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黄河大回环之旅 之 乾坤湾的自然奇观与人文叩问

暗香

<p class="ql-block">  当我站在黄土高原的边缘,凝视着那条蜿蜒如巨龙般的黄河在沟壑间奔腾,一种难以名状的震撼从心底涌起。陕西延川的乾坤湾,这个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湾”的地方,以其320度的壮美弯道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追寻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旅人。乾坤湾之旅,不仅是一次对华夏文明源头的深度叩问,更是一次在自然奇观中寻找生命哲思的心灵之旅。</p><p class="ql-block"> 五.一假期和妻子选择黄河大回环之旅,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踏入黄土高原。过去对黄土高原谜一般的遐想都原汁原味的呈现在眼前。坐在旅游大巴里往外观看,道路两旁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逐渐展现在眼前,那依托黄土坡堰而建的窑洞在车窗外一闪而过,脑海中浮现出很多有关窑洞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随着车辆前行,一种期待感在心中升腾——我将亲眼目睹那条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母亲河最壮观的姿态。</p><p class="ql-block"> 抵达景区大门时,遇见一位头戴白羊肚手巾的老奶奶正在售卖自家的红枣。她脸上深深的皱纹像是黄土高原的沟壑,记录着与这片土地相伴的岁月。据说这枣叫狗头枣,个大皮薄肉厚,甜得很。时间原因,我们无暇顾及匆匆的奔向景点。</p><p class="ql-block"> 观景台处,有一个巨大的粉色的气球飘在空中,气球上的“乾坤湾”三个字异常夺目,一个景区拍照的亮点,一个融入乾坤湾的打卡标志。</p><p class="ql-block"> 站在观景台上,眼前的景象惊的我顿时屏住了呼吸,黄河如一条金色巨龙在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间蜿蜒盘旋,形成一幅天造地设的阴阳太极图。一种天地造化的视觉震撼扑面而来,黄河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完美的“S”形大转弯,如同一条金色的巨龙在黄土高原的沟壑间盘旋。弯道弧度超过320度,堪称天下黄河第一湾。与上游咆哮奔腾的形象不同,这里的黄河显得温柔而从容,水面在阳光下泛着金光,将两岸的黄土山峦映照得熠熠生辉。远处的两个村庄(回来后查阅叫河怀村和伏义河村),恰似黄河巨龙怀抱中的“阴阳鱼”,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太极图。</p><p class="ql-block"> 资料表明,延川黄河蛇曲是我国干流河道上规模最大、保留最完好、分布最密集的蛇曲群。这里的岩层呈现明显的单斜翘曲构造,是地质构造运动的鲜活见证。河水千万年来的冲刷与切割,在坚硬的岩层上雕刻出了这些令人惊叹的曲线,展示着自然力量的伟大与时间的耐心。</p><p class="ql-block"> 乾坤湾不仅是一处自然奇观,更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相传远古时期,太昊伏羲氏就是在这里“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察乾坤湾的“S”形河道后受到启发,创制了太极八卦图。此刻,凝视黄河转弯的壮丽景象,心中萌发出对宇宙规律的思考。那种将自然现象抽象为哲学符号的智慧,奠定了中华文明“天人合一”的思维基础。乾坤湾之所以被称为“乾坤”,正是因为这里完美体现了《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哲学精神,这一传说为这片自然奇观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也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与中华文明起源的深厚渊源。</p><p class="ql-block"> 凝视着黄河的“S”形弯道,我突然领悟到,人生何尝不是一条河流?有时需要像黄河一样,在遇到阻碍时懂得转弯,而不是一味地冲撞。乾坤湾之所以成为天下奇观,正是因为它展现了黄河的柔韧与智慧——知道何时该奔腾咆哮,何时该温柔迂回。这种顺应自然而又不失自我的生存智慧,或许正是华夏文明能够绵延数千年的关键。</p><p class="ql-block"> 乾坤湾之旅,不仅让我体验了自然奇观的壮美,更让我触摸到了华夏文明的根系。在这里,黄河不再只是地理课本上的一条河流,而是承载着民族记忆与文化基因的生命之河。它的每一次转弯,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生存、关于智慧、关于文明的故事。而我们有幸成为这个故事的听众,并在聆听中重新认识自己,认识这片我们称之为“家园”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乘坐的大巴驶离延川地界时,我在心中默默祝愿:愿这条古老的河流永远奔腾不息,愿这片神奇的土地永远丰饶美丽,愿每一个来到乾坤湾的人,都能像我一样,在这里找到与自然、与历史、与自我对话的契机。因为正如黄河在乾坤湾的转弯教会我们的——有时候,最美的风景不在笔直的前方,而在那懂得迂回的智慧之处。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