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5月12日一早我们从衢州驱车前往藏在深山里的古镇——廿八都。车程1个小时10分。这是一座南衔福建,西接江西,一足踏三省、鸡鸣万家听、以数字命名的小镇。当地3600多名村民,分属142个姓氏,13种方言。小镇被誉为“方言王国”、“百姓古镇” 。小镇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衰于上世纪中叶,小镇与江南水乡的古镇不同,有着深山古镇幽深雄浑之美。除了历史悠久、文化独特以外,文物古建众多,每一处都是原汁原味的古建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踏入廿八都仿佛进入了一段被遗忘的的旧时光。沿着青石板路前行,映入眼帘的是珠坡桥。这座古老的拱桥横跨在枫溪之上,桥下溪水潺潺,倒映着岸边的古建筑和蓝天白云。站在桥上微风拂面,仿佛能感受当年南来北往的商客们在此驻足休息的惬意。</p> <p class="ql-block">珠坡桥位于景区入口,是横跨在枫溪上的木质廊桥,“珠坡樵唱”为廿八都古镇十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浮盖山上枫岭关流过来的水叫枫溪。枫溪的水经廿八都古镇向南<span style="font-size:18px;">流向福建浦城,又折向西入江西鄱阳湖,入长江,才生成了三省交界的地域环境。称</span>“北水南流”,它是廿八都古镇的特色之一。</p> <p class="ql-block">廿八都这可是王安石起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很少有这么标志古镇位置的吧。</p> <p class="ql-block">穿过珠坡桥就进入繁华的浔里街。街道两旁古色古香的招牌在风中摇曳,清澈的溪水在店铺门前流淌着,老人们享受着休闲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古镇建于北宋,因军事而兴起,鼎盛时有商号、作坊、寺庙等140多家,留存众多明清建筑,融合浙式、徽式、闽式、客家式、西洋式风格,极具特色。这些建筑经历了千百年风霜雨雪顽强地留存了下来。在这远离城市和喧嚣的浙闽赣三省边地,在这绵延数百里盘旋起伏的仙霞群山之中,一幢幢建筑、一座座门楼、 一条条街巷,古风犹存,别具一格,默默诉说着廿八都悠久的历史和故事。</p> <p class="ql-block">古镇的豆腐非常出名</p> <p class="ql-block">廿八都武官衙门俗称大清游击衙门,是在明代原来的遗址上重新修建的。在清朝顺治三年的时候,明朝的隆武帝利用福建三面环山,一面环海的地势,与清朝政府形成对峙,当时驻守在这里的将军就是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到了清朝顺治十一年,兵权拱手让给了清朝政府,从而清朝政府管辖浙闽赣三省。这个衙门和我们所了解的其他衙门不一样,它不处理民事事务,他是个军事指挥中心。</p> <p class="ql-block">衙门占地面积900平方米,分为主院、东跨院、西面的班房和库房,整体建筑风格体现了明清时期的特色,建筑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展现出了当时军事建筑的庄重与威严。</p> <p class="ql-block">民族英雄郑成功塑像。</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文昌宫。这座精致的建筑让人眼前一亮,飞檐翘角,雕梁画栋,仿佛在诉说着昔日的辉煌。走进文昌宫,内部的壁画和木雕精美绝伦,400多幅彩绘壁画栩栩如生,梁柱间的“鲤鱼跃龙门”木雕更是寓意深刻,展现了当时人们对文化教育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始建于清宣统元年,有大文昌宫和小文昌宫两座。整体沿中轴线展开,左右为厢房,占地面积1576平方米。文昌阁以壁画最为著名,现存壁画451幅,内容丰富,有《渔舟野渡》《五子登科》等- 文昌宫: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部木雕精美,有“刘备三顾茅庐”“姜太公钓鱼”等彩绘,二楼还可俯瞰古镇全景。</p> <p class="ql-block">沿着小巷前行,这就是隆兴钱庄。钱庄的门楼高大壮观,石柱上的楹联“东西南北八方客流万里,春夏秋冬四季财汇咸通”,展现了当年钱庄的繁荣景象。站在钱庄前,仿佛能看到当年商人们在这里交易银票、洽谈生意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建筑风格庄严肃穆。庙前的广场上,摆放着百余把油纸伞,为古镇增添了一份浪漫的气息。