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山西小江南

白蜡树

<p class="ql-block">  晋祠,坐落于山西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被誉为三晋文明的重要象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与晋国宗祠。初名唐叔虞祠,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及其母后邑姜而建。晋祠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艺术闻名,被誉为山西“小江南”。其特色三绝包括难老泉、宋代侍女彩塑和周柏(树龄逾3000年),三宝则为圣母殿、鱼沼飞梁和献殿。</p><p class="ql-block"> 晋祠始建于西周,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扩建圣母殿,形成了以圣母殿为中轴线的布局。晋祠以3000余年的历史积淀、独特的建筑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晋文化的载体,也是世界王氏、张氏的发祥地。1961年,晋祠被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并于2024年晋升为5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  明代石桥——会仙桥,作为现代立交桥的鼻祖,展现了古代桥梁建筑的智慧与艺术。这座桥不仅连接了晋祠的景观,更以其独特的设计成为晋祠建筑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晋祠中的周柏,历经3000年的风霜,虽无寒风中挺立的雄姿,也无繁枝茂叶,却以不屈的精神和不老的心,成为晋祠的根与魂。明代傅山曾立石题书:“晋源之柏第一章”,而宋代欧阳修亦感叹:“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周柏不仅是晋祠三千年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晋祠三千年连绵不绝的庇护神。</p> <p class="ql-block">  晋祠三绝之一的宋代仕女彩塑,以其栩栩如生的造型和细腻的工艺,展现了宋代宫廷生活的生动场景。这些彩塑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研究宋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  晋祠中有一口被誉为“晋阳第一泉”的难老泉,其传说与“柳毅传书”和“柳氏坐瓮”相关。北宋时期,这里还有“三七分水”的历史故事。据传,唐代书生柳毅途经太原时,遇洞庭龙女因婚姻不幸哭泣,受托传书至龙宫。龙王为感谢柳毅,赐予能延年益寿的“难老泉”泉水,并叮嘱不可轻易示人。柳毅将泉水藏于晋祠,形成了终年不竭的清泉,成为晋祠的一大奇观。</p> <p class="ql-block">本篇作者在晋祠偶遇战友举一面军旗,曾是军人的我心情激动地在旗下留影,仿彿回到了军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