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5月7日下午,我们观看了“飞来石”,随后北行约10公里,即右转离开国道,经福贡县匹河乡,在盘山公路上爬升约15公里后,即抵达古城知子罗(在傈僳语里的意思是“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这是路边竖起的路牌。如果说大理、丽江代表了云南柔情、浪漫的一面,那么知子罗、老姆登就是云南震撼、雄壮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 路口矗立着一座石头吉他,颇有意境。</p> <p class="ql-block"> 知子罗坐落在碧罗雪山海拔2023米处的山梁上,背靠碧罗雪山、面向高黎贡山,从远处望去,云雾缭绕,梦幻而又浪漫。</p> <p class="ql-block"> 高悬在怒江江面以上1000余米,四围有终年积雪的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的山峰,有直线距离不超过20公里的怒江和澜沧江两条大江。垂直高差超过4000多米的大峡谷植物立体分布,花枝四时不断。</p> <p class="ql-block"> 《知子罗》简介:转发秒dong百科。</p> <p class="ql-block"> 作为怒江大峡谷中的世外桃源,与汹涌澎湃的怒江相比,知子罗显得清丽出尘,安宁于世外。村里唯一的一条主干道上鸦雀无声、行人寥寥。 </p> <p class="ql-block"> 一千多年前,氐羌的一支乌蛮部落后裔,从澜沧江越过碧罗雪山,到达怒江之上的知子罗繁衍生息,自称为“怒苏”,这是碧江怒族的起源。</p> <p class="ql-block"> 古时从南诏国(现大理)经知子罗,再翻过碧罗雪山到达高黎贡山,只需要一天就可以进入缅甸,因此这里一直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和繁华集市之一。</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知子罗一度成为怒江流域的核心城市,怒江州府和碧江县府都设在这里,成为怒江州最繁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 1974年州府迁至六库镇(沿江公路开通),1986年碧江被撤销县制(“专家”预测风险),一夜之间,知子罗人去城空,便直接降格为一个村子。这里一度从繁荣的城市成为空虚的村庄,被人们伤感地称为“碧江废城”。</p> <p class="ql-block"> 知子罗依山而建,道路呈“丰”字形,如果从高空看,应该是梯形结构。沿山路拾石阶而上,每一步都好像穿越回到40多年前。道路两旁的旧建筑,虽然有些破败,但无论从街道布局还是建筑设计,依然能从斑驳的痕迹里看出以往岁月的荣光。</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知子罗村(匹河乡9个怒族村之一),长住村民不足千人,但依然保持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边陲小城的格局和风貌,留下了80余栋单体老式建筑,让人恍然回到了过去,时间仿佛在这里凝固,因此也被称为“记忆之城”。</p> <p class="ql-block"> 刚进村子,就看到街边的“工人俱乐部”,几个大字还在,但却寂寥无人。苏联风格的建筑,镂空的雕花字体,一下子唤醒了我几十年前在老家县城的童年记忆。</p> <p class="ql-block"> 全村最“宏伟”的标志性建筑——八角楼据说还是当年的模样。只是三层的县图书馆,如今已变成“怒族博物馆”(不知名实相副否)。虽然有些年代感,但还是很壮观。</p> <p class="ql-block"> 门口的铭牌和精美的大理石雕花,明白无误地表明它来自四十年前的复古身份。这座专门请大理建筑公司来打造的高端建筑,在刚建成后就被无情地废弃了。</p> <p class="ql-block"> 墙上的标语,伟人的画像,仍然依稀可见,还残存着那个年代的印记。看到它们的一瞬间,让我仿佛回到了那个火红的年代。八角楼前是一座戏台,那是火红年代的宣传阵地。</p> <p class="ql-block"> 它将小城的文化与历史永恒地定格在这里,等待着每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向其讲述“废城”的辉煌往事。</p> <p class="ql-block"> 我拾级而上,在图书馆的顶层,高黎贡山的壮阔风景尽收眼底。身旁的塔顶雕栏玉砌,一只凤凰正在凝视远方,它见证了这座小城的繁荣与和荒废。</p> <p class="ql-block">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多么熟悉的字体,多么亲切的语言!</p> <p class="ql-block"> 走过一条小巷子,到达曾经的怒江州府旧址,高大的门楼,一看就是苏式建筑风格,是那个特殊时代的产物。</p> <p class="ql-block"> 漫步于这座安静的小城内,触摸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寻一份恍若隔世的时光相遇。</p> <p class="ql-block"> 知子罗,一座被时间按下暂停键的城,在群山的怀抱里静默成诗。 </p> <p class="ql-block"> 月光洗白空楼群时,知子罗成了琥珀——封存着八十年代的光影、未实现的野心,与山风永恒的低吟。</p> <p class="ql-block"> 知子罗,时光遗忘的旧城,记忆却在此生根发芽。</p> <p class="ql-block"> 云雾漫过石板路,废弃建筑与远山绿植相映,荒凉中透着诗意。</p> <p class="ql-block"> 时光流逝,40年过去了,某些“专家”预言的山体滑坡终未发生,知子罗安然伫立在怒江大峡谷的半山腰上。于是,一些眷顾家乡的人,又陆陆续续搬了回来。荒无人烟的老城,又有了人间烟火气,渐渐焕发出新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 当地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炊烟伴夕阳,云朵不流浪!</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画像、毛主席语录,都是上世纪人们的集体记忆符号。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建筑真的已经很难见到了。</p> <p class="ql-block"> 八角楼旁的小操场,更是见证过无数少年的汗水和青春。</p> <p class="ql-block"> 斑驳的墙面上,褪色的标语依然清晰,像是一本被风翻开的旧日记,记录着那个炽热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这栋老房子斑驳的墙上,一幅绘制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毛主席头像,仍然那么无比亲切地温暖着今人今世。 </p> <p class="ql-block"> 缅怀逝去的年代,缅怀伟人的功勋!</p> <p class="ql-block"> 跟着导游前行,他指着一片新的建筑,说那是三峡集团在原县府旧址上(当时拆除一半)援建的,所有房屋包括家具都是免费送给村民,且还给予1000元的搬家费。</p> <p class="ql-block"> 家有年轻人的,还尽量安排护林员等公益性工作,每月补贴800元生活费。</p><p class="ql-block"> 随着三峡集团援建的扶贫车间项目落实、休闲旅游事业的开展,以及农畜等其它收入,知子罗村民的生活将会越来越好。</p> <p class="ql-block"> 最后来到观景台上,知子罗的地理位置真的极好。背靠圣洁的碧罗雪山,面向苍绿的高黎贡山,脚下是深不可测的怒江峡谷,水雾在峡谷中氤氲,整个村落仿佛被笼罩在云端,若隐若现,如梦如幻,宛如人间仙境。</p> <p class="ql-block"> 整座小城被群山环抱,云雾缭绕间,仿佛一幅未完成的水墨画,留白处尽是时光的叹息。</p> <p class="ql-block"> 知子罗,秘境云南,遗世空城,这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却又是如此梦幻。废城不废,虽知永逝降临,它却毫无悲伤可言,纯朴静谧,这就是知子罗的魅力所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