走进关帝庙,看着供奉的关公像,感受着古镇人民对忠义精神的崇尚</p> <p class="ql-block">德春堂药铺由商人姜秉怡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始创,在清末时期是廿八都最大的一家中药店,主要经营中药材批发和零售。属徽派建筑风格,各处设计均为药铺量身定做。</p> <p class="ql-block">古戏台装饰精美,戏台的屋顶采用歇山顶或悬山顶,屋脊上常饰有精美的龙、凤、狮子等瑞兽雕塑,有的还配有戏曲人物堆塑,栩栩如生。其藻井多为八角形或圆形,采用层层收缩的木质结构,上面雕刻着各种花卉、人物、瑞兽等图案,不仅具有装饰性,还能起到增强音响效果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姜遇鸿旧宅占地3200平方米,是廿八都古镇中规模最大的居民建筑。姜遇鸿在清朝光绪年间是五品武官,从事桐油生意。其大宅呈现出西洋派的罗马建筑风格,又结合了浙江民居的特点,与其他徽派、闽派或客家建筑风格的大宅不同。门口有西瓜挑梁,这是明清浙江民居的典型特色,寓意主人富态富贵。门柱之间有花瓶,上面有两个如意,大门两边也有大如意,寓意大小事事如意。门前鹅卵石铺面呈现梅花鹿回头衔仙草的图案,寓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财源滚滚。</p> <p class="ql-block">廿八都观音殿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佛教殿堂。观音殿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原为观音阁,历代多次修缮,后去阁成殿,现称观音殿,占地面积840㎡。</p> <p class="ql-block">廿八都名人馆即方言姓氏名人馆,原来是姜炳荣旧宅,是一座展示廿八都丰富姓氏文化、独特方言现象以及众多名人故事的展馆。馆内展示了廿八都142种姓氏,这些姓氏汇聚于此,反映了古镇历史上的人口迁徙和文化交融,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发展脉络和家族故事。廿八都的13种方言是其独特的文化现象。馆内还介绍了与廿八都相关的历史名人,如戴笠,他是民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在军统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力,馆内展示了他的生平事迹以及与廿八都的渊源。馆里并陈列着一些名人的遗物、书信、著作等珍贵文献资料。</p> <p class="ql-block">戴笠女特工训练班位于廿八都浔里街清代秉书洋货店旧址后面一条小弄里的姜守全旧宅。</p><p class="ql-block">廿八都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位置隐蔽,且人员杂居、方言众多,便于掩护。1941年,戴笠为培养特工谍报人才,借用与自己交往甚密的姜守全住宅及观音阁开办了军统电讯训练班。在这里培养了一批特工谍报人才,她们在抗战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如深入敌阵收集情报、暗杀汉奸等。训练班还设有展厅,陈列着各种枪械、电讯器材、服饰道具等,向人们展示着那段神秘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这是回音壁,两侧是首富姜遇城和姜遇鸿的旧宅。</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保留着文化大革命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这是老兵驿站吗?好亲切!</p> <p class="ql-block">在古镇这里,虽然居民不多,但每家都挂着自己的家训。我们也是在不经意间拍下了这些珍贵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走到尽头就是廿八都牌坊</p> <p class="ql-block">廿八都古镇仿佛是大自然馈赠给浙江的一块璞玉,更像是遗落在大山里的梦。我们漫步在古镇的青石板路上,邂逅千年时光。廿八都,这座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的古镇,用它独特的魅力,深深打动着我们。在这里,不仅领略到了古建筑的精美,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在这宁静的氛围中,寻得了内心的一份安宁与平静。离开廿八都,但它的美,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深处,成为了一段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