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山轻徒卢氏拐峪村、灵宝仙鱼河徒步随记 2025年5月3日,崤山轻徒一行70人,在领队雨落田园、队长无极带领下,走进卢氏县木桐乡拐峪村,登山、探古人类活动遗迹、参观解放战争文物,品尝当地特色农家饭,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这次活动得到木桐乡党委、政府、拐峪村村民委员会的指导和大力支持,深表感谢。<div><br></div> 上午10点,全体队员到达拐峪村。<div>拐峪村(也有人其叫“拐鱼村”)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木桐乡政府所在地向西10公里处。</div> <p class="ql-block">这是村口解放军露营纪念碑。1947年解放战争中解放军从此路过并住宿。</p> 村部门口鱼模型引起我的好奇,经向村民打听,拐峪村原名拐鱼村,门前是一条大河,一个形似鱼的山体斜插进入河中,河水便在这里拐了一个弯。 索峪河。索峪河为洛河二级支流,黄河三级支流。索峪河也是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大鲵繁育的区域,流域建有保护监测点。 清澈的河水 下图左边就是当年入河道的山体,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下面是一条公路,现在的河道缩小,模型的位置已经成为村民居住和村委办公的地方。 上午十点,开始登山,沿着索峪河进入。<div><br></div> 山体为片状破碎岩 穿行在山间小道 到达山顶,小恬集结,今天由于人多,行走速度缓慢。 在山脊上行走,周围都是开花的黄栌。 站在山顶看村庄。远处山梁上的梯田 走进土匪窝。所谓土匪窝,是当地人的一个叫法,在一个山梁上有一个房子,上去下来的路只有一条,难攻易收。当然,土匪盘踞时,也很难攻打,但当百姓居住时,也很容易保护自己。未听到这方面的传说,先就这么叫吧。 下图中间凸出部分为土匪窝;地形比较险要。 远处的风景 <p class="ql-block">中午12点,从土匪窝出来返回,个个神清气爽。我想,他们走了一段最难走的路,有一种挑战自我的自豪感吧。</p> 从山顶走向山山坡,走在树林之间,一路下坡。 从路的断面可以看出,这里的山体地质构造。 走到河边,到村委已不远了。图左下角为老乡的柴火垛,这个在村里好多村民家里都可以看到。 河边的樱桃树,当地老樱桃品种,香甜可口。 下午,探“石器时代遗址”猿人山。<br>猿人山,在拐峪村庄子组竹园沟,因发现猿人洞和石器时代石器,被确定为“石器时代遗址”而闻名,已列入政府文物保护。<div>在索峪河两岸,分布着较多的古人类活动遗址,表现为山洞形式。这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关。古人充分利用了自然对生命的恩施、洞穴即可以遮风挡雨,也可以抵御外来物种入侵,有水的地方,也是动植物丰富的地方,可以保证生命的基本需求。多少年来,依山而居、择水而栖的村庄布局都没有改变、</div> 这是一处较大的溶洞。洞内呈梯阶状分布。 洞内有洞 木桐乡书记现场指导,与领队雨落田园交谈。 洞外景。 模拟一下猿人当时的情景,采摘野菜。 野生植物飞廉 种植的药材白芨已经开花。药材已经成为当地老乡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白芨、桔梗、连翘在村庄周围,随处可见。 当地村民住房,窗台前摆着整齐的木柴 河边摸鱼虾 走进村民家中。<div>大门外养着牡丹和芍药,正在开花。旁边是一个五角枫树。院子中间是一个高大的冬青树,下面摆放着村民收集的当地古人类时代的石器。</div> 介绍当地古人类活动范围、遗址、以及古人类时代的生产工具。<div>不得不说,从我们开始进村到后来短短时间与村干部、村民的接触,对这个村庄印象特别深刻。这是一个崇尚文化的村落,村民对村子的历史、发生的重大事件,讲起来如数珍宝。在这位村民家里,他村子周围古人类遗址分布、活动范围、石器时代工具的收集和分类,讲起来头头是道,并且有一定深度,已超过了我们教科书所传授的内容,俨然是一位专家。在走访中,我们看到每家整齐干净的院落、精心布置的绿化、排列整齐的柴火垛、田地里排列整齐的秧苗,五一不感受到,这些村民一直是在精致的生活。这种精致的生活,不一定是红茶、咖啡、红酒,也不一定有精美的茶具、酒具,但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利用自然的馈赠,把朴素的生活过成了诗与史。这就是这个村的评价,这种刻在骨子里对家乡的爱,演变成为家乡文化的传承。</div> 石器时代工具 窗台前养殖的看花。 篝火晚会 第二天清晨,无极等跑山大神开始了晨跑 田里的秧苗,排列整齐。 村民的院落 早饭合影后开始返回 沿洛河返回。路上建设的高铁大桥 中午11点,到达灵宝鱼仙河。 进入鱼仙河村,沿着村边的一条小溪开始进山 沿途的风景,蓝天白云、古木参天、溪水潺潺、巨石擎天,风景美不胜收。 小溪水时大时小,现在是枯水季节,里面最大的一个潭,水比较清澈 下午5点,结束2天的行程,开始返回市区。<div>感谢领队雨落田园的精心组织,感谢徒友的一路帮助,2天行程时间虽短,但也体会了不一样的风景,让五一假期更加充实。</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