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正北的铁镰山之巅,坐落着一个古老的村庄——打虎寨村(简称打虎村),那是我可爱的家乡。它位于大荔县城西北 21 公里、段家镇东北 2 公里处,宛如一颗镶嵌在段家垣上的明珠,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家乡打虎村为何有如此威武霸气之名?且听一段可歌可泣的动人传说。明朝末年,此地灌木丛生,人迹罕至,虎豹常伏。有猛虎白昼伤人,一解元赴试归来途经此地,不幸命丧虎口。同州州官心急如焚,赶忙贴出告示,悬赏招募降虎英雄。同时,在山前山后设置客栈,阻挡行人。山前的村子因此得名挡(党)客村,山后的则叫北挡(党)村。山南雷家寨壮士雷万春,听闻此事后,毅然决定上山打虎。他自幼习武,长大从戎,官至大都督。雷万春身挎腰刀,手提哨棒,搭弓背箭,独自上山。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搏斗,最终打死了老虎。圣上得知此事,龙颜大悦,封雷万春为打虎将军。虎患除后,山南新庄寨和同堤村各有一户王姓人家迁居于此,东西相邻,开荒种地,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东、西王姓两大家族。这个新建的村庄,最初名为新兴寨。雷万春去世后,村南赐给坟田百亩,以将军之礼葬之。在雷万春逝世一百周年时,为缅怀将军打虎除害之功,村民们在村东南老虎毙命之处修建了一座砖塔,并将新兴寨改名为打虎寨,此名一直沿用至今。雷万春打虎的故事在村里代代相传,成为了打虎村独特的文化符号,承载着村民对英雄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踏入打虎村,村口的石牌坊首先映入眼帘。这座牌坊采用中式传统建筑风格,高大气派,雄浑壮观,威武厚重。夜幕降临,牌坊上灯火通明,流光溢彩,宛如一座华丽的宫殿。牌坊下的两只石狮子,造型古朴,刻纹细致,身披红绸,威严中透着吉祥 。牌坊中间上方,“打虎寨村”四个大字苍劲有力,熠熠生辉;两侧的对联,彰显了村庄的神秘传奇色彩和深厚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村北的打虎文化经贸广场,是乡贤王杰山先生负责筹资并亲自设计,王铁民、田殿昌、姚百昌三个工队分别承建的。广场面积达 4488 平方米,这里是村两委办公为民服务、群众健身文化娱乐活动和柿子等果品交易的场所,是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共同发展的重要阵地。</p><p class="ql-block"> 打虎村栽植柿子树历史悠久,早些时候,沟坡上稀疏地点缀着柿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打虎寨人在保证粮食土地面积的基础上,在北边沟的坡地上大量补充栽植柿子树,并派专人进行嫁接,一队是屠焕娃、二队是我祖父王新贵、三队是王新乾、四组是唐乔保,他们四人在春季辛苦嫁接各种柿子品种,有八月黄、牛顶柿子、朱柿等,几年后满沟遍野长满了柿树,柿园如画。社员担上担子出村卖柿子,柿子也是当年生产队的一笔可观的收入。分队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把柿树分给了各家各户。每年10月份柿子红了,各家人攀高上树把柿子摘下来放在笼里,用架子车拉回家,分批次把柿子放在柿子窑里,用麦草烟熏火烘,我们叫“烘柿子”,连续烘三天,硬梆梆的涩柿子就脱涩变成了红艳艳的软熟柿子,香甜爽口,让人垂涎欲滴。烘好的柿子擦拭后就可以向外卖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打虎村男女老少骑着自行车带着两笼红彤彤的柿子,鱼贯地穿行在公路上,奔向县城、集市和村庄,走街串巷,吆喝叫卖,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成为打虎村人美好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打虎村是一个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传统村落,岁月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曾经,这里有雷万春陵园和雷万春打虎纪念塔。