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整治时效为应急管理工作赋能

白佛言

<p class="ql-block">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释放出持续向形式主义“开刀”的强烈信号。这对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紧密相连的应急管理工作而言,意义尤为重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形式主义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大敌。在应急管理领域,形式主义表现多样。有的在制定应急预案时,脱离实际,照搬照抄上级文件,未充分考虑当地地理环境、产业结构、人口分布等因素,导致预案在关键时刻难以发挥作用;有的开展安全检查时,走马观花,重形式轻实效,对隐患视而不见,使检查沦为走过场;还有的在信息报送和数据统计中,层层加码,要求基层重复填报大量数据,耗费基层干部大量精力,却未用于实际的风险研判和应急处置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些形式主义问题,严重影响应急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应急管理工作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和实战性,容不得半点虚假和拖延。形式主义不仅让基层干部陷入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的泥沼,分散他们抓落实、干实事的精力,更可能在灾害事故发生时,因信息不畅、预案不实、处置不力,延误救援最佳时机,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损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整治形式主义,为应急管理基层减负,要从思想根源上发力。应急管理系统的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摒弃为了政绩而搞形式的错误思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制度层面,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精简文件会议,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和会议频次,提高文件和会议质量,让文件和会议真正成为推动工作的有力工具;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减少不必要的考核指标,注重工作实绩和实际成效,避免过度留痕和形式化考核;规范督查检查,杜绝多头检查、重复检查,采用“四不两直”方式,真正掌握基层实际情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此外,还要强化科技赋能。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应急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通过建立统一的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减少基层重复录入数据的负担;运用智能监测设备,实时掌握安全隐患和灾害风险动态,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提升应急管理工作的精准性和高效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让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轻装上阵,才能真正提升应急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