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巴伦西亚(英语:Valencia;西班牙语:Valencia),在西班牙语中,V在词首,发“B”的音,因此不能读作“瓦伦西亚”,而应该是“巴伦西亚”。巴伦西亚是西班牙第三大城市,第二大海港,号称是欧洲的“阳光之城”,位于西班牙东南部,东濒大海,背靠广阔的平原,四季常青,气候宜人,被誉为“地中海西岸的一颗明珠”。是港口和工业城市,巴伦西亚是瓦伦西亚自治区和巴伦西亚省的首府。巴伦西亚在每年3月举行法亚火节。巴伦西亚与马德里、巴塞罗那和萨拉戈萨等大城市有铁路及高速巴士相连。</p> <p class="ql-block"> 巴伦西亚最初是一个由古希腊人所建的小村落。公元前138年被罗马人占领后,更名为“巴伦西亚”城,并一直沿用下来。公元8世纪该城落入阿拉伯人手中。13世纪又为基督教徒重新征服,随后曾一度成为欧洲最重要的金融和文化城市之一。1474年在此建立了本国最早的印刷所。16-17世纪,为巴伦西亚画派中心。很少有城市能够像巴伦西亚这样,可以将上溯至公元138年遥远过去的遗产遗址和新千年建造的最新式和先锋的现代建筑融合在一起。</p> 佩妮斯科拉小镇 <p class="ql-block"> 佩尼斯科拉小镇位于西班牙巴伦西亚省,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中世纪古城。小镇的名字Peniscola意为“一个岛屿”,早在罗马时代,这里就是一座繁荣的港口小镇,历史上曾是摩尔人的要塞,腓尼基人、希腊人也曾来此和当地人交易。</p><p class="ql-block"> 佩尼斯科拉小镇还是美剧《权力的游戏》中奴隶湾城邦-弥林的取景地,这里独特的风景和建筑风格为该剧增添了浓厚的中世纪气息。</p><p class="ql-block"> 在佩尼斯科拉小镇,您可以站在城堡上欣赏美丽的海景,感受海风的吹拂;也可以漫步在白色房子之间的巷子,走在铺满青石板的小路,欣赏挂在窗外的花花草草;更可以参观古堡,了解小镇的历史和文化。这里无疑是镶嵌在地中海上的一个璀璨明珠,等待着您的探索和发现!</p> <p class="ql-block"> 小镇的建筑风格独特,将地中海元素与中世纪风格完美融合。这里有建在海边的灰色岩石堡垒,有成片的橄榄树和杏树林,还有由白色房子构成的街区,它们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明媚。小镇因周边产橙而被称为“橙花海岸”,白色建筑与湛蓝的大海对比鲜明,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佩尼斯科拉城堡是小镇的标志性建筑,位于俯瞰地中海的岩壁上。这座城堡始建于13世纪末,由腾普拉爵士出资修建,高大的城堡以当地盛产的岩石建造而成。1411年,安道尔出身的教皇卢纳从法国的阿维农移居佩尼斯科拉,直到1429年退位。此后,为抵御北非海盗,国王菲利普二世又在城堡和小镇周围修建了强大的防御体系。城堡内部还展示了关于古堡历史的多媒体内容,让人仿佛穿越时空,远离城市喧嚣,享受宁静和自由。</p> <p class="ql-block"> 佩尼斯科拉城堡最著名的历史主人公是卢纳教皇(Pedro Martínez de Luna y Pérez),即阿维尼翁教皇本笃十三世(Pope Benedict XIII)。他在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将这座城堡作为其流亡期间的居所和教廷所在地,使佩尼斯科拉成为当时重要的宗教中心。</p> <p class="ql-block"> 城堡外墙由石块堆砌而成,厚重坚固,展现出地中海地区的防御建筑风格。内部包含哥特式大厅、秘密会议厅、教皇居室等空间,顶层露台可俯瞰海岸与青山。</p><p class="ql-block"> 城堡融合多种建筑风格,例如罗马式拱门、哥特式尖塔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元素,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融合与创新。</p> 塞拉诺斯塔楼 <p class="ql-block"> 塞拉诺斯塔楼(Torres de Serranos)是西班牙瓦伦西亚现存最著名的中世纪防御性建筑之一,建于1392年至1398年,作为古城墙的主城门和军事堡垒,现为哥特式建筑典范与城市文化象征。</p> <p class="ql-block"> 由建筑师Pere Balaguer设计,始建于1392年,历时6年完成,最初作为瓦伦西亚城墙的东北主城门,兼具防御与凯旋门功能。其半圆拱门与两侧多边形高塔的布局,体现了14世纪伊比利亚半岛军事建筑的典型风格。属于哥特式建筑,石灰石材质的外墙保存完好,后部开放的尖拱和穹顶结构可供参观。塔楼高约33米,曾是城墙最高点,现为瓦伦西亚天际线的重要地标。</p> 瓦伦西亚主教堂和塔楼 <p class="ql-block"> 瓦伦西亚大教堂(Valencia Cathedral)始建于1262年,历时164年于1426年完工,其旧址曾是罗马时期膜拜月神的神庙(后改为阿拉伯清真寺),体现了基督教“收复失地运动”后的宗教更迭。