随着历史的变迁,纪念塔在 1958 年被拆除,陵园也因平整土地而不复存在,留下了永久的遗憾。听老辈人讲,村里曾经有老爷庙、马王庙、观音庙、孔庙、药王庙、娘娘庙、黑庙、地母洞、胡仙洞等十几座庙宇,解放后在破四旧的浪潮中先后被拆除。村东南海旺沟崖壁上有个防空洞,据说一直通到村里。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原有洞的基础上,村民们响应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而修建的。以前,村里人常常在防空洞里避暑纳凉,如今,防空洞遗址依然保存完好。在村北姚家沟,还残存有四、五棵百年老柿树。北岸沟里,测量台遗址静静伫立,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村里还保留着几家传统民居,乡贤王杰山先生修建的“东王家宅”,收藏和保存了一些打虎村东王家族的文物和历史资料,延续着家族与村庄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打虎寨村钟灵毓秀,人文底蕴深厚,人才辈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涌现出了许多名人、杰出人才以及热心为村民办事服务的人。政界有王正海、张富贵、王杰山、刘书善、师升亮、王开民、王刚民、王志端、王满仓、王志周、张社红、张伟宁、刘鹏等,科研领域有张思民、王永安,部队中有姚百韧,企业和商界有白金仓、王哲、王兴民、王立新、王战、王力,教育界有师贞吉、王景山、白德言、姚发旺、王德全、王叶青、王振江、王应林、何世英、姚江保、孙福生、姚百才、张兴全、刘兴才、张明、王耀等,医疗系统有宋福银、王天虎、王娟英、王红玲等,服务领域有大荔县韵达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翟占军,收购、代办或给客商收购分拣包装柿子提供场所的有马振朋、段军虎、王峰、田殿昌、潘红林、王红宾、翟军、王硕、姚磊、孙安亭、王文朋、王录林、王世平、王德红、田竹兰、张兴才,段青保、王铁民、姚百昌、段青林、田大伟、王三元、王玉怀、王红伟、王红玲、姚红民、齐铁柱、王红林、姚万胜、王有才、马高才、潘红伟、屠天良、赵春艳、王云鹏、白金社、王支申、白纪学、王建峰、王涛、唐虎峰、唐福民、王全仓、王磊、王兴留、刘福寿、田铁绳、张红斌、王殿臣、李社民、王百顺、兰国兴、王周朋、王支烈、白金兴、刘铁昌、王安朝、王改琴、王战、张伟、王百灵、姚社民、王应甲、张宏等。需要给大家着重提的是在打虎村有个叫屠焕娃的老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义务修打虎到新庄大坡路数十载,其无私奉献精神令人敬仰。他经常说的一句顺口溜是“长镢磨短镢,修路补桥咱管着。长镢磨的明,修路修的平”。还有在西安干事的乡党姚百臣争取上级资金在前多年修建从打虎村到新庄风汉嘴坡二公里的路,水泥路平坦,方便村民运输粮食水果和出门去垣前。以上这些人都是打虎村的骄傲,为国家、为社会、为家乡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p><p class="ql-block"> 打虎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处处充满活力。秦腔的高亢激昂、秧歌的欢快活泼、快板的节奏明快、碎戏的生动有趣、广场舞的活力四射,拍抖音的欢声笑语,都为村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欢乐。其中,锣鼓队和柿柿红鼓舞队尤为活跃,每逢村民家中有红事喜事,都会被邀请前去助兴,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 打虎村人自古就有着勤劳、勇敢、智慧的品格和纯朴、团结、大气的村风。解放前,打虎人凭借勤劳的双手开垦荒地、攒钱买地,拥有了大量的土地。六十年代初分大队时,打虎人慷慨地将四百多亩土地无偿分给了邻村段家大队和白马大队。生产队时期,社员们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生产队解散,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民们在种好自家承包地的同时,纷纷出门做瓦工活或木工活,早出晚归,辛苦挣钱,被外界誉为“匠人村”。