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8日</p><p class="ql-block">晨曦心语</p><p class="ql-block"> 介绍高血压不为人知的小常识(四十)</p><p class="ql-block"> 你知道什么是“药源性高血压”吗?</p><p class="ql-block"> 引发髙血压的原因很多,医学教科书上主要讲两大点,即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医学家们观察到西方生活方式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极大,认为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所以引起高血压远不止医学教科书上所讲的那么简单,其原因确实是复杂多样的。如今天我要介绍的“药源性高血压”就是见证。那么何谓药源性高血压呢?顾名思义就是由药物引起的血压升高现象,即称为药源性高血压。</p><p class="ql-block"> 药源性高血压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遍,稍不留神它就会给人们带来不良后果,特别原本是高血压的患者,如果不注意有些药物能升高血压,那么在原来本是高血压的基础上,轻则使血压控制不佳,重则就会使血压飚升,甚至诱发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乃至危及生命。</p><p class="ql-block"> 那么,那些药物能诱发药源性高血压呢?下面我就这个问题扼要地予以介绍:</p><p class="ql-block"> 1,含有伪麻黄碱的感冒药:</p><p class="ql-block"> 泰诺、新康泰克、白加黑、百服宁等,这类复合感冒药中,几乎都含有伪麻黄碱,且又是非处方药,人们极易获得,而普通感冒罹患疾者人群众多,其中包括高血压患者。对这类特殊人群一定不要“误入歧途”,小小的感冒治好了,而把血压升高了,这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就好似“雪上加霜”。所以高血压人群一定要对这“含伪麻黄碱”(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的药物,慎之又慎,敬而远之。</p><p class="ql-block"> 2,口服避孕药:</p><p class="ql-block"> 这类药物所致血压升高的主要成分是与雌激素相关。所以,对育龄女性高血压患者,应避免使用这类药物进行避孕,可选择其他方法如避孕套,避开生理性排卵期等。</p><p class="ql-block"> 3,非甾体类抗炎药:</p><p class="ql-block"> 这类药物主要有吲哚美辛、萘普生、比罗昔康、双氯芬酸钠等。临床研究发现: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一周以上,可以使卧位平均动脉血压显著升高达5亳米汞柱。所以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应尽量避免使用这类抗炎药。如果必须要使用的话,尽量避免大剂量用药,应遵循小剂量原则。同时还要加强监测血压,若发现血压上升,则应立即停用之。</p><p class="ql-block"> 4,类固醇类皮质醇激素药:</p><p class="ql-block"> 这类激素(包括盐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对普通人群均可导致血压升高和向心性肥胖。对必须要用该类药物治疗的人群,建议从小剂量开始,在观察中慢慢加量。对高血压人群使用一定要权衡利弊,慎而用之!</p><p class="ql-block"> 5,免疫抑制剂:</p><p class="ql-block"> 这类药物有环孢素、他克莫司等。在器官移植患者中广泛使用。研究发现:环孢素使用半月左右,可使平均动脉血压升高5∽11毫米汞柱。而且剂量越大,血压升高越明显。故对必须要使用的人群,加强血压监测是十分必要的。一旦发现血压升高,应就诊请医生处置。</p><p class="ql-block"> 6,抗抑郁制剂:</p><p class="ql-block"> 这类抗抑郁制剂有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对所有人群的血压均有影响。如果患者在服用该药时,发现血压升高,可以采取减量或配合服用降压药物进行治疗之。</p><p class="ql-block"> 药源性高血压这一概念的提出,其意是告诫人们,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在使用任何药物前,必须详细了解该药的性能,药物作用机制和负作作用,不可贸然使用。同时在去医院就诊时,必须坦诚告诉自己所患高血压病史,以便医生在遣方用药时考虑不要使用有升高血压这类药物。一旦发现有药源性高血压,则应立马与医生商量,听取医生意见:减量、停用或服用降压药物进行治疗。</p><p class="ql-block"> 早上好!</p><p class="ql-block">2025,5,18。</p><p class="ql-block"> 罗光胜</p><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9日</p><p class="ql-block">晨曦心语</p><p class="ql-block"> 介绍高血压不为人知的小常识(四十一)</p><p class="ql-block"> 你知道什么是内分泌性高血压吗?</p><p class="ql-block"> 引起高血压的原因多种多样,并且高血压的种类繁多,如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药源性高血压等;你知道还有一种类型的高血压即内分泌性高血压吗?这种类型的高血压,即与内分泌腺出现病变、分泌功能失调有关,其实质是属于继发性高血压的一种,它是有病因可寻的一种高血压。</p><p class="ql-block"> 高血压在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其高血压患病率为27.5%,也就是说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人患有高血压。在这庞大的高血压人群中,有一类高血压较为特殊,这就是由内分泌腺功能失调导致的高。这类高血压按常规降压药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无效。一旦明确诊断、找明病因,对“因治疗”,就效果显著,乃至可以“根治”。</p><p class="ql-block"> 在庞大的高血压人群中,大约有15%的高血压是可以“有因可寻”的,此即为继发性高血压,是其继发于身体其他疾病所引起的一类高血压。