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潭

<p class="ql-block">  今天踏上工作了34年的地方——小龙潭——感慨万分,沿途的花草树木茁壮成长,极目远眺被晚霞笼罩的露天煤矿仿佛回到上班时光。它承载着许多美好。</p><p class="ql-block"> 小龙潭煤矿已有百年以上开采史,早期为当地农民手工开采;1953年12月16日正式成立国营煤矿,结束原始开采方式。小龙潭露天煤矿分小龙潭、布沼坝两大露天煤矿,矿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探明褐煤储量超10亿吨,核定年产能达1190万吨。</p><p class="ql-block"> 停车在观景台瞭望,夕阳缓缓西沉,余晖如金色的纱幔,轻柔地铺展在露天煤矿之上,这片原本粗犷的工业之地,被染上了一层别样的诗意。</p><p class="ql-block"> 站在观景台鸟瞰露天煤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层层叠叠的矿坑。在夕阳的笼罩下,它们像是大地被岁月雕刻出的深邃皱纹。矿坑裸露的煤阶,被阳光勾勒出清晰的轮廓,有的地方闪耀着金属般的光泽,那是大地蕴藏的宝藏的痕迹。煤炭的颜色在夕阳下丰富起来,从墨黑到金灿,似大地用独有的色彩语言,诉说着亿万年的地质变迁。</p><p class="ql-block"> 矿坑中,大型的采矿设备仿佛是钢铁巨兽,此刻也安静下来。它们庞大的身躯被夕阳披上了一层暖色调的外衣,原本冰冷坚硬的金属外壳,竟也有了几分柔和。挖掘机的长臂、矿车的车斗,在余晖中拉出长长的影子,像是对这片土地眷恋的笔触。</p><p class="ql-block"> 远处,运煤的轨道在夕阳下延伸向远方,如同大地的脉络。轨道上偶尔还能看到残留的煤屑,在夕阳的映照下,闪烁着乌黑的光,与周围金黄的色调形成鲜明对比。那是煤炭曾经“奔跑”过的印记,见证着这里日复一日的忙碌与喧嚣。</p><p class="ql-block"> 天空中,晚霞如燃烧的火焰,与地面的煤矿相互呼应。那绚烂的色彩仿佛是大自然对这片为人类奉献能源之地的礼赞。而煤矿上空弥漫的些许煤尘,在夕阳的光线里,像是飞舞的金色微粒,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丝朦胧的美感。</p><p class="ql-block"> 随着夕阳下沉,光线逐渐柔和,露天煤矿也渐渐安静。在这被夕阳笼罩的时刻,它不再只是一个工业生产的场所,更像是一幅凝固的、充满力量与沧桑的油画,让人在感受到工业之美的同时,也对大地的慷慨与人类的索取有了更深的思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