几乎家家都有瓦匠,有的家庭兄弟几个都是瓦匠。村里有大小建筑队二十几个,早期匠人王振民带领的建筑队,在七十年代盖的杨家庄戏楼和百万粮仓,在全县首屈一指,名声大振。后来,还有王应甲领的段家乡建筑队、王长安建筑队,张思正、王铁民、姚百昌、王百灵、姚百臣、王录林、王升民、刘保善、段青保、刘永昌、田殿昌、马振朋、齐保平、王世平、王国友、王周朋等带领的建筑队。木匠出身的王立新最初建有镰山木器厂,后来成立公司,承包工程,服务教育,也小有名气。打虎村的大小工队出门包活盖房,收入颇丰,家家解决了温饱问题。然而,工队出门包活时,常遇到街痞、村霸、地头蛇等黑恶势力的阻挠或索要保护费。有着雷万春打虎精神的打虎人毫不畏惧,与他们斗智斗勇,最终征服了这些黑恶势力,得以在当地长期稳定包活。如今,还在包活的有王国友建筑队、王周朋建筑队、姚百昌建筑队、王升民建筑队。还有少数瓦匠农闲之余,出门做工,砌墙、贴地砖、粉刷等。打虎村的大小建筑队40多年来在城乡建设中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各地留下了许多建筑精品。</p><p class="ql-block">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乡家庭建设大多已完成,盖房的需求逐渐减少,瓦匠活也越来越少。同时,种粮食作物经济效益不佳,难以让村民致富奔小康。于是,在历届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带领下,村民们积极寻找致富门路,探索调整产业结构。经过一番艰辛和曲折,最终选择了适宜本土的柿子产业。打虎人重振柿子产业,经过新时代十几年的发展,柿子产业兴旺发达,打虎柿子享誉神州,销往全国各地,村民实现了小康,客商也赚得盆满钵满,并带动周边村也发展起了柿子产业,甚至吸引了河南的四五家人前来打虎村流转六七十亩柿树园,希望通过经营柿树发家致富。村里还建了柿子醋厂,进一步延长了柿子产业链,大幅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打虎村人的智慧在柿树管理上得到充分体现。打虎柿子树采用矮化开心形树形,通风透光,统一高度,整齐划一。掰芽子、修剪、采摘时,不用搭梯子上树,伸手可及,十分方便。外地人到打虎村柿园参观,啧啧称赞,无不惊叹打虎村人的睿智。每年冬春两季,山西、河南等地的许多柿农都会邀请打虎村的修剪团队前去进行柿树修剪。</p><p class="ql-block"> 打虎村地处镰山之巅,层层梯田如画卷铺展,风景美不胜收。柿子树遍布沟沟坎坎,南坡北坡的柿园相互连缀,绿意盎然,宛如一幅幅起起伏伏的巨大绿色绸带,蔚为壮观。村东南有个水沟,常年泉水流淌。沟深约 60 米,面积约 200 多亩,沟壁崖坡陡峭,两侧坡地梯田层叠,果木成林。沟底较为平整,传说雷万春打死的那只老虎的虎穴就在此沟内。村东北的刘家沟是大荔县水保示范基地,山清水秀,树木葱郁,水波粼粼,花香四溢,景色宜人,是休闲、观光、赏景、研学的好去处。还有“镰山红叶”的美景,令人心驰神往。霜降过后,遍地的柿子树叶红遍了打虎村的沟沟坡坡,一幅醉人的画面呈现在眼前。那炫红、绚烂的色彩,宛如少女的脸庞,渲染了整个山坡,美得让人陶醉不已,美得让人回味无穷,美得让人留恋不舍。一片片“红色的海洋”波澜壮阔,让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p><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村口的石牌坊披上一层金色的余晖,仿佛一位沉默的老者,凝视着这片土地上的沧桑与荣光。打虎寨村的每一寸泥土都浸染着故事,每一棵柿树都承载着希望。历史的烟云散去,而村庄的脚步从未停歇——从雷万春打虎的传说到匠人们的瓦刀,从遍野的柿林到果农和客商的笑颜,变的是岁月,不变的是那份刻在骨子里的坚韧与智慧。 </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打虎寨村,依然雄踞于镰山之巅,恰似它满山遍野的柿树,根深叶茂,生生不息。或许,乡村振兴的路还长,但只要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记得自己从何处来,向何处去,打虎寨的故事,就永远不会结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