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巴人汲水公园的创意来自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的著名画作《巴人汲水图》。公园地址位于当年徐悲鸿居住地附近——重庆市江北区北滨一路盘溪河汇入嘉陵江入江口处,占地面积41537平方米。公园以山地为主,突出“巴山汲水画入景,渝人爱国景生情”设计理念,匠心运用约40米的山势落差,铺以瀑布、花卉、绿植、拱桥、山石等元素,精心建设舀水、让路、登高前行3个游览节点,实现“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意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人汲水图》是艺术大师徐悲鸿创作于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是一幅真实记录民众阶层生存景象的艺术珍品,被誉为徐悲鸿最具人民性和时代精神的代表作。原作共有两幅,第一幅由徐悲鸿后来补题“静文爱妻保存”,现存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第二幅是因为当时的印度驻华公使看上这幅画,希望重金购得,徐悲鸿由此而作。此作于2010年12月10日下午以1.71亿元拍卖成交,刷新中国绘画拍卖成交世界纪录。</p><p class="ql-block">《巴人汲水图》描绘的是当时巴渝人民汲水的场景。由于当时自来水普及不高,百姓的生活用水都要从江中汲取,所以男女老幼为了生计每天都需要到江边汲水。他们挑着沉重的水,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艰难地走回家,有时一天甚至要往返多次。就这样一个极其平常的生活细节,深深地触动了徐悲鸿敏感心灵。当时中国人民正遭受着战火荼毒,使得百姓的生活更加凄苦不堪,艺人家忧从中来,奋笔创作了这件国画巨制。</p><p class="ql-block">《巴人汲水图》整个画面突出物像的神韵,主题思想上寓意深刻,意义深远。技法上,用西洋的画法丰富中国画的表现力,肌肉部分稍加皴染,就在挑夫身上适当加强了筋肉体积感,突出人体的健劲有力,表现出劳作的繁重,使画面的技法有较多的变化,构思充满了新意。刻画人物个性和深遂的内心世界,传神阿堵,呼之欲出,更有排山倒海之势。画中的竹林郁郁葱葱,梅花怒放,这情景不但对画面起到了很好的点缀作用,更是作者对于中华民族在严酷的历史环境下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铮铮傲骨的讴歌。它的写实主义手法、强烈的象征意义、人物造型令人叹服。</p><p class="ql-block">《巴山汲水图》是徐悲鸿国画创作中现实主义作品的最高峰,在中国画的发展历史中,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是可以流传后世、影响中西的世界级名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