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吉巷中心小学“融贯闽东文化资源,共筑课程思政与德育常态化新体系”思政研讨暨党员示范课展示活动</p> <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19日,古田县吉巷中心小学以“融贯闽东文化资源,共筑课程思政与德育常态化新体系”为主题,开展了思政研讨暨党员示范课展示活动。本次活动以课程展示、专题讲座、评课研讨等形式,探索地方文化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进一步弘扬闽东优秀历史文化,厚植学生爱国爱乡情怀,助力德育工作高质量发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党员示范引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学科教学与思政育人同频共振</p> <p class="ql-block"> 活动当天,吉巷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及多个班级课堂同步展开教学实践。党员和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立足学科特色,巧妙融入闽东文化资源,以生动鲜活的课堂设计,让思政教育“接地气、有温度、见深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语文课《母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以文本为媒,唤醒乡土情愫</p> <p class="ql-block"> 骨干教师陈丽菊执教的《母鸡》一课,以老舍笔下母鸡的“负责、慈爱”形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母鸡护鸡雏”的自然场景,联想到闽东乡村中默默奉献的平凡母亲。课堂中,学生通过诵读、角色扮演,体悟文本中“母爱”的朴素与伟大;课后拓展环节,教师引入古田本土民谣《月光光》和闽东革命母亲“黄孝敏之母”的故事,将文学赏析与家国情怀有机融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术课《花儿朵朵——菌菇朵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巧用乡土资源,绘就文化自信</p> <p class="ql-block"> 古田作为“中国食用菌之都”,菌菇文化深深植根于当地生活。党员教师宋睿苗以“菌菇”为创作主题,带领学生观察银耳、香菇的形态特征,结合菌菇丰收的摄影作品与菇农劳作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感受乡土产业的蓬勃生机。学生用艺术语言诠释“小菌菇撑起大产业”的家乡骄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道德与法治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双课联动,厚植家国根基</p> <p class="ql-block"> 郑照耀老师执教的《中华民族一家亲》以五十六个民族居住特点,结合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讨论学习,并通过展示畲族凤凰装、乌米饭制作技艺,播放宁德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片《山海交响》,引导学生理解“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刻内涵。 </p> <p class="ql-block"> 徐晓春老师的《少让父母为我操心》则聚焦家庭教育,创新设计“家庭责任卡”活动:学生通过采访父母日常工作,记录“父母为我做的事”,采访“父母多辛苦”,并邀请家长录制“微心愿”视频。课堂上,孩子们看到视频中父母“希望你能学会独立”“想听你说一句‘辛苦了’”等真挚话语时,不少学生潸然泪下,真正实现了德育从“入耳”到“入心”的跨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综合实践课《粮食知多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AI助力课堂,数字点亮“节粮心”</p> <p class="ql-block"> 党员教师黎锦如通过AI数字人引领展开家庭“粮食追踪”。课前,学生分组调研古田县粮食产量、计算出这些粮食可满足30万人一年的需求。冰冷的数字让学生直呼“触目惊心”,纷纷写下“节粮承诺书”,并形成《一粒米的古田之旅》调查报告;课中,通过模拟“粮食危机”情境辩论、设计节粮标语等活动,理解“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的现实意义;课后,学生亲手参与“劳动实践基地”管护,在劳动中体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深刻内涵。</p> <p class="ql-block"> 五节示范课以“小课堂”链接“大社会”,用闽东风物讲好思政故事,既展现了党员骨干教师深耕学科育人的专业素养,更通过可感可知的地方文化载体,让德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化作浸润心灵的乡土记忆与生命体验,为构建“课程思政”新生态提供了鲜活范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深挖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赋能新时代“大思政”教育</p> <p class="ql-block"> 课间操时段,德育处主任江秀芳以《深挖闽东文化底蕴,做新时代“大思政”教师》为题开展专题讲座。她结合闽东红色历史、非遗传统及地方发展成就,强调教师应立足本土资源,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将文化自信根植于学生心田。讲座为与会教师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方向,激发了对德育常态化的深度思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研讨共话发展,构建德育常态化新体系</p> <p class="ql-block"> 随后的评课研讨环节,来自薛后、永安、兰溪等校的教师代表与中心校学科教师围绕示范课展开交流。与会者结合新课标理念,从教学设计、资源整合、价值引领等角度进行剖析,并就“如何系统化开发闽东文化德育课程”“如何实现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统一”等议题展开热议。最终达成共识:需建立校际协同机制,深挖地方资源内涵,构建分层分类的德育课程体系,让思政教育真正实现常态化、生活化、校本化。</p> <p class="ql-block"> 吉巷中心小学校长黄剑文表示:“本次活动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实践。未来将持续推进闽东文化资源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德育品牌,培育心怀家国、笃行奋进的时代新人。” </p><p class="ql-block"> 此次思政研讨暨党员示范课活动,通过教学示范、理论引领、多维研讨,为区域德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推动课程思政与德育常态化建设注入了新动能。</p> <p class="ql-block">编辑:德育处</p><p class="ql-block">初审:党政办</p><p class="ql-block">终审:校长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