临床医学观察发现,绝大多数继发性高血压都与内分泌腺功能障碍有关,故把这类继发性高血压又称为“内分泌性高血压”。</p><p class="ql-block">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高血压患病人数庞大,高血压患病率高。内分泌性高血压所占比例虽然不高,但绝对人数也很惊人。人数达千万之众。</p><p class="ql-block"> 内分泌性高血压具体有哪些疾病?</p><p class="ql-block"> 具体来说,内分泌性高血压有生长激素瘤、库欣氏综合征、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生症等,这类疾病几乎都会有血压升高。认识这些疾病几乎都要通过特殊检查医疗仪器如彩超、CT、磁共振等和实验室检查,才能了解和看清其“真容”,即可明确诊断,并为治疗打下基础。</p><p class="ql-block"> 内分泌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虽然各有各的表现,但血压升高是其共同表现,还有头剧烈疼痛、血糖升高、向心性肥胖、水肿、特殊面容(满月脸)、水牛背等。</p><p class="ql-block"> 内分泌性高血压的诊断线索:</p><p class="ql-block"> 1,患者年纪轻轻就患上了高血压,不仅没有高血压家族史,而且也没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不良行为,这时请别急着服用降压药物治疗,应到内分泌科进行系统排查;</p><p class="ql-block"> 2,如果血压突然剧烈升高,常规降压药物治疗无效者,则需要高度警惕内分泌性高血压;</p><p class="ql-block"> 3,高血压伴有其他内分泌症状和体征,如低血钾、高血糖,出现满月脸、水牛背、长胡须等。</p><p class="ql-block"> 4,高血压伴有尿常规异常者,亦要警惕内分泌性高血压。影像学检查是其确诊的唯一方法。一旦确诊为肿瘤者,手术肿瘤摘除一切了之是其唯一治疗方法。</p><p class="ql-block"> 内分泌性高血压的相关常识,你知道了吗?一旦有上述情况请及时对号入坐,予以及时治疗!</p><p class="ql-block">早安吉祥!</p><p class="ql-block">2025,5,19,</p><p class="ql-block"> 罗光胜</p><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20日</p><p class="ql-block">晨曦心语</p><p class="ql-block"> 介绍高血压不为人知的小常识(四十一)</p><p class="ql-block"> 你知道高血压对听力的影响吗?</p><p class="ql-block">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人们只知道它对心、脑、肾、动脉血管影响极其严重,是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及肾功能不全发生的第一大杀手;然而,高血压它对老年人的听力影响极大,是加重老年人听力下降以至失聪的“隐形杀手”,特别的当这血压越高、病程越长、波动越大时所造成对小血管病变越明显、越严重,当耳部细小动脉硬化狭窄时,其听力受影响越突出,听力下降越严重。让听力下降坐上“快车”,从而加速老年性耳聋的发生和发展。</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高血压能对其听力有负面影响呢?这要从下面两个方面来看。</p><p class="ql-block"> 1,高血压越严重,其患者听力受影响的风险越大。临床研究发现:老年人血压越高,病程越长,其耳部小血管的受损也越严重,耳部小动脉血管变硬且狭窄,耳部供血受到严重影,其听力下降程度也越严重。此外,即使有些高血压患者血压不是特别严重,但是对血压的管理不好,服用降压药很随意,不遵医嘱,导致血压不能保持平稳控制状态,时高时低,这对耳部血管损害加剧,极大地促使患者的听力下降,耳聋生和发展的概率大大增加。</p><p class="ql-block"> 2,隐匿性(隐蔽性)高血压患者,也存在着听力下降的风险</p><p class="ql-block"> 隐匿性高血压是指在门诊医生测量血压正常,但在家中自测血压或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时血压升高。这类人群所患隐匿性高血压往不被临床医生重视,患者也更是置之不理,放之任之。然而,它好比潜藏在身体内部的“特务和敌人”,无时无刻不在损害机体的健康,对人体组织器官造成不可逆损伤,耳部的听力功能也不例外-听力下降已成必然趋势。</p><p class="ql-block"> 通过临床进行组合性听力检测发现:隐匿性高血压的人群听力所检查出的结果显示与年龄不相符合的听力异常,提示这类未经管理治疗的“隐匿性高血压人群”,可能较早出现耳蜗功能受损,从而发生听力下降的风险更大。</p><p class="ql-block"> 那么,如何防范高血压患者的听力受损呢?</p><p class="ql-block"> 从上述分析所知,高血压未得到较好的管理和“漏网的隐匿性高血压”是导致高血压患者听力下降的罪魁祸首,那么我们就从这方面进行“堵漏”和防范,则定会取得好效果。</p><p class="ql-block"> 1,加强血压达标管理,规范降压药物的使用</p><p class="ql-block"> 对每位高血压患者,一定要进行全面的相关高血压的管理理,包括提倡和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戒烟戒酒,适当运动,规律作息,心理平衡;同时严格的高血压患者的服用降压药物的规范管理,严格的遵医嘱定时、定量服用降压药物。并且积极治疗相关的慢性病,如糖尿病、冠心病、血脂异常、体重超标及肥胖等;同时,加强自我血压监测,及早发现隐匿性高血压并积极治疗之。使血压长期保持在正常平稳达标状态,彻底清查出暗藏在体内的“坏蛋”,做到不要让高血压悄悄“偷走了我们的听力”。</p><p class="ql-block"> 2,努力控制体重,坚决戒烟戒酒:</p><p class="ql-block"> 临床医学研究发现:吸烟酗酒及体重超标、肥胖者,不仅会诱发高血压,同时二者对听力系统的损害非同一般,但却未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吸烟会降低血液中的氧含量,导致维持耳蜗毛细血管供血供氧不足,从而影响其功能,使听力下降。研究还发现吸烟酗酒者,比不吸烟酗酒者,其听力下降的风险增加2倍。所以戒烟戒酒,控制体重是防范高血压患者远离听力下降和耳聋的高招!</p><p class="ql-block"> 早上好!</p><p class="ql-block">2025,5,20。</p><p class="ql-block"> 罗光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