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科学家‍ - -触动我们心灵的两弹一星‍(七9、10班思政小课堂)

亚丽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20px;">从关税战打响到外交部发布重磅视频《不跪》火爆全网,无不展示着泱泱大国不屈的姿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20px;">‍这份“不跪”的底气从何而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5, 25, 25);">‍答案,就藏在历史的尘埃与星火之中——那是一代代科学家用生命燃起的炬火,是郭永怀以胸膛守护的绝密文件,是彭士禄用算盘敲响的深海惊雷,是邓稼先隐姓埋名的28年青春,是程开甲扎根戈壁的毕生坚守。</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请聆听我们七年级9班冼峻霆、项一心、张茹,七年级10班冼祖烊、李澍敏等五位同学的娓娓道来。</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冼祖烊:</b><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程开甲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950年8月,他放弃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职位回国,在南京大学任教,编写核物理教材,是一个超级学霸。1960年,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在罗布泊隐姓埋名20余年。带领团队建立中国核试验测量体系,首创"地下核试验"方案。他是“核试验场上的科学指挥官”,是中国核试验体系的构建者。亲身经历所有大气层核试验,带领团队在极端环境中攻克技术难题,为核武器实战化奠定基础。82岁高龄仍坚持每日工作12小时,临终前病房黑板上写满公式,遗嘱要求将骨灰撒向戈壁。</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李澍敏:</b>他是一个“用生命守护机密的天才”,他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可抵十个师!”的郭永怀</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8年12月5日早上,兰州飞往北京的飞机上,飞机即将降落,郭永怀却感觉到飞机不受控制地颠簸,赶紧将公文包抱到自己的胸前,转头对警卫牟方东说:“飞机可能要出事了,这份文件一定要保护好。”随后二人紧紧抱到一起,将文件夹在身体之间。等到搜救人员发现郭永怀时,两人的遗体出现被火烧过的痕迹,资料却保存了下来。这天周总理在中南海接待外宾,当工作人员小声将这个消息告诉周总理后,总理强忍悲痛来到走廊上。可当工作人员继续说出郭永怀二人抱在一起保护绝密资料后,总理再也无法掩饰心中的伤痛,泪流满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郭永怀是两弹一星的“纽带”:作为唯一一位横跨核弹、导弹、人造卫星三大领域的元勋,他既是原子弹爆轰力学设计的核心,也是“东方红一号”卫星返回技术的开拓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张茹:</b><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他虽未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但他是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第一个核动力装置的主要设计者,其精神与两弹一星群体高度契合,他就是“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彭士禄,1925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父亲彭湃是革命烈士。他幼年颠沛流离,被百姓冒死保护。苏联留学期间专攻核动力,回国后隐姓埋名主持核潜艇研发。“用算盘打出核潜艇”,在无图纸、无经验的条件下,他带领团队用简易计算工具攻克核反应堆设计,提出“陆上模式堆”方案,确保中国第一代核潜艇1970年下水,成为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项一心:</b><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两弹元勋”的邓稼先,28岁放弃美国优渥条件归国,在钱三强邀请下秘密投身核事业,与妻子许鹿希告别时仅说"要调动工作",从此人间蒸发28年。在西北荒漠中攻坚克难,主导编写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他是我国核武器理论设计的奠基人:作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研制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在一次核试验中,为查明事故原因,他徒手接触放射性碎片,导致身体遭受严重辐射,晚年罹患癌症仍坚持工作,临终前仍叮嘱“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临终前对妻子说:"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我仍选择中国"。</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当郭永怀爷爷用生命保护国家机密、彭士禄爷爷用算盘算出核潜艇时,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是心怀梦想的少年。今天,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不是天生强大,而是在祖国需要时,选择勇敢地站起来!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上甘岭”,愿《如愿》!</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张宇琼级长为活动作总结</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5, 25, 25);">科学家们用青春点亮了祖国的星辰大海,而今天的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守护这份光芒: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5, 25, 25);">认真对待每一道数学题,是“不跪”精神的萌芽;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5, 25, 25);">关心身边的同学,是为集体贡献的小小力量;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5, 25, 25);">哪怕只是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也是在为未来积蓄能量。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5, 25, 25);">少年强,则国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5, 25, 25);">愿我们像科学家爷爷们种下的种子,长成新时代的小树苗——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5, 25, 25);">不必急于成为参天大树,但要永远向着阳光生长;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5, 25, 25);">不用立刻改变世界,但要让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更努力一点。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5, 25, 25);">让我们带着这份“不跪”的信念,从写好一次作业、参加一次志愿活动开始,做一只萤火虫,点亮属于我们这一代的光芒!</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