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双版纳植物园&村寨篇</p> <p class="ql-block">西双版纳是一个植物王国,这片“北回归线南的绿州”,是造物主最慷慨的馈赠,它的每一寸空间都被植物占据,它的每一个季节都是绿色芬芳,它的空气中弥漫着植物的清香。西双版纳热带植物景点很多,大都相似,又各有特色。</p><p class="ql-block">旅居期间游览了三个植物园:</p><p class="ql-block">一个是难得一见的专业类植物园,“西双版纳南药园”;</p><p class="ql-block">一个是名头最大的植物园,“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p><p class="ql-block">一个是景色最美的植物园,“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p> <p class="ql-block">“西双版纳南药园”,一个有着强大科研后盾的小众景点,它隶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p> <p class="ql-block">“西双版纳南药园”,是少有的药用植物专类园。</p> <p class="ql-block">“西双版纳南药园”,又是一个集物种保存、科研、科普、旅游休闲、文化传播为一体的综合基地。</p> <p class="ql-block">进入南药园,如走进植物的圣殿,一片“贝叶棕”林,高大挺拔、直向天穹,笔直如塔,巍然屹立,站在壮美的贝叶棕前,被它的故事感动了。</p><p class="ql-block">贝叶棕,60~70岁的一生,沉默积蓄,向死而生,只为一生开一次花,是在最后的时刻,即壮烈地谢幕,终结了生命;</p><p class="ql-block">贝叶棕最后时刻的一次开花,它倾尽全力,可盛开2400多万朵小花,换来一次极尽灿烂的、终极的、圆满的绽放;</p><p class="ql-block">贝叶棕又是佛教贝叶文化的载体,它如扇的叶片,经过特殊的技艺处理后,可刻写下经文“贝叶经”,能奇迹般地保存上百年以至上千年,贝叶经成了千年佛典的植物记忆,贝叶棕以死亡成就了永恒,<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的生命历程是植物界最壮丽的史诗。</span></p> <p class="ql-block">南药园里集中了上千种热带药用植物,有以“四大南药” 槟榔、益智仁、砂仁、巴戟天为代表的数十种名贵南药。</p> <p class="ql-block">“见血封喉”,世界上最毒的树,可攻世界上最毒的毒。</p> <p class="ql-block">典型的“板根”植物 ~ 四数木</p> <p class="ql-block">逆开花的植物“鱼尾葵”,开花顺序不是节节高,而是从上往下开。</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你可以对中国四大民族药(藏药、蒙药、维药、傣药)之一的南药傣药,去专题学习,去探索一些从未涉足的知识:</p><p class="ql-block">傣医药文化与饮食文化的关系,</p><p class="ql-block">傣医药文化与雨林文化的关系,</p><p class="ql-block">傣医药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的关系,</p><p class="ql-block">傣医药文化与佛教文化的关系,</p><p class="ql-block">傣医药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关系,</p><p class="ql-block">傣医药文化与茶文化的关系,</p><p class="ql-block">傣医药文化与土文化的关系,</p><p class="ql-block">傣医药文化与水文化的关系,</p><p class="ql-block">傣医药文化与贝叶文化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既是中国科学院直属的综合研究机构,又是国内外知名的风景名胜区、国家5A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是我国面积最大、植物种类最丰富、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之一。园区占地面积1125公顷,收集活植物13000多种,有39个植物专类区。</p> <p class="ql-block">踏入这片地域广袤的景区,仿佛进入了浩瀚无垠的绿色迷宫。纵横交错的园区里,棕榈林如伞遮天蔽日,奇花异草肆意生长,珍稀树木壮阔成林。即便脚步匆匆,马不停蹄,也不过是掠过这植物王国的冰山一角…</p> <p class="ql-block">“舞草”,会跳舞的草。</p> <p class="ql-block">“含羞草”,一碰就害羞的草。</p> <p class="ql-block">“金嘴蝎尾蕉”</p> <p class="ql-block">“长叶排钱树”</p> <p class="ql-block">泰国“无忧花”</p> <p class="ql-block">“红花文殊兰”</p> <p class="ql-block">阳光下的“凤尾竹”</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听说、第一次见到“虫子旅馆”,人类和动物多么友好多么和谐,为虫子搭建舒适的栖息旅馆,一座自然生态的微形营地,一座四季守护动物的生态堡垒,充满着返璞归真的野趣。