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18日,“5.18国际博物馆日”,三亚市博物馆围绕“守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主题,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特色活动,其中两场由三亚市人文地理学会执行,即“南海龙王沉睡的宝藏”水下考古讲座与落笔洞遗址史前文化研学,从而为公众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来自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师生、考古爱好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约六七十余人,通过“学术课堂+实地探秘”双模式,深度感知海南海洋文明与史前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上午9:30时,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内,水下考古专家贾宾以“潜水灯照亮海底,千年商船货仓发出幽蓝光芒”的沉浸式描述,开启了首场讲座。作为海南省高层次人才,贾宾结合30年考古经验,系统梳理了南海区域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从西沙群岛珊瑚礁间的宋代商船残骸,到环海南岛分布的古代贸易航线遗存,再到参与“致远舰““经远舰”等北洋沉舰考古的亲身经历,通过多媒体系列影像,直观展现深海考古如何通过瓷器、船具等文物碎片拼贴历史原貌。“水下考古不仅是技术活,更是与时间的对话。”贾宾特别调科技赋能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互动环节中,聆听的嘉宾和学生就“深海文物防腐”“还有多少水下文物未打捞”等问题踊跃提问,贾宾以“考古工作者既是历史挖掘者,更是文明守门人”作答,引发全场共鸣。</p> <p class="ql-block"> 下午15:30,落笔峰山谷的落笔洞遗址迎来了一支研学队伍。作为海南岛发现最早古人类骨骼化石的遗址,这里的喀斯特溶洞群不仅是自然奇观,更藏着海南史前文明的“基因密码”。在三亚市人文地理学会会长萧烟的讲解下,热带海洋学院的大学生们参与者穿行密林进入溶洞,聆听“笔尖钟乳石”传说与各代文人题刻故事,近距离观察1万年前古人类用火遗迹与堆积层剖面。“这些凹痕可能是原始人类生活的痕迹。”热带海洋学院博物馆专业一个学生指着洞壁遗迹感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此刻都变成了手可触摸的历史。”活动中三亚市博物馆候雪梅老师幽默风趣的动员大家积极互动,让学生们踊跃提问。有学生表示:“当看到海南最早的人类活动证据就在这里,突然觉得自己与这片土地的联结更深了。”</p> <p class="ql-block"> 这两次活动是由三亚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指导,三亚市公共文化中心主办,三亚市博物馆承办。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南海文化博物馆、图书馆以及三亚市人文地理学会共同协办,活动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影像拍摄:毛毛雨、东方印、旺旺、左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