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10点,游轮抵达德国第七大城市—杜塞尔多夫。这座城市历史底蕴深厚,在1288年成为独立城市,此后逐渐发展为商业与文化重镇,是德国重要的经济、文化和艺术中心。</p> <p class="ql-block"> 杜塞尔多夫最初它只是杜塞尔河畔的小村庄。7至8世纪时,有以耕作和捕鱼为生的部落在杜塞尔河流入莱茵河之处出现,开启了它的发展历程。1135年有了最早的文字记载,1380年成为伯格领地的区域首府。在约翰·威廉二世统治下,杜塞尔多夫发展迅速,成为艺术中心。但后来继任者迁都,城市逐渐零落。拿破仑战争期间,杜塞尔多夫遭到破坏。拿破仑战败后,成为普鲁士王国一部分。19世纪中叶因工业革命复兴。二战中杜塞尔多夫几乎被夷为平地,战后积极重建,1946年成为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首府。</p> <p class="ql-block"> 今天恰逢星期天,杜塞尔多夫正举行马拉松比赛,分为少年组和成年组。因赛事部分路段管制,上午的游览计划调整为自由活动,改为下午参观游览。</p><p class="ql-block"> 我们下船漫步至马拉松赛起点市政广场时,少年赛已结束。稍作等待,成人组比赛正式开始。随着发令枪响起,数千名参赛者如离弦之箭,充满活力地奔跑起来,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参赛者们的激情也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p> <p class="ql-block"> 下午3点,我们乘坐大巴游览。首先来到了莱茵塔,它是杜塞尔多夫的标志性建筑和城市里最高的建筑物,塔高240.5米。这座修建于1978年到1982年期间的电视塔,不仅是微波通讯、DVB-T和甚高频广播的信号发射塔,还为游客提供观光服务。在塔顶上可以俯瞰整个杜塞尔多夫市区和美丽的莱茵河景色,城市的繁华与河流的灵动尽收眼底。塔身上还有世界上最大的电子钟,面向杜塞尔多夫老城的一面展示着独特的“灯光文化”,十分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 随后前往媒体港,这里曾是一片旧码头区,经过改造后,摇身一变成为极具创意与现代感的建筑艺术天堂。造型前卫的建筑林立,如弗兰克·盖里设计的标志性建筑,以其扭曲、不规则的外形,打破了传统建筑的刻板印象,充满了艺术张力。港口内停泊着各式各样的船只,水面波光粼粼,与岸边的建筑相互映衬,营造出独特的时尚氛围。</p> <p class="ql-block"> 老街的啤酒街是感受杜塞尔多夫市井文化的绝佳去处。街道两旁酒馆林立,古朴的建筑风格保留着浓厚的历史韵味。尽管是周日所有的商店都未营业,但酒馆却生意兴隆。人们似乎工作了一周都要来酒吧尽情放松一下。人们围坐在长桌旁,手持特色的小容量啤酒杯,畅饮当地酿造的美味啤酒,传递着德国人对啤酒的热爱与生活的热情。</p><p class="ql-block"> 市政广场作为城市的核心地带,宏伟的市政厅建筑彰显着庄重与威严。其精美的外墙上装饰着色彩鲜艳的壁画,生动地描绘着城市的历史故事和传说,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杜塞尔多夫往昔的辉煌。广场上人流如织,街头艺人的表演吸引着众多游客驻足观看,增添了几分热闹与活力。</p><p class="ql-block"> 主教座堂则是一座庄严肃穆的宗教圣地,哥特式建筑风格高耸入云。教堂内部高大的拱顶、精美的彩色玻璃窗令人叹为观止。阳光透过彩色玻璃洒下,在地面上投射出五彩斑斓的光影,营造出神圣而静谧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 结束景点游览后,我们从市政广场沿着莱茵河漫步返回游轮。短短800 - 900米的河畔小路,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沿途几乎全是酒吧摊位,每个摊位都被年轻人挤得满满当当。激昂的摇滚音乐响彻河畔,喝酒的人们随着节奏尽情舞动,青春的活力与热情在空气中肆意流淌,整个河岸仿佛变成了欢乐的海洋。而在邮轮停靠的码头附近,一场沙滩排球嘉年华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临时搭建的看台上座无虚席,观众们的呐喊助威声、动感的音乐声和解说员激昂的讲解声交织在一起,将现场气氛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比赛从上午持续到下午六点,热度丝毫不减。</p><p class="ql-block"> 晚餐后,8:30左右我们再次来到河边漫步。此时,那些由汽车货箱组成的啤酒摊位已全部撤除,摊主们将货箱挂上车后便迅速离去。喧嚣过后,莱茵河畔重归宁静,只有河水轻轻拍打着岸边,伴着柔和的月色,这座城市增添了一丝静谧与安祥的气息。</p><p class="ql-block"> 晚上10点游轮缓缓驶离码头,挥别我们在德国境内游览的最后一座城市-杜塞尔多夫,明天早上将抵达荷兰的奈梅亨小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