</p> <p class="ql-block"> 最初以哥特式风格为主,后因多次扩建和修葺,融入了巴洛克(西立面)、罗马式(南门)、文艺复兴(钟楼)等元素,形成“混搭”特色。</p> <p class="ql-block"> 巴伦西亚大教堂建于公元3世纪的清真寺旧址上,经过多个世纪的改建和翻修,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教堂的三个入口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建筑风格:新罗马式(正门)、巴洛克式(南侧宫门)和西哥特式(北侧使徒门)。这种设计不仅展示了不同时期建筑艺术的演变,也体现了建筑的多样性。</p> <p class="ql-block"> 教堂内部装潢富丽堂皇,拥有许多珍贵的艺术品。例如,圣杯礼拜堂中摆放着据说是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中使用过的圣杯,这一历史文物为教堂增添了神圣的意义。此外,教堂内部还珍藏着西班牙名画家戈雅的两幅宗教画和意大利雕刻家、金银艺术品制作家塞利尼的金饰品,展示了精湛的技艺和宗教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 教堂的三个入口各自代表着不同的建筑风格:新罗马式(正门)、巴洛克式(南侧宫门)和西哥特式(北侧使徒门)。这些入口不仅体现了建筑的多样性,还展示了不同时期建筑艺术的演变。</p> <p class="ql-block"> 米格莱特钟楼,这座1381年至1424年间建造的哥特式建筑,高达197英尺,呈现出八边形的独特造型。它不仅是巴伦西亚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13世纪末哥特式教堂的象征。</p> 瓦伦西亚科学艺术城 <p class="ql-block"> 艺术科学城(英语:City of Arts and Sciences、巴伦西亚语:Ciutat de les Arts i les Ciències、西班牙语:Ciudad de las Artes y las Ciencias)是西班牙巴伦西亚突利亚河(Turia)干河床上5个地区的总称。西班牙瓦伦西亚的艺术科学城 (Ciudad de las Artes y las Ciencias)由当地名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所设计,建筑在流经瓦伦西亚市的杜利亚(Turia)河床。杜利亚河因为曾经泛滥,早已被引导到城外,原来河流所在位置的河床,现在成为公园、运动场、音乐厅,是当地居民休闲运动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艺术科学城这项大工程,包括科学博物馆(Museo de las Ciencias "Principe Felipe")、海洋世界、 歌剧院、公园等。 这个地区原本属于城市边缘,尚未完全开发,但是因为艺术科学城的兴建,带动当地经济、旅游、房地产等快速发展,成为瓦伦西亚市新的高级住宅区、重要观光景点。科学艺术城对面也盖起了大型的结合高级旅馆的购物中心Aqua,以及西班牙最大的连锁百货公司“英式剪裁”(El Corte Ingles)的新馆。在艺术科学城的另一边,原本就是家乐福大型购物中心,结合电影院及精品街,现在更是人潮不断。</p> <p class="ql-block"> 科学艺术城的主要景点包括海洋公园、费利佩王子科学博物馆、索菲亚王后艺术宫、欧姆布拉克利亚、阿苏里亚和艺术科学城。</p><p class="ql-block"> 瓦伦西亚科学艺术城(Ciudad de las Artes y las Ciencias)是位于西班牙瓦伦西亚的一座大型现代化文化和科学综合设施,占地约350,000平方米,是欧洲最大的科学和文化中心之一。</p><p class="ql-block"> 该建筑群由著名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设计,始建于1996年,并于2005年完全竣工。</p> <p class="ql-block"> 天文馆的球形建筑被一个透明的拱形罩覆盖,罩长110米,宽55.5米。一侧的巨大门可以上下开启和闭合,像极了眼帘。当它运动时,反射在前面的浅水池中,简直像一只巨大的眼睛。这个设计不仅外观独特,还让人联想到宇宙的奥秘。</p> <p class="ql-block"> 科学博物馆(菲利佩王子科学博物馆)。外形如鲸鱼骨架,以交叠的三角形斜拉构架为特色,兼具灵动与魔幻感。它通过互动展项将科学知识以趣味化方式呈现,是科学与教育融合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歌剧院(索菲亚王后艺术宫)。建筑风格现代前卫,可容纳多类表演艺术。其波浪形屋顶与流畅线条展现了卡拉特拉瓦的结构美学,成为瓦伦西亚重要的文化演出中心。</p> <p class="ql-block"> 入住四钻宾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