及“毛泽东奖章”。1948年5月解放隆化战斗中,率爆破组炸毁多座敌堡,总攻时部队遭桥型暗堡火力封锁。他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因暗堡无法放置炸药,他手托炸药包高呼“为了新中国,冲啊!”与敌同归于尽,年仅19岁。</p> <p class="ql-block">咏黄继光</p><p class="ql-block">曹霞2025-5-8</p><p class="ql-block">一袭戎装册有名,欲将热血铸长城。 </p><p class="ql-block">弹林匍匐阴阳界,胸口崚嶒狼虎营。</p><p class="ql-block">英骨腾空夺高地,忠魂贯日耀红旌。 </p><p class="ql-block">森森翠柏中江月,长照时空量子明。</p><p class="ql-block">注:黄继光(1931年2月24日-1952年10月20日),四川省中江县人,出生于贫苦家庭。1951年,主动请求参加志愿军。1952年10月20日,黄继光所在部队奉命夺取上甘岭高地,遭到敌人火力疯狂阻击。黄继光主动请战,带领两名战士执行爆破任务。途中两名战友一死一伤,黄继光左臂中弹,仍顽强的逼近敌人地堡,毅然用胸口堵住敌人枪口,为部队冲锋开辟了道路。他牺牲时年仅21岁。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咏邱少云</p><p class="ql-block">曹霞2025-5-10 </p><p class="ql-block">自幼无依寒苦人,岂能一念负恩亲。</p><p class="ql-block">千寻火舌熔盔甲,遍体焦伤稳肉身。 </p><p class="ql-block">守纪友钦心欲裂,报仇声彻剑横抡。</p><p class="ql-block">丰碑铸就英雄骨,松柏青青总是春。</p><p class="ql-block">注:邱少云(1926年-1952年10月12日),出生于重庆市铜梁区少云镇(原四川铜梁县关溅乡 )玉屏村邱家沟,自幼父母先后离世,14岁被国民党抓了壮丁。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部队执行潜伏人物,因美军燃烧弹发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放弃自救壮烈牺牲,年仅26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咏麦贤得</p><p class="ql-block">曹霞2025-5-11</p><p class="ql-block">南海风云淬铁肩,男儿硬骨可惊天。</p><p class="ql-block">颅衔弹片情尤烈,血铸螺丝舵不偏。</p><p class="ql-block">四闯阎罗更命数,每闻敌讯验榆鞭。</p><p class="ql-block">勋章灼灼斜辉映,犹在沧瀛守舰舷。</p><p class="ql-block">注:麦贤得,广东饶平人,中共党员,战斗英雄。1945年12月出生于渔民家庭。1963年12月入伍。退休前任广州海军基地副司令员。1965年“八六”海战中担任611护卫艇机电兵,他在弹片插在头部、脑浆外露、鲜血粘住眼角和睫毛的情况下,凭借手感,找到了那颗松动的螺丝并拧紧。他坚持战斗了三个多小时,直到胜利。曾经动了四次开颅手术,以顽强的毅力练习语言,练习走路,他的事迹感动了一代人,一直被传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咏张思德 </p><p class="ql-block">曹霞2025-5-13</p><p class="ql-block">巴蜀男儿苦出生,心随北斗志分明。</p><p class="ql-block">野蔬敢试几重味,火炭甘倾一往情。</p><p class="ql-block">服务于民堪沥胆,舍身救友岂沽名。</p><p class="ql-block">初心喻比泰山重,长共九天星月铭。</p><p class="ql-block">注:张思德(1915年4月19日—1944年9月5日),四川仪陇人,他生于贫苦佃农家庭。1933年参加红军,长征途中主动"尝百草"试毒,多次中毒昏迷。1940年调入中央军委警卫营,恪尽职守、任劳任怨。1944年9月,在陕北执行烧炭任务,他烧炭技术精湛,被称为"行家里手"。但因炭窑坍塌,为救战友不幸牺牲,年仅29岁。毛泽东在追悼会上发表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称其牺牲“比泰山还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咏杨根思</p><p class="ql-block">曹霞2025-5-15</p><p class="ql-block">自幼无依历雪霜,烽烟百战炼金钢。</p><p class="ql-block">勋垂帛册英雄榜,名冠虹霓爆破王。</p><p class="ql-block">八退敌攻惊日月,一声炸响共豺狼。</p><p class="ql-block">崔嵬毅魄凝冰玉,肝胆千秋照八荒。</p><p class="ql-block">注:杨根思(1922年11月6日-1950年11月29日),原名羊庚玺,江苏省泰兴县杨货郎店人,出生贫苦家庭,父母早逝。参军后,凭借机智勇敢,顽强破敌,多次荣立战功,他尤其擅长爆破,是有名的爆破大王。