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溪历史文化(五)木兰坡的来历

风&云

<p class="ql-block">木兰陂的来历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核心要点:</p><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与治水需求</p><p class="ql-block">木兰溪是闽中最大河流,古时因海潮顶托导致洪水泛滥,兴化平原常受灾害侵袭1。宋代前两次筑陂(钱四娘、林从世)均因选址不当失败,为解决水患,政府推行农田水利法,鼓励民间兴修。</p><p class="ql-block">三次筑陂历程 </p><p class="ql-block">第一次 :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16岁钱四娘筹资10万缗,在将军岩筑堰,因溪洪冲垮而亡。</p><p class="ql-block">第二次 :熙宁八年(1075年),林从世在温泉口续建,因港窄流急再次失败。</p><p class="ql-block">第三次 :元丰六年(1083年),侯官人李宏在冯智日指导下,选择木兰山下宽缓地段,历时8年建成,成为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p><p class="ql-block">命名由来与文化意义</p><p class="ql-block">陂体建在木兰山下,故称“木兰陂”。北宋状元徐铎曾作《木兰谣》赞其功绩,钱四娘的义举和治水精神成为民间传说,体现了古代水利工程的民生价值。</p><p class="ql-block">工程成就与遗产地位</p><p class="ql-block">木兰陂是五大古陂之一,采用筏型基础、溢流堰等先进技术,可灌溉25万亩农田,至今仍发挥作用。2014年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现代保护与影响</p><p class="ql-block">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木兰陂通过修缮保留水利功能,同时成为莆田市标志性文化符号,见证了古人治水的智慧与坚韧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