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访古——锦里

夏和平

<p class="ql-block">  到成都旅游,锦里是必去的地方。这条深藏于繁华市区的古街,已有两千多年悠悠岁月。踏着清幽光滑的石板路,穿行于蜿蜒曲折的古街巷,从身边横过的,是秦砖汉瓦的坚硬,是唐风宋雨的遗韵,是明清时期的烟火气息。锦里,与其说是一条古街,不如说是一条时光隧道。走过这条时光隧道,你便了解了成都的漫长历史,知道了成都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  锦里位于成都市武侯大街231号附1号,与武侯祠毗邻。我们游览了武侯祠出来,沿武侯大街行走百余步,便来到锦里古街入口处。只见一座高大的门廊临街而立,廊檐下挂着“锦里”匾额,方方正正,古朴典雅。两侧的门柱上有对联“史标三国辉秦汉、客聚五洲乐古今”。对联不仅道出了锦里的悠久历史,更写出了锦里的繁华热闹。锦里古街被称作“西蜀第一街”,是成都最具历史底蕴的文化地标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秦汉三国时期,与古老的赤里街、东大街齐名。成都别名“锦城”,是中国四大名锦——蜀锦的发源地。早在两千多年前,成都的丝织业便十分发达。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后,出于管理丝织业的需要,在成都设置了“锦官署”官办机构,专门负责蜀锦的生产、贸易管理。锦官署所属之地叫做锦官城,蜀锦交易的市场叫做“锦市”,工匠聚居的区域叫做“锦里”。由此可见,“锦里”之名由来已久。</p><p class="ql-block"> 初入锦里,是一条窄窄的街巷,一边是武侯祠若隐若现的飞檐翘角,一边是商贩们琳琅满目的各种店铺。越往前走,古式建筑越多,古代风味越浓,让人感觉仿佛回游在历史的长河中。前行不远,只见街边一棵大黄葛树,枝叶婆娑,浓荫蔽日。树下立着一幢漆色斑驳的大戏楼。正值上午时光,戏楼前少有人影,如果是入夜时分,想必这里一定热闹非凡。看介绍,戏楼每天都会分时段上演川剧节目,铿铿锵锵的锣鼓声中,演员们舞枪弄棒、变脸吐火,让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尽享川剧艺术的独特魅力。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无缘观看川剧表演,却欣赏到另一种街头艺术。戏楼一侧有两个假铜人儿,头戴瓜皮帽,身着长衫子,浑身上下被涂了一层古铜色,一动不动地杵在那儿,看上去仿佛铜铸一般,待游客(主要是女游客)走近了,两人突然活动起来,让人大吃一惊,引出一阵尖叫。这样的街头艺术,不仅为古街增添了乐趣,也为古街增添了魅力。</p> <p class="ql-block">  戏楼下有一个宽大的门洞,从门洞里穿过,便来到了锦里最热闹的地段。关于锦里的热闹,有古诗为证:“星霜秦汉月,灯火锦官城。游客如云聚,喧嚣到五更。”描写了锦里夜晚灯火通明、游人如织的热闹景象。我们游走在古街上,满眼都是大红灯笼,满眼都是各色幡幌,满眼都是门店商铺,满眼都是熙攘游人。按说,锦里带一个“锦”字,与蜀锦有着深厚渊缘,应该有卖丝绸的店铺,然而从街头走到街尾,我都没有看到一户这样的商家。卖吃的倒是不少,大到酒楼,小到摊点,随处可见,印证了成都作为美食之都的称号。在这里,除了赖汤圆、钟水饺等闻名遐迩的传统美食外,你还能见到秘制醪糟、张飞牛肉、伤心凉粉、三大炮、钵钵鸡、肥肠粉、毛血旺等等的,尤以张飞牛肉居多。可以理解,张飞是刘备的结义兄弟、蜀中大将,素以勇猛忠义著称。在锦里古街经营张飞牛肉,想必生意一定十分兴隆。</p><p class="ql-block"> 走出熙熙攘攘的古街,来到一处僻静之地。这里池水清碧、树荫笼罩、楼阁亭立,是歇脚憩息的好地方。休息一会后,我们开始欣赏周边景色。锦里作为成都著名的古街之一,有着太多的历史遗迹、太多的文化沉淀,供人们瞻仰凭吊、怀想回味。古街出口处立着一尊石牌坊,小巧精致、造型简洁,门额上刻着“西蜀第一街”字样,表明这条古街与众不同的身份。石牌坊与入口处的大门廊遥相呼应,使整条古街古色古香、古韵流淌,让游客着着实实体会了一回蜀西风情。距古牌坊不远,有一个小小院落“诸葛庐”,石阶寂寂,绿竹拥抱。进入院内,只见一口古井卧于院中,用石栏杆围起来,这便是诸葛井。诸葛井相传由蜀承相诸葛亮亲手开凿,千百年来水质清澈、从不干涸,历代典籍如《方舆胜览》《南中纪闻》均有记载,可谓锦里一大奇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