1950年11月29日,在朝鲜战场阻击美军南逃任务战斗中,带领全连击退敌人八次进攻,在敌人第九次进攻时,他抱起炸药包冲入敌群,与40多名美军同归于尽,时年28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咏铁人王进喜</p><p class="ql-block">曹霞2025-5-16</p><p class="ql-block">一声呐喊震天荒,为掘乌金战欲狂。</p><p class="ql-block">汗水湿肩擎井架,身躯作械搅泥浆。</p><p class="ql-block">铮铮铁骨十冬淬,滚滚油龙万里量。</p><p class="ql-block">放眼松辽今胜昔,钻台林立更昂扬。</p><p class="ql-block">注:王进喜(1923年10月8日—1970年11月15日)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一个贫困农民家庭。1950年,通过考核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他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不求索取,只求奉献。当井喷发生时时,他不顾腿伤,带头跳入水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成功制服井喷,从此被称为“铁人”。1970年,王进喜因胃癌逝世,年仅47岁。他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核心,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一代代建设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咏雷锋</p><p class="ql-block">曹霞2020-5-17</p><p class="ql-block">童年苦难梦中存,掬片丹心报党恩。</p><p class="ql-block">做个军人情耿耿,撰些日志意纯纯。</p><p class="ql-block">油灯补袜万家暖,差事乘车一路温。</p><p class="ql-block">三寸螺钉聚星汉,千秋典范有遗痕。</p><p class="ql-block">注:雷锋(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原名雷正兴,湖南长沙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共产党员,因公殉职时年仅22岁。他多次立功受奖,被评为“最美奋斗者”,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被概括为雷锋精神,成为时代楷模。另:诗中的“差”,是出差的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咏焦裕禄</p><p class="ql-block">曹霞2025-5-18</p><p class="ql-block">欲向天公借所求,黄沙盐碱又何愁。</p><p class="ql-block">披衣夜访八方户,拄杖晨量百亩畴。</p><p class="ql-block">老茧磨光木锨柄,沉疴淬就铁吴钩。</p><p class="ql-block">魂归兰考清风举,永伴桐林万古稠。</p><p class="ql-block">注: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人民的好公仆”。山东博山县人,幼年家贫。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调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为治理风沙、内涝、盐碱“三害”肆虐,提出“翻淤压沙”“栽种泡桐”等科学方法,一年内取得显著成效。他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身患肝癌仍坚持实地考察,冒风雨查风口、探洪水,临终前仍牵挂兰考治理。他清廉自律,注重家风教育,要求子女“热爱劳动、不搞特殊化”。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人民的好公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咏邓稼先</p><p class="ql-block">曹霞2025-5-20</p><p class="ql-block">舍弃霓虹海外来,许身戈壁展英才。</p><p class="ql-block">十年铸剑风沙淬,卅载埋名星月陪。</p><p class="ql-block">为使祥云升玉宇,甘将热血奉泉台。</p><p class="ql-block">算珠裂石虎狼怯,从此昆仑更岿巍。</p><p class="ql-block">注:邓稼先(1924.6.25—1986.7.29)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奠基人,1950年放弃美国优渥条件回国后,隐姓埋名28年领导完成原子弹、氢弹理论设计,为国家安全作出决定性贡献,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被誉为核心科技领域的民族脊梁。</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