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老孟

浩瀚

<p class="ql-block">  1993年,那个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年代,我第一次认识了老孟。当时老孟并不老,是一位四十岁出头的小伙子。外表时髦,体型健硕 ,微笑讲话的健谈的单位经营经理。</p><p class="ql-block"> 一个20几人的县城小单位,小国企(当时所有企业都应该是国企),老孟在其中是最为显眼和突出 ,原因有两个,一是最有见识,再者就是最有钱。</p><p class="ql-block"> 最有见识是老孟经常出差,而且不仅仅坐汽车和火车,甚至多次坐过飞机。每次出差回来,讲述外边大城市的繁华和喧闹,让我们单位的人都感到新鲜和羡慕。刚毕业的我,每当他讲述在外如何搞业务,怎样出入大饭店,公关大单位经营经理,如何将业务在困难中搞成功,我都认真记在心里 ,除了长长见识以外,更多的是心里的羡慕和嫉妒。对于当时20岁的我来说,社会的样子是和千奇百态的武林一样,我也梦想有一天会叱咤江湖。</p><p class="ql-block"> 当时说老孟有钱,是因为在我们小单位里,他的工资收入最高,所以我当时天真的认为,老孟应该是我们县城里最有钱的了。到现在看来,其实老孟就是一个业务员的收入,不足为奇。但他时髦的穿戴最有城市气质,而且进出单位,还伴随着一辆五羊125摩托车的轰鸣声,着实让我们这些工资不足300的工人仰视。</p><p class="ql-block"> 老孟说话幽默,爱开玩笑,单位里最不爱开玩笑的他也会去逗得哈哈大笑。但他玩笑开的很有分寸,从不会招惹不高兴的人。所以,他所到之处,必笑声不断。</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的洪流冲击着90年代社会的每个角落,我害怕被单位淘汰, 97年便走出单位,到私企打工了。老孟是我单位的能人,原本可以悠哉悠哉地混日子,因他是单位红人,也是系统里的能兵强将。但听说老孟也在97年放弃优厚的条件,“下海了”!</p><p class="ql-block"> 在十七年后的2014年,再次见到老孟,是去青岛办事,我们结伴而行,一路在车上,他涛涛不绝地讲述了他的十几年来的经历。起初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玻璃制品厂,出口营销的那种,风生水起。去过很多国家,多次参加广博会。后来,朋友因为经济问题出事,他却在举世皆浊的环境里我独醒。虽然厂子破产,但他依然笑语盈盈地谈天论地:“钱是身外之物,不可无有,但太多无用。”就凭这种豁达,老孟就可以为人楷模,为人师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孟酷爱旅游,是那种精致旅游的那种。最少的钱,玩最好的景点,体会大自然之美,领略历史文化。他与老伴足迹遍及全国,多次到过新疆,写了很多游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他每走到一处,便将所见所闻所查的东西写到游记里,一写便是500多篇,更令人惊奇地是,他文章的阅读量竟然达到400多万。恐怕大学教授的作品未能及此。</p><p class="ql-block"> 老孟喜欢做菜,下厨做一道精致的美味是他孜孜不倦地追求。精心学习菜谱,亲自在市场挑选食材,精工细作每道美食,在他看来是生活的情趣。懂生活,必先有最从美食开始。亲朋好友相聚,他从不去饭店,而是亲自下厨,既省钱,又好吃。隐隐的感觉老孟总有“烹小鲜,治大国”意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老孟喜欢种菜。他居然在农村老家开垦了7分菜地,从春季开始,每天坐公交一趟去老家种菜,直到冬雪来临。躬耕不辍,行路不止。在他的辛勤劳作下,收获颇丰,菜自己吃不了就送朋友,熟人。人们都纷纷夸奖这个懂生活,有情趣的老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老孟的爱好还有很多,喜欢开车,喜欢喝茶,喜欢摄影,现在又喜欢写诗。近几年写的诗平仄工整,韵律完美。</p><p class="ql-block"> 终其最大的爱好就是热爱生活。一个外表粗犷,内心细腻,懂情调,会享受的老孟,一直是榜样式的存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