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洞天窥万象,少年研学砺初心——西安市第三十八中学初二年级研学教育实践活动纪实

西安市第三十八中学

<p class="ql-block">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是行走的课堂,当书本知识与现实体验相结合,知识就会变得鲜活而更有生命力。5月17日,西安市第三十八中学初二年级开展了以“走进大美秦岭,探究溶洞奇观”为主题的研学教育实践活动。</p> 校园吹响启程号,溶洞研学梦飞扬 <p class="ql-block">  上午八点整,同学们身着整齐的校服,如待发的雏鹰,眼中闪烁着对未知的好奇与期待,在操场上有序站队,授旗仪式正式开始。王晓鸿副校长将校旗郑重授予年级组长冯静老师,旗帜随风飘扬,仿佛承载着同学们探索世界的梦想。旗影翻飞间,誓言与山风共鸣:“以脚步丈量地质年轮,以赤诚守护自然馈赠!</p><p class="ql-block"> 接着,牛婕主任以一场细致入微的安全教育会为研学拉开序幕。从乘车安全到野外避险,从团队纪律到文明规范,声声叮咛化作守护的羽翼,为同学们的探索之旅筑牢防线。</p><p class="ql-block"> 随后,同学们秩序井然地登上大巴车,踏上了前往柞水溶洞地质公园的研学之旅,一场与自然对话、与历史相拥的奇妙旅程正式启航。</p> 苔痕斑驳书岁月,岩层褶皱刻春秋 <p class="ql-block">  在柞水溶洞地质公园,有一处充满历史韵味与自然奇趣的地方——古道岭,它始建于南北朝保定二年,曾是秦楚咽喉,悠悠岁月在这里留下了深深浅浅的痕迹。晨曦为秦岭披上薄雾轻纱,同学们踏上古道岭的青石阶,开启研学之旅。千年古道蜿蜒如墨,两侧古木虬枝交错,苔痕斑驳的石壁上,岁月镌刻的褶皱与地理课本中的断层图例悄然重叠。同学们时而俯身触摸岩层纹理,时而仰头辨认崖壁植物,讨论声与山雀的啁啾交织成趣。</p><p class="ql-block"> 行至陡峭处,石阶近乎垂直,汗水浸透了少年们的衣衫。但每当有人脚步虚浮,立刻会有七八只手同时伸来,“搭把手!”“加油!”踩这里!”鼓励声此起彼伏。当最后一名同学拽着同伴的手臂登顶时,欢呼声惊散了林间薄雾。</p> 玻璃栈道凌空踏,履步云端观壮丽 <p class="ql-block">  最令人心跳加速的挑战,当属高悬百米的玻璃栈道。透明的钢化玻璃下方,深渊深不见底,山风裹挟着云雾从脚下掠过。起初,不少同学紧抓护栏,屏气挪步,指尖因用力而泛白;也有人紧闭双眼,在同伴的搀扶下颤巍巍前行。但随着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晶莹的玻璃上,折射出璀璨光芒,眼前云海翻涌、群峰若隐若现的壮美画卷,逐渐驱散了恐惧。有位女生深吸一口气,松开扶手,缓缓张开双臂:“原来站在这里,能拥抱整片秦岭!”</p><p class="ql-block"> 当少年们终于跨越玻璃栈道,回望来时路,古道的沧桑、玻璃的澄澈与青春的朝气,在秦岭的云雾间融成一幅独属于研学的瑰丽长卷。</p> 暗河穿石藏秘境,光影流转见奇观 <p class="ql-block">  步入溶洞,恍若踏入时光隧道。千年的钟乳石垂悬如星,石笋拔地而起似玉柱擎天,暗河在脚下潺潺低语,讲述着地质变迁的古老传奇。手电筒的光束扫过岩壁,晶莹的方解石如繁星闪烁,学生们屏息凝神,用指尖轻触石纹,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一刻,课本中的“喀斯特地貌”化为眼前的奇幻世界。</p> 团队协行破幽邃,笑语回荡暖寒窟 <p class="ql-block">  黑暗的溶洞中,少年们彼此搀扶,手电光交织成网,照亮前行的每一步。有人主动探路,有人细心提醒脚下湿滑,有人为同伴递上一瓶水。狭窄的岩缝前,一句“我来帮你”胜过千言;幽深的暗河边,一串清脆的笑声驱散寒意。团结与温情,成为这场探险中最动人的风景。</p> 溪涧清音涤尘虑,林间飞鸟唤归心 <p class="ql-block">  午餐时,师生席地而坐于古道岭。远处溪水琤瑽如琴,近处野花点缀青苔,山风携松香拂过发梢。学生们闭目聆听自然絮语,用画笔勾勒山峦轮廓,以诗句记录云影徘徊。有人轻叹:“原来课本里的‘绿水青山’如此鲜活!”这一刻,对生态的敬畏与守护之志,悄然根植心田。</p> 少年步履印青山,科学精神照未来 <p class="ql-block">  归途斜阳,满载收获与思索。秦岭的巍峨教会我们谦卑,溶洞的深邃启示我们探索永无止境。这场研学之旅,不仅是地理与科学的课堂,更是生命与成长的修行。愿每一位学子怀揣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以科学精神为灯,在未来的人生路上,继续书写属于他们的“山河答卷”。</p> 结束语 <p class="ql-block">  秦岭不言,自有千峰耸立;少年有志,且看万里长风。西安市第三十八中学初二年级的学子们,以脚步致敬自然,以求知点亮青春,这场柞水溶洞地质公园研学之旅的每一帧画面,都将成为成长路上璀璨的星辰。🌿🔦📚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