</p> <p class="ql-block">想走遍一千多公顷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是乘电瓶车走马观花,也只能目睹万千物种的浮光掠影。</p> <p class="ql-block">“西双版纳花卉园”,又一个集科研、科普、旅游观光等功能为一体植物园,保存着近1000个品种的花卉及经济植物。</p> <p class="ql-block">“西双版纳花卉园”,是以热带花卉和植物为主题的生态花园。当你漫步花园中,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奇树异果、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为原本一片青绿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点缀上绚丽多姿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景区以人工湖一连串水面作为游览的主轴线,依次展开百花园、空中花园、周总理纪念碑、棕榈区、稀树草坪区、盆景区、观叶植物区、热带果树区、割胶区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邂逅多彩浪漫的花海</p> <p class="ql-block">长的象三角梅,其实是叶子花。</p> <p class="ql-block">红得热烈、紫得妖娆、美得灿烂,如大自然的调色板。</p> <p class="ql-block">植物园林常见的胶杀景象,是榕杀棕?是共生胶杀?还是合抱而生?</p> <p class="ql-block">胖大海树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此时温暖的阳光轻柔地洒在身上,闻着淡淡的花香,端祥着它们舒展盛放的模样,静守己心,沉浸在这“花花世界”“绿意葱葱”之中。</p> <p class="ql-block">“炮弹果”</p> <p class="ql-block">“非州霸王树”</p> <p class="ql-block">“大粒种咖啡”</p> <p class="ql-block">剧毒植物“海芒果”</p> <p class="ql-block">“连理枝”(又名夫妻树)</p> <p class="ql-block">“彩叶朱蕉”,在西双版纳总能见到它,今天终于知道了它的芳名。</p> <p class="ql-block">景区有个很大的“鸡蛋花园”,十二月份不是鸡蛋花盛开的季节,没能见它绽放的风采。</p><p class="ql-block">“鸡蛋花”是”国花”,是老挝的“国花”;“鸡蛋花”是“圣花”,是佛教圣花“五树六花”之一;它有红色的、粉色的、白色的,它的花芯是蛋黄色的,因而得名。光听名字就觉得好吃,它可以当蔬菜吃,可以泡水喝。</p><p class="ql-block">它圆圆的花形像绽放着微笑的笑脸,当你不认识它的时候,彼此早已相遇,你肯定看到过滿大街的美女、妇人、游客佩戴的头花,将皎白镶金的鸡蛋花簪于鬓边发间,迈着轻盈步伐摇曳生风,呈一道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流动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冬季无花无朵自然弯曲的树干,也不失美丽,好似梅花鹿的鹿角。</p> <p class="ql-block">虽然不是繁花绽放之时,总有那么几朵鸡蛋花抢在季节之前,无畏地绽放在枝头,独领风骚,不那么艳丽、浓烈,而是淡雅、柔和。</p> <p class="ql-block">穿上傣装,戴上鸡蛋花,民族风情就有了。</p> <p class="ql-block">新年旅拍时,赠我两朵鸡蛋花头饰,一直带在身边,带回了北国老家。</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总理1961年4月来西双版纳,视察云南省热带作物科研所及与缅旬总理吴努会晤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导游说“这是一片千刀万剐的橡树林,只为千刀万剐给游人看割胶表演”。听到“千刀万剐”四个字,心倏然一颤。</p> <p class="ql-block">尽管知道割胶是一个行业、一个职业、一种技术,眼前割胶只是一个表演,可当看到割胶女操刀,又快又狠地割开树皮白胶流出的那一刻,心还是本能地骤然抽搐。割胶女手持锋利的胶刀,娴熟的刀法,毫无犹豫,毫不留情,在树皮上划上一道道斜口,流的不畅,还要补上一刀,直至渗出白色的乳胶,象橡胶树的眼泪一滴一滴连成线,象橡胶树的乳汁,顺着刀痕默默地流淌…</p> <p class="ql-block">这些橡胶树任人千刀万剐之后,身上布滿了旧伤新痕,刀口叠着刀口,但它们仍傲然挺立,坚韧不拔,身披着交织在一起金黄、火红、深绿的叶子,充滿着勃勃生机,在阳光照耀下绽放着美丽。</p> <p class="ql-block">游览了西双版纳三个植物园,再走走西双版纳傣族的村村寨寨。