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雀儿,岁月里的烟火精灵

蕴哲

<p class="ql-block">  老家庭院的榆树上,常栖息着一群灵动的小身影——麻雀,家乡人称之为家雀(qiǎo)儿。它们如同跳动的音符,在岁月的琴弦上,弹奏着一曲曲朴实而温暖的民谣。</p><p class="ql-block">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如金色的丝线,穿过层层薄雾,洒向村庄时,家雀儿们便苏醒了。它们扑棱棱地从巢里钻出来,站在屋檐的边缘,歪着小脑袋,好奇地张望着崭新的一天。那圆溜溜的眼睛,像两颗晶莹剔透的黑宝石,闪烁着灵动的光。它们叽叽喳喳地交流着,声音清脆悦耳,仿佛在诉说着昨夜的美梦,又像是在讨论着今天去哪里寻觅美食。</p><p class="ql-block"> 家雀儿不像候鸟那般娇气。当凛冽的寒风如刀子般刮过大地,将世界染成一片银白,当树木褪去华丽的衣裳,变得光秃秃的,当田野失去了往日的生机,陷入一片沉寂,燕子早已远走高飞,奔赴温暖的南方。而家雀儿却依旧坚守在这片土地上,它们不惧严寒,不畏风雪,勇敢地与冬天抗争。它们在光秃秃的树枝间穿梭,在堆满积雪的屋檐下觅食,在呼啸的北风中歌唱。它们小小的身影,在白茫茫的世界里,成为了一道独特而温暖的风景线,为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家雀儿没有百灵鸟那婉转悠扬、令人陶醉的歌喉,无法用歌声征服听众;没有孔雀那五彩斑斓、绚丽夺目的羽毛,不能凭借外表吸引目光;没有白天鹅那优雅高贵、超凡脱俗的气质,难以让人望而生敬。然而,正是它们的朴实无华,让人们深深着迷。它们的羽毛,不过是普通的土褐色,却与大地、与村庄融为一体,仿佛是这片土地的一部分。它们总是成群结队地活动,时而在院子里蹦蹦跳跳,寻找散落的谷粒;时而在树枝上停歇,互相梳理着羽毛;时而在空中盘旋,嬉戏打闹。它们的一举一动,都透着一股呆萌可爱的劲儿,让人忍不住驻足观看,心生欢喜。</p><p class="ql-block"> 明代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下“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的妙笔,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灵动鲜活的画面。庭前石阶寂寂,雀儿们轻盈跃下,或低头啄食,或歪首顾盼,即便有人缓步趋近,它们也不惊不避,依旧自在嬉戏。这般人与飞鸟安然共处的场景,恰似一幅恬淡的水墨小品,无声渲染出静谧安适的生活意趣。想来,也唯有天性活泼的麻雀,才会这般不惧人、亲近人,为寻常庭院增添这许多生机与温情。</p><p class="ql-block"> 画家们也对家雀儿情有独钟。齐白石、徐悲鸿、黄胄等大师都曾用手中的画笔,描绘过家雀儿的可爱模样。因为家雀儿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鸟儿,它是平民精神的象征,是乡土气息的化身。它身上寄托着浓浓的乡情,承载着人们对故乡的思念与眷恋。看着画中的家雀儿,仿佛就能回到那充满欢声笑语的故乡,回到那温馨美好的童年时光。</p><p class="ql-block"> 可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可爱、朴实的家雀儿,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却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被列为“四害”之一,面临着“满门抄斩”的危机。人们敲锣打鼓,四处驱赶,让它们无处安身。家雀儿们惊慌失措,在空中惊恐地乱飞,发出悲惨的鸣叫。幸运的是,后来人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家雀儿才得以摆脱厄运,重新在这片土地上自由地生活。</p><p class="ql-block"> 家雀儿,就像故乡的亲人,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它们始终陪伴在我们身边。它们用自己的坚韧和乐观,诠释着生命的顽强与美好。它们是岁月里的烟火精灵,点亮了我们的生活,温暖了我们的心灵,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之中自有珍贵,朴实之中蕴含力量。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也应该像家雀儿一样,不畏惧困难,不追求浮华,坚守自己的本心,用平凡而坚定的步伐,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