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相府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旅

金中

<p class="ql-block">  我们告别了陕州地坑院,午餐后一路向北,奔赴山西省晋城相府。怀着满心的期待,我们终于抵达了这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古老建筑。</p> <p class="ql-block">刚踏入相府,远远就听见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原来是实景演出《迎圣驾》即将开始。人群渐渐聚集,我也随着人流来到表演场地。只见御书楼广场前,彩旗飘扬,身着华丽古装的士兵们整齐列队,威风凛凛。随着一声高喝:“圣驾到——”,浩浩荡荡的皇家仪仗队缓缓走来,大臣们毕恭毕敬地行着大礼,康熙皇帝身着明黄龙袍,气宇轩昂,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步入相府。欢呼声、鼓乐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将我带回到那个盛世王朝。我站在人群中,目不转睛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满是震撼,仿佛自己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演出结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带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好奇,跟随导游开始漫步在相府的各个角落。</p> <p class="ql-block">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皇城相府的建设始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他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御书楼楼上的匾额“午亭山村”是康熙皇帝御赐给陈廷敬故居的名字 。楹联是康熙皇帝为陈廷敬所题,“春曛乔木浓阴茂”描绘春日树木葱郁之景,寓意陈氏家族繁荣兴盛;“秋到黄花晚节香”以秋菊自比,赞誉陈廷敬晚节高尚 。五亭是陈廷敬晚年的号。康熙皇帝把最后一幅字给了自己的老师。可见康熙皇帝真的非常敬重他的老师。</p> <p class="ql-block">从相府大门进入,迎面看到一座高大的功德牌坊。在古代功德牌坊是皇帝为了表彰官员,彰显他们的家族荣耀而设立的。陈氏家族在明清两代科甲鼎盛,人才辈出。从明孝宗到清乾隆(1501-1760年)间的260年中,共出现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享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总宪府”指都察院左都御史官邸,陈廷敬曾任此职。楹联“海岳文章千秋报国心”“河汾礼乐四季忧民日” ,前者赞其文章才华与报国情怀,后者颂其倡导礼乐、心怀百姓。</p> <p class="ql-block">踏入大学士第 ,迎面的壁照中央嵌有一方不大的石雕“麒麟献瑞图”。麒麟是中国四大神兽之一,寓意吉祥。此图不简单:麒麟尾巴有梧桐树,意“家有梧桐树,凤凰自然来” ;旁边日月,表“日月同辉天下祥和” ;嘴巴对祥云,为“平步青云” ;胸前方天画戟,寓意“逢凶化吉” ;脚下双圈,是“福送双全” ;腹下两卷军书,含“腹有诗书气自华”之意 ;屁股下铜钱,象征视金钱如粪土 。一幅图蕴含多种美好寓意。</p> <p class="ql-block">庭院深深,古色古香,每一处建筑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厅堂内,陈列着陈廷敬的生平事迹和著作,他一生为官清廉,学识渊博,编撰了著名的《康熙字典》,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看着那些泛黄的书页和珍贵的史料,我对这位历史名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相府中的展品《康熙字典》是真品,为康熙本朝印制,属于民间发行《康熙字典》最早的版本,共40本 。这个展品《康熙字典》意义非凡,它是由康熙皇帝下令编撰、亲自作序并以皇帝年号命名的字典,由陈廷敬主编,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历时六年,共收录汉字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p> <p class="ql-block">康熙皇帝南巡2次下榻相府。这间房间就是当年康熙皇帝来到皇城相府住过的一间卧室。院中的卫士、宫女,端坐龙椅的皇帝与背后画像的康熙,让人瞬间穿越到康熙王朝。</p> <p class="ql-block">康熙皇帝仿佛从画中走下来,再次南下体察民情,与民同乐,还带着我们一同游相府花园。</p> <p class="ql-block">相府内的花园极具江南园林特色。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精美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穿过花园,站在高高的城墙上,俯瞰这坐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他分内城、外城两部份,有院落16座,房屋640间,总面积3.6万平方米。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古朴庄严、浑厚坚固。内城的建筑古朴粗犷,浑厚坚固,给人以历史的厚重感。外城则更显富丽堂皇,建筑布局沿袭了清代前堂后寝的规制。</p> <p class="ql-block">高大的城墙、精美的石雕牌坊、典雅的院落。“冢宰总宪” 、“大学士第”等建筑处处彰显着陈氏家族的显赫地位。“冢宰”在古代是官职名,为六卿之首,相当于后来的宰相;“总宪”明清时一般指都察院左都御史,掌管监察弹劾等事务。</p> <p class="ql-block">来到皇城相府,一定要爬一下这个围墙上的楼梯。拾级而上到达相府的最高点后,回头看只见平台,不见台阶,蕴含平步青云,步步高升之寓意。</p> <p class="ql-block">内城城墙内四周设藏兵洞,共计五层125间,低层用于储存粮食,高层为战时家丁、垛夫藏身小憩之用。这些窑洞之间,左右相连,上下相通,墙体厚实,冬暖夏凉。十分适合居住和防守两用。</p> <p class="ql-block">河山楼是皇城相府中最神秘的建筑,曾令数万人久攻不下,楼内机关暗道众多。它共七层,过去无楼梯,靠吊梯攀爬,老人用箩筐拉上,以此防御,如今楼梯是为方便游客而设。它堪称防御“天花板”,能容纳800多人躲避流寇。在楼的负1层,可见石磨、水井,保障食物和水源,墙壁留通风孔。若遭敌人围困,地面石板下有地道、水井井壁通道均可通往后山。楼内楼梯窄小,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余晖洒在相府的屋顶,为这座古老的建筑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我依依不舍别过相府,但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从陕州地坑院到山西相府,这一天的旅程,让我领略了不同地域的文化魅力,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传承。这些珍贵的记忆,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成为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20250415拍于山西晋城相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