</p><p class="ql-block">有一种生活叫“云南村寨生活”,云南有一个“窗口”,就是“傣族村村寨寨”,走村串寨,是西双版纳旅游的一个特色,能深度体验当地独特的民族文化,感受与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风土人情、多元文化的内涵。</p> <p class="ql-block">走了五个傣族自然村寨,曼春满村、曼降村、曼沙古寨、曼贺纳村、傣乡水城,轻轻撩起它们神秘的面纱。</p> <p class="ql-block">佛教文化是傣族村寨的灵魂,村村见佛塔,寨寨有佛寺,人人信佛教,处处是佛文化。</p><p class="ql-block">傣族村寨里的佛塔、寺庙等佛教建筑,都在村寨的中心位置,它们共同塑造了傣族村寨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曼春滿村”和“曼降村”的佛教文化,尤为浓厚。</p> <p class="ql-block">佛塔是每个寨子的标配,佛塔的金顶总是先人一步跃入眼帘。</p> <p class="ql-block">南传佛教的光芒照耀着整个村寨,佛教的智慧在这里无声浸润。</p> <p class="ql-block">佛教信仰在这里生长得自然而深邃,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古老的文明在这里延续。</p> <p class="ql-block">村寨里有1400多年历史的“曼春满佛寺”,历史悠久。主要建筑有门庭、佛殿、戒堂、佛塔、藏经阁、僧寮、鼓楼等,建筑精良、保存完好、气势雄伟,是西双版纳村寨佛寺建筑的经典之作。</p> <p class="ql-block">傣族一个村寨里,能见到如此高、大、上的佛寺,且是“全国文保”;能有这么多清代佛教建筑,且保存得这么完好;能有这么全的佛教配置,且置于美轮美奂的画面之中,令人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曼降村的佛寺,神圣从不远离村寨。</p> <p class="ql-block">时不时在村寨里能见到僧侣,傣族一般未成年男子几乎都要过一段僧侣生活,识字念经,然后还俗回家,或修身为僧。</p><p class="ql-block">和版纳人接触,明显地感到他她们质朴善良,待人诚恳热情,不必担心狡黠的欺诈,甚至没有灵活的小聪明,他们的脸上没有浮躁和焦虑,做事不急不躁、不紧不慢,面对物欲纵横的大千世界,有一种我行我素的范儿,无论外面世界多么精彩,无论你多有钱有势,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安稳小日子,看上去似乎是一种惰性,实际上是一种古朴自然的文化,这种淡然情怀的心态背后,就是厚重的佛教文化的支撑。</p> <p class="ql-block">站在寺庙的红墙边,内心特别安静与舒畅。</p> <p class="ql-block">村寨里的 “贝叶经制作技艺”传习所,“贝叶经制作技艺” 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类)。 </p><p class="ql-block">古老的“贝叶经”是刻写在贝叶棕叶片上的佛教经文或典籍,被誉为“刻在树叶上的佛教百科全书”,具有极高的宗教、历史和文化价值。 </p><p class="ql-block">“贝叶经制作技艺”,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传统工艺,将平凡的叶片变成了承载千年文化的载体;从采叶到最终成书,使其从自然之物蜕变为精美的文化典籍;书写者的精湛技艺,让文字与贝叶完美地融合,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制作技艺的保存奥秘,造就了跨越时空的神奇。</p> <p class="ql-block">村寨里的孔雀园,孔雀舞翩跹而起,好似孔雀在枝桠间轻盈跳跃,旋转欲飞。</p> <p class="ql-block">“孔雀舞”,是非遗传承中名气最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堪称傣族文化的瑰宝和世界舞蹈艺术的璀璨明珠。</p> <p class="ql-block">傣族村寨大都是这样传统的傣族特色的建筑,学名“干栏式建筑”,多以竹、木为主要材料,榫卯连接,屋顶呈“人”字形,覆盖瓦片。建筑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架空用于饲养家禽和堆放杂物。</p><p class="ql-block">傣族竹楼干栏式建筑的建造技艺,已被列入地方非遗名录。</p> <p class="ql-block">傣族村寨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又一寨:曼沙古寨,它是一个很小很安静的古寨,是西双版纳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具有原始民族特色的古寨。</p> <p class="ql-block">曼沙古寨的佛塔:村寨之心,信仰地标、文化象征、精神归属。</p> <p class="ql-block">曼沙古寨虽很小,却小而精、小而全,傣族村寨所有的典型元素与文化内涵 ~ 佛塔、传统傣楼、热带绿植、水井、集市等一应俱全,还有一座村史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曼沙村的特色:它是一座傣族丰富的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区,走进村寨,如开启一场非遗之旅。