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9日上午,我坐着孙志军副主任接我的专车,行驶在丹东的鸭绿江畔,<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绵绵细雨的衬托下,</span>鸭绿江如同一幅诗意的画卷。应丹东市人大之邀,我今天为丹东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履职培训班授课。作为曾经的丹东市人大代表以及优秀代表,此番重回到丹东,心中涌起三种深刻的情感。</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一是扎根于此的归属感。</b><span style="font-size:18px;">归属感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无数个“日子”砌成的堡垒,是“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笃定,是无论走多远都能听见的土地的心跳。</span>丹东是我的福城,我曾在这里工作生活了20余年,幸福的小家在这里成立,娶了个好妻子、育了个好孩子、过上了好日子。</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是经历成长的获得感。</b><span style="font-size:18px;">成长从不是单向的攀登,而是在与土地、与人民的互动中,长出责任的铠甲,炼成担当的风骨。我的“官之初”从这里起步,从山上</span>部队最小的排长,干到最大的政委。任职期间,我们深耕红色文化传承,为军委授予“红军旅”打下坚实基础;指挥部队为丹东抗洪抢险八战八捷,时任丹东市赵连生市长亲率四大班子赴集团军为我们请功,我们有34个单位和个人立功,旅立集体三等功。</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是重回故地的畅快感。</b><span style="font-size:18px;">畅快感,是发现自己从未真正离开,那些在丹东种下的理想、汗水与爱,早已化作血脉中的江河,永远奔涌着故乡的涛声。二十余载丹东缘,一生桑梓不了情。</span>丹东这个红色的英雄之城、绿色的山水之城、特色的边境之城、出色的美食之城,<span style="font-size:18px;">四者交融,构成了这座城市的DNA,</span>早已融入我的生活脉络。特别是这片土地给予我的,是带兵起步的基石、家庭幸福的源泉、终生奋斗的动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窗外的雨丝忽明忽暗,却让我心中的“三感”愈发清晰,它如同深埋地下的根系,在岁月中盘根错节,生长出生命的哲学。今日登上丹东市人大的讲台,我以“国家安全视阈下的破局‘三问’”为题,与丹东市第17届人大代表进行了2个小时的现场交流。</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我是这样激情开头的:</b></p><p class="ql-block">站在鸭绿江畔,奔涌的江涛激荡着胸膛,默默的断桥诉说着战史。70多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正是从这里高唱战歌,让“打得一拳开”的觉醒之声,为新中国打出了70多年的岁月静好。今天,当国际变局暗流涌动,当“船到中流浪更急”的挑战接踵而至,我们应从历史的回响中汲取这样的力量:先辈用“雄赳赳”的步伐踏出尊严,我们当以“中国不跪”的脊梁挺膺担当!此时此刻,站在先辈热血浸染的土地上,让我们以三个沉甸甸的“破局之问”,叩问初心、回应时代——</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安澜之问:和平表象下,群狼环伺如何破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我是这样从丹东的“意境”切入的:</b>看丹东老街的霓虹灯点亮夜色,却不能忘记,生物实验室的毒株正伪装成“科学合作”,数据中心的防火墙外游荡着“量子窃密”的幽灵,“网络间谍”正通过短视频平台渗透青少年的认知。试问:国家安全有多险?险在看不见的硝烟已漫过“和平”的警戒线!以前我们喊狼来了,是为了警醒自己,今天的群狼正在或明或暗地撕咬着我们的躯体。</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这个问题我是这样“小结”提炼的:</b>我国面临的国家安全挑战,本质是两种制度、两种文明的碰撞。中国既面临“黑天鹅”事件频发的挑战,也迎来“新质生产力”爆发的机遇。唯有以“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统筹发展与安全,方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赢得主动,为民族复兴开辟新航道,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这就是中国人的性格!</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胜战之问:刀锋过隙间,强军脉搏如何轰鸣?</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融合”开头的:</b>从“小米加步枪”到“北斗组网、东风亮剑”,丹东的每片土地都见证着“强军必由战”的真理!但面对“无人机蜂群饱和攻击”“深海潜艇静默渗透”,我们的“电磁脉冲炮”是否能撕开敌之隐身衣?我们的“卫星预警网”是否能捕捉“幽灵导弹”的轨迹?这是砸向“和平积弊”的重锤之问:强军底气有多硬? 硬在能于“秒杀级”对决中,先敌零点一秒扣动扳机。</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这个问题我是这样“具像”归纳的:</b>中国军队改革的核心逻辑在于通过结构优化释放技术潜力,以体系整合提升作战效能。从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到歼-20的AI训练,从北斗的精准导航到096的深海威慑,这些突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指挥链重构、训练实战化、军民深度融合形成系统性优势。未来十年,随着六代机、量子雷达、电磁炮等技术的突破,中国军力将在亚太地区形成“技术代差+主场优势”的双重威慑,这正是改革后胜战底气的根本所在。面对国家安全挑战,我们必须有防身利器,军事手段是实现伟大梦想的保底手段。</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忠勇之问:号角未鸣时,为国安全如何尽责?</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联动”开头的:</b>虎山长城的青砖上,抗倭先烈的血手印还在发烫;新时代的边防线上,00后战士正用睫毛上的冰花书写“寸土不让”!但当“历史虚无主义”试图抹黑英雄,当“物质诱惑”悄然侵蚀民心,我们必须吼出:若敌人再敢染指鸭绿江岸,你能否像先辈那样,用身体筑成“炸不垮的浮桥”?能否在舆论战场挺起“骂不倒的脊梁”?这是直击灵魂的拷问:为国安全咋来拼?拼的就是“宁洒热血、不丢寸土”的中国硬骨!</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这个问题里我特别讲到了“拥军”问题。</b>军队和军人是国家安全的核心支柱与钢铁长城。最近有段话说的很带劲:我的钱,可以当军费,但是不能当赔款;我的命,可以填战壕,但是不能填万人坑。因此,不要等危险来了才想起国防,不要等敌人来了才想起军人。军人不生产谷物,但生产安全。丹东历来有拥军优属的优良传统,在强军备战的大背景下,更加注重解决军人的“三后”问题。</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这堂课我是这样“激昂”结尾的:</b>同志们!国家安全从来不是遥远的守望,而是你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肩上的每一份担当。在丹东,人人都是国家安全的“神经末梢”,个个都是护边固防的“钢铁细胞”!这里的实践,是对抗美援朝“全民支前”精神的血脉传承,更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生动注解。当每一位边民都成为“移动的界碑”,当每一寸疆土都矗立着“不倒的防线”,当“英雄之城”的红色基因与“安全之城”的时代使命深度交融,这便是丹东人民对国家安全最铿锵的回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