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四小·乐真教育的美篇

莒县四小·乐真教育

<p class="ql-block">【迈进博物馆,踏上奇妙知识之旅】莒县第四实验小学四.(3)班探寻莒县博物馆活动</p> <p class="ql-block">  莒县博物馆也叫莒州博物馆,位于日照市莒县银杏大道260号。</p><p class="ql-block"> 莒县是历史文化名城,早在5000多年前,莒氏部落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莒国曾为“东夷之雄”,商、周、汉三度成国,今天的县城曾是春秋时期莒国都城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莒州博物馆通过千余件出土文物和大量考古发掘资料再现了莒地历史辉煌,与青州、滕州并称山东省三大县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来到博物馆所藏的画像石。馆内有座东汉汉画石墓,出自莒县东莞大沈刘庄。</p><p class="ql-block"> 画像石以柔和的圆线条构成,在突起的主体上再以细线勾勒细节。尤其是墓门的两块以薄浮雕处理,这种处理方式与武梁祠接近,造型上更加圆润,多了一些洒脱和浪漫。</p> <p class="ql-block">  刘勰纪念馆中描绘了刘勰的一生,刘勰在莒县浮来山定林寺中的经历为其后期撰写《文心雕龙》产生了重要影响,《文心雕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文章学论著,由于书中所论多涉及文学创作,故现代学者又多视之为现存最早的一部用中文撰写的综合性的文学批评专著。</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又跟随讲解员参观了二楼的东夷序曲厅、文明曙光厅、莒国春秋厅、城阳史影厅,同学们了解到从旧石器时代到汉代,莒文化历史都有证可考,底蕴深厚。其中,文明曙光厅的刻字大口尊为镇馆之宝,上有“日月山”陶文。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将其解释为“旦”。上部分的圆形代表太阳,中问的部分为云气,下部分像山峰。这正是早晨山上云气承托着初出山的太阳冉冉升起的旦明景象,宛然如绘。它已经具备了汉宇音、形、义的因素,并正向臻于成熟的汉字发展。与甲骨文极为相近,但却比甲骨文早1500多年,是中国最早的文字雏形。</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还在三楼参观了文物遗珍厅、书画精粹厅和毋忘在莒厅。“毋忘在莒”最早见于《管子•小称》,是指齐桓公君臣不忘过去艰苦岁月的故事。“毋忘在莒”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从春秋至今,绵延几千年,其主旨是:安不忘危,居安思危。不要忘记创业艰辛,不要忘记过去的艰苦岁月。“毋忘在莒”的精神,流风余韵,激励千古,品味岁月的沧桑,引以为鉴、引以为用、引以为励,承载着历史的兴衰,“毋忘在莒〞,走向未来。</p> <p class="ql-block">  大家通过博物馆对场景还原、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方式,更加直观地感受莒县的历史变迁。在这里,大家看到莒地先民们的生活场景,了解他们的生产方式和文化习俗,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开启了这场穿越历史的时光之旅,感受到莒县的独特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