</p><p class="ql-block">村寨中设有葫芦丝制作技艺传习馆、</p><p class="ql-block">银器制作传习馆、</p><p class="ql-block">傣族制陶传习馆、</p><p class="ql-block">傣族织锦传习馆、</p><p class="ql-block">普洱茶制作工坊、</p><p class="ql-block">傣族古法造纸等,是体验非遗制作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傣族传统的手工织锦”,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傣族织锦以其独特的图案、色彩和工艺闻名,常用于制作服饰、挂毯、佛幡等,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价值。 </p> <p class="ql-block">傣家女在谈笑中,将“非遗”传承。</p> <p class="ql-block">“傣族传统纺织染绣技艺(含扎染)” 已列入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宠物是猫、狗,傣族人家的宠物是珍稀的孔雀。</p> <p class="ql-block">傣族还有一项炽烈的民间风俗 ~ “斗鸡”,村民专门驯养一些天生的战士,体型精瘦、腿爪如铁、脖颈修长、目光锐利如刀的家禽,每逢节假日,村寨里上演着“斗鸡”,没有回合制,没有暂停,只有死斗到底。败者或哀鸣逃窜,或瘫软倒地;胜者也成了遍体鳞伤的血葫芦。 </p><p class="ql-block">“斗鸡” 虽然很残忍,这是傣族刻在骨子里对野性的崇拜,对生命最原始的敬重。</p> <p class="ql-block">又一村:云南省旅游名村 ~ 曼贺纳,它保持了傣族传统村寨的风格,更多的是展现了现代村寨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乍一看,很传统、很民族、很傣味。</p> <p class="ql-block">仔细看,很现代、很文艺、很清新。</p> <p class="ql-block">又一城:傣乡水城,不是慕名而来,却在转角处悄然相逢。</p><p class="ql-block">傣乡水城,是西双版纳专门打造的水上版纳、梦幻傣都的城市景观。</p> <p class="ql-block">依水而建,傍水打造,一色的红墙砖房,红的撩人,寺庙、佛塔、亭台、楼阁等精美的建筑,滿滿的异域风情,还有几分傣王宫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园中间碧绿的一片,绿得温馨、绿得浓郁,那不是草坪、不是绿地,是一条河,一条被绿植铺上地毯的河。</p> <p class="ql-block">红色建筑、小桥流水、廊桥连接、绿植铺面,相互映衬,景色超美,非常别致耐看。</p> <p class="ql-block">西双版纳旅居三个月整,新年过去了,春节过完了,2月份也结束了,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p> <p class="ql-block">一个人来到版纳市中心最热闹的双塔泼水广场,每晚的狂欢继续上演,永不疲倦,灯火与游人共舞,音乐与呐喊共鸣,一个转身带走最后一片喧嚣,挥了挥手,道声再见!</p> <p class="ql-block">一个人走在熟悉的街边花园,一如既往地静谧祥和、梦幻迷人,小径、灯光、树林、亭台、游人、虫鸣、荷叶、绿草、鱼儿,借一缕夜光,借一丝温柔,晕染不舍的深情,轻轻说声再见!</p> <p class="ql-block">朝夕相处的澜沧江,早上伴着你升腾的薄雾起床,夜晚枕着你不惊的波涛入睡,白天看着你水面泛着金光,涨水时看着你浪头拍岸,船儿几时鸣笛几时启航,如数家珍,早已把你当成自家的后院。要离开时,看着你依旧缓缓流去的身影,像目送一位即将远行的家乡游子,心中有着太多的眷恋和感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澜沧江给了我自然与人文的滋养,又给了我内心的丰盈和富足,蘸取你的水墨,将佛国盛景、风土人情、细碎的感触、生活的点滴郑重一一誊写,几千张照片收进了时光的书卷,<span style="font-size:18px;">洋洋洒洒几万字的游记,</span>定格在十五章“美篇”里。</p> <p class="ql-block">这是记录西双版纳旅居生活的落笔之作,十五章“美篇”几万字的游记,创作的快乐唯我独享,耕耘的艰辛自我坚撑,时而象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穿行在自然和人文描绘的空中;时而象蜗牛缓慢爬行,让细腻的触笔在风景、情感、知识的世界慢行;时而象沙漠中的骆驼,艰难地前行寻找水源,每一字每一段每一篇都曾有过较劲地挣扎…当敲击最后一个句号的瞬间,仿佛是给旅行的书卷盖上了隐形的封印,装订成独属于西双版纳的记忆长卷。这书卷,留给日后茶余饭后慢慢地回味追忆,这书卷,在来日百无聊赖时,可以打捞起那些鲜活的时光重拾快乐。</p><p class="ql-block">再见,澜沧江!再见,西双版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