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支边之路( 二 )

戈壁胡杨

<p class="ql-block">  原新疆兵团工三师温州支边青年 戈壁胡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此文曾刊登:2017年《兵团战友》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图一 )1998年摄于天山。</p> <p class="ql-block">  1966年10月26日,我终于实现了自己人生追求的梦想,正式成为兵团队伍中的一员,开<span style="font-size:18px;">始在五连工作、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 五连沒有房子,全部住军用帐篷。我们温州男生,被编为七班,打通铺,挤在一个帐蓬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首任班长是北空转业的山东籍战士刘文学。</span></p><p class="ql-block"> 五连生产的任务是筛沙子、捡鹅卵石。用十字镐刨出沙土杂料,用铁锹将杂料,经过铁筛,分卵石,沙子取料,供应我们23团修挖水利工程"叶尔羌河东岸大渠"的施工全部用料。<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到连队休息一天后,连部发给我们战斗"武器",每人一把大铁锹和十字镐,正式开始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 图二 )筛沙石料。</p> <p class="ql-block">  对于我来说,未滿十八周岁,从没离开过父母、家乡,又刚刚离开学校的学生,开始了人生离家万里的独立生活,难免会碰到很多困难和不适。首先,难以适应在这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冬天,尤其是南方和西北地域、气候的差异,显得特别地干噪,时常流鼻血和上火。其次很难承受超负荷、大強度体力劳动,每天下来精疲力尽。最可怕的是遇到沙尘暴,𣊬间天昏地暗,狂风席卷,砂石腾飞的恶劣天气,露天的工地无处躲藏,脱下衣服,蒙着头脸,委缩在沙坑里,风暴过后,留下一身沙土,工具不翼而飞。这样心惊肉跳的"待遇"。几年来,不知是遇到过多少次?</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年代,所遇到的苦楚与困难向谁诉说呢?我特別想家、想父母。只能在晚上,偷偷地躲在被窩里流泪哭泣,还不能发出声来,让人知道,被批判为怕苦、怕累的资产阶级思想作风。</p><p class="ql-block"> 连队每天,每人生产任务是有規定的,一般是俩人为一组,要完成一立方沙石料。开始,我和陈百申俩人为一组。陈百申:他家住温州墨池坊的杨枊巷,书门弟子,和我一样,也沒多大体力,而他大我几岁,比我成熟,支边前,他还是一个剧团演员呢。在劳动期间,他谈天论地,无事不知,给我长了不少知识。又打发了我一天漫长的时间,和忘𨚫我许多的困扰和思乡之痛。</p><p class="ql-block"> 面临的现实,又困惑着我们。我俩的体力实在不行,每当连队统计员(陈忠恕)来计算我们完成沙石料时,总是完成不了每天下达的生产任务,觉得很不好意思。日而久之,会动脑子的陈百申,他想出一个主意,在差不多下班时,在完成沙石料堆的四周,往下刨挖十来公分的土方,这样量立方时,𨚫可以増加许多生产的石料数量。尝试后不错,偷工减料,就这样,我们每天能勉強地完成生产任务。现在想想也可笑,可谓是无奈之举吧 ?</p> <p class="ql-block">( 图三 )推着装满石料的独轮车,是我们劳动的日常,也是我们在那个年代"与天斗、与地斗"的工作见证。</p> <p class="ql-block"> 那时,在连队,我最怕的是哨子声。</p><p class="ql-block"> 凌晨,在睡梦中,连队起床哨声一响,迅速地起床,报名出操跑步,走队列,还不能迟到,要不,影响班里的成绩考核;其次,是晚饭后,哨声响起,又开始感觉很漫长的晚学习、晚汇报。</p><p class="ql-block"> 然而,我也喜欢的是哨子声:工间休息、下班哨声和晚休哨声。</p><p class="ql-block"> 十二月份,我开始拿到人生的第一笔工资,可高兴了。工资三十二元八角六分,除了连队发放的日常生活用品和伙食费的扣款,剩下来的也沒多少钱。让我至今还沒有忘记的是,所发的工资中,还扣掉了那天刚到连队吃"接风大餐"的伙食费钱。</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兵团连队的政治学习抓得很紧,除星期六晚上,定为写家信外,其他,每天晚上以班为主,组织学习毛主席著作和报刊文章。当时,我们的政治觉悟是非常高的,几乎每天要斗私批修,早上出工前,对着毛主席的画像早请示,晚上学习时,要汇报一天的成绩和不足。连去伙房打饭,也要和炊事员用毛主席语录打招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图四 )连队生活环境。</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连队的指导员叫赵丰来,是江苏沛县来疆的老支青,政治觉悟非常高。为了突出政治宣传,他想利用隔壁军区工四连家属院的围墙,写革命标语。知道我会写美术字,他叫我留在连队,不要上工地劳动,写标语去。我选写了"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师、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万万岁"二十八个大字。</p><p class="ql-block"> 慢慢写吧,我写了半个来月。虽然,写美朮字时,打格子,梯子爬上爬下也累,说实在的,比筛沙子要轻松的多了!除了减轻劳动强度外,我还有点成就感,因为字体有二米五高,这么些字,每天从工地往返,都可以在大老远的地方,看到我写的这鲜红标语。</p> <p class="ql-block">( 图五 )当年书写革命标语。( 图片网络下载 )</p> <p class="ql-block">( 图六 )团部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在连队演出,带来了欢乐,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图七 )为在建的"东岸大渠"装车送石料。</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时间已过去五十七年了,在叶城五连的工作和生活的那一段日子,欢乐和痛苦,欢喜和泪水,而今,𨚫仍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 人生的磨砺,是苦是甜,还都有值得回味之处。</p> <p class="ql-block">( 图八 )退休欢聚在故乡,我们依然保持着那份纯真的友谊,共同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p> <p class="ql-block">( 图九 )欢聚一堂,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 图十 )2015年,原五连的几位朋友旅游在越南芽庄。</p> <p class="ql-block">( 图十一 )欢度退休后的生活,我们经常结伴出游。</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图 十三 )每年我们会相聚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图十二 )原工三师战友在故乡举行纪念支边五十六周年活动。 </p><p class="ql-block"> 2020年3月12日初稿于温州鹿城</p><p class="ql-block"> 2023年9月月18日重稿于美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