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极端天气呈现多发态势。面对严峻形势,党和国家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构建起覆盖城乡的三级应急体系。在吉州区文山街道抗击"5.16"特大暴雨战役中,基层应急机制经受实战检验,谱写了一曲守护生命的赞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三级联动织就安全网。随着极端天气防御体系向基层延伸,吉州市已形成“区级专业队、镇(街)突击队、村(社)应急组”三级联动机制。文山街道作为基层治理单元,组建起由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物业人员构成的120人应急专班,配备移动排水泵、冲锋舟、挡洪板、发电机组等新型装备,建立“十分钟响应圈”。这支常备队伍通过定期演练,将防灾关口前移至社区网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科技赋能精准预警。5月15日21时,街道应急办接到区防汛办预警:未来12小时将出现100毫米以上特大暴雨。街道党工委立即启动红色预警响应,通过“居民微信群”向全街居民推送避险提示,7支应急小分队对重点区域做好了随时抢险救援准备。</p> <p class="ql-block"> “地下室进水了!”16日早上7时,新村社区网格员发出首条险情报告。街道党工委书记彭钰,带领应急小组冒雨驰援,组织物业开启2台大功率抽水泵,同时启动街道应急机动泵抽水作业。彭钰带领街道应急和社区工作人员进入到车库,查看积水情况和管网排水状况,并交代随行人员,如果暴雨持续下的话,随时通知车主转移车辆,保障居民的财产安全。与此同时,心理疏导组逐户安抚受困群众,经过连续奋战,辖区3处内涝点全部排除,未造成群众被困和恐慌。</p> <p class="ql-block"> 淬炼中的应急体系。此次暴雨防御战检验了基层应急能力:智能监测系统提前预警,微型排水单元实现“即涝即排”,社区志愿者队伍快速响应。但同时也暴露出老旧小区排水管网老化等问题。目前,街道已上报辖区管网改造计划,将增设地下蓄水池、更新排水管网,让安全屏障更加牢固。</p> <p class="ql-block"> 在文山街道应急物资仓库,摆放着沾满泥浆的救援装备。这些见证过惊心动魄的器物,默默诉说着:当橙色身影穿行雨幕,当抽水泵轰鸣响起,守护生命的承诺正在化作具体而微的担当。这份担当,正是中国应急管理体系最坚实的底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