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传承精神 丹青铭记历史,乐山市老科协书画院认真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周纪实

横琴待月

<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14日,为积极响应乐山市科协、市老科协关于开展《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日暨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的号召,乐山市老科协书画院院长任伟毅带领27位书画老师,踏上了金口河区的红色之旅。此次行程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为契机,聚焦“重走乐西路,重温成昆铁路筑路精神”为主题,使书画艺术与历史精神深度交融。</p><p class="ql-block"> 一行人冒着细雨,山路的崎岖艰险,首先来到了蓑衣岭。蓑衣岭是乐西路最艰险的路段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无数筑路工人仅凭简陋工具,在悬崖峭壁间开辟出这条“抗战生命线”。老师们站在山顶,面对崎岖的山路,感受着当年筑路者们不畏艰险、为国家奉献生命的坚定信念。嶙峋的山石、陡峭的崖壁,仿佛都在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大家纷纷用手中的笔记录下眼前的震撼与心中的敬意。</p><p class="ql-block"> 随后,队伍走进铁道兵纪念馆。馆内陈列的一张张珍贵照片、一件件陈旧工具,生动再现了成昆铁路建设者们“战天斗地、不怕牺牲”的英雄事迹。成昆铁路被联合国誉为“象征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在当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铁道兵们以血肉之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工程奇迹。老师们驻足凝视,被先辈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深深打动。</p><p class="ql-block"> 在大瓦山下,老师们就国画如何创作、取景、取意作了深入探讨与交流。有老师提出,国画取景应师法自然,从大瓦山层峦叠嶂,危崖壁立千仞的磅礴气势中如何构图布局,体验精髓,应以水墨晕染再现云雾缭绕的灵动之美;取意则要融入历史人文,将蓑衣岭的抗战记忆、成昆铁路的奋斗精神化作画面的灵魂。现场气氛热烈,老师们各抒己见,在深入交流中碰撞出艺术的火花。</p><p class="ql-block"> 谈及书法作品如何在日新月异的今天焕发新生,老师们展开了热烈讨论。有人认为,书法既要坚守传统根基,从篆隶楷行草的经典碑帖中汲取养分,锤炼笔法与结体;又要敢于突破创新,结合时代语境赋予作品新内涵。可将成昆铁路建设者的感人语录以书法形式呈现,让刚劲有力的笔触与坚韧不拔的精神相得益彰。也有老师提出,书法创作应融入现代设计理念,探索书法与今天的新科技新媒体、展览空间的跨界融合,通过数字化展示、装置艺术等形式,在创作形式上的更新,变通。让古老的书法艺术走进更多年轻人的视野。大家一致认为,唯有传承与创新并重,才能让书法艺术在新时代既保持文化底蕴,又绽放独特光彩,成为记录时代精神、传递民族力量的鲜活载体。</p><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望与缅怀,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与传承。乐山市老科协书画院的老师们将以此次走进历史,拥抱历史,回顾历史作为精神洗礼,并将此次活动作为创作的灵感源泉,创作一批承载着抗战精神、筑路精神的书画作品,用笔墨传递时代强音,让更多人了解历史、铭记历史,从先辈的奋斗历程中汲取前进的力量,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砥砺前行 。</p> <p class="ql-block">乐西公路27分段长王仁轩,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元月</p> <p class="ql-block">细雨之下,站在蓑衣岭上,层峦叠嶂间,乐西公路宛如一条银炼,盘卧在高山之上,随时代与科技进步,这条险路已退出历史舞台,不再作为交通要道,但那段为打通滇缅抗日大通道上,内地的乐西公路作为不朽的篇章,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那段艰难岁月的筑路人精神,永运屹立在高山之颠,中国人的抗日精神,不惧外来列强的牺牲精神,那数万长眠于山颠的列士忠魂,永远并永恒吃立在山颠,守护着这片青山,何处黄土不埋忠骨,一腔热血只为华夏!</p> <p class="ql-block">站在蓑衣岭上,西电东送的电塔此起彼伏,绵延的高压线下,蓑衣岭上的乐西公路静静盘卧着,眼前仿佛是为抗日正在筑路的人群。凿石的垒石的,放炮的平整路面的。缅怀中,祭奠中华儿女不屈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蓝褛开疆精神激励着这群人。</p> <p class="ql-block">细雨中俯瞰蓑衣岭下的丛山峻岭。</p> <p class="ql-block">高压线塔与乐西公路纪念碑群</p> <p class="ql-block">俯瞰盘山而上的乐西公路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西电东送,川军精神,川人的奉献精神在这乐西公路上集中体现。</p> <p class="ql-block">红歌合唱</p> 合影 <p class="ql-block">云遮雾绕中的大瓦山,中国第一大桌山,与瓦屋山,峨眉山形成神奇的等边三角形。</p> <p class="ql-block">转弯处下边是关村坝火车站,上边是铁道兵纪念馆。</p> 俯瞰关村坝火车站 <p class="ql-block">俯瞰关村坝火车站处的邓小平视察点。</p> 成昆线上的绿皮火车 <p class="ql-block">彩虹桥连结凉山甘洛与乐山的一条惠民通道。</p> 纪念馆内的实物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主席为成昆铁路的题字</p> 纪念碑 <p class="ql-block">中国国家地质公园金口河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从蓑衣岭下来后在小天池歇息</p> 中国最大桌山大瓦山 大瓦山下的林荫步道 <p class="ql-block">鹿儿坪盛花期的高山杜鹃与正在开放的转转花,高山蕨。</p> 白熊沟峡谷。 <p class="ql-block">山顶上盘绕的乐西公路。</p> <p class="ql-block">  两天的旅程,不只是简单的走进历史,在高山之颠,在峡谷之下,所承载的,不论铁路还是公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曾经的历史记忆,都值得我们后人永远缅怀,并牢记!</p> <p class="ql-block">编辑撰稿:王涛</p><p class="ql-block">摄 影:王涛</p><p class="ql-block">视 频:王涛</p><p class="ql-block">责任编编:市老科协书画院</p><p class="ql-block">审 核:任伟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