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德夯大峡谷也是一个五A级景区,位于湘西的吉首市境内,处于武陵山脉跟云贵高原的交汇地带。此峡谷并不算特别高深,但峡谷内奇峰林立,颇有几分张家界的神韵。</p> <p class="ql-block"> 其实,在我们的湘西探秘计划中,一开始并没有探访德夯大峡谷的考量。只因为途中的一个临时决定,才幸运地偶遇了这一处人间仙境。这一切,皆因旅途中偶遇了下图中的一位同路人。</p> <p class="ql-block"> 朋友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经验,一旦走在“诗与远方”的路上,就可能收获各种各样的意外惊喜。我们这次从重庆出发奔赴湘西,火车上邻座的乘客是一位重庆城建学校的老师,她也是恰好要去湘西旅游,跟她同行的还有另外三位朋友(其中两位是重庆交通大学的老师),但她们几个人的火车票居然不在同一车厢。火车到达秀山之后,我们急匆匆地赶去汽车客运站乘坐开往边城的公交,这位邻座乘客则留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站台上等候自己的同伴。</span>没想到,我们乘坐的公交车驶离汽车总站后不久,竟然见到他们四位正在路边候车。于是,殊途同归的我们又乘着同一辆公交车到了边城。</p> <p class="ql-block"> 汽车抵达边城后,她们直接去了事先预定的位于重庆境内的洪安古镇宾馆,我们则跨过清水江住到了湖南境内的茶峒古镇。特别蹊跷的是,滞留边城的两天时间里,我们跟她们居然在古城里面又有过两次不期而遇!闲聊中得知,大家都有接下来去往凤凰古城的想法,便相约租了一辆七座车一路游玩着过去。</p> <p class="ql-block"> 这一路上有若干个旅游景点,有些景点虽然宣传力度不小,但实际上值得欣赏的看点并不多,比如名气不小的花垣十八洞景区就有些名不符实。给我们留下了突出印象的,反倒是这个事先没有思想准备的德夯大峡谷,所以,我感觉有必要将德夯大峡谷单独拉出来说道说道。</p> <p class="ql-block"> 从地图上看,德夯大峡谷跟张家界可离得不远,不过,虽然都在湘西,但两者在地质构造上却是完全不相关的。张家界属石英砂岩,峰林地貌颇具阳刚之气,而德夯大峡谷是石灰石岩,峰林地貌更显婀娜多姿。</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一些独家景致,相信朋友们曾经通过各种媒体有过感知,只不过,不一定记住了“德夯大峡谷”这个名字。相对来说,或许矮寨这个地名知道的人更多些。</p> <p class="ql-block"> 我自己也多次在电视上见到过一座“矮寨大桥”,它以极其恢宏的气势飞跨在高山峡谷之上,令观者止不住惊叹。据说它是世界上离地最高的桥梁,其桥面到沟底的距离达355米!抬头望去,俨然是定格在高空的一条钢铁巨龙。这次有机会亲近这一座大桥时,才知道它所跨越的高山峡谷叫做“德夯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 在这座震惊世界的大桥建成之前,此地原本就有一个让人惊叹不已的景观——矮寨坡公路。抗战之初,国家投巨资建设的川湘公路(重庆到长沙)从这里穿过,为解决短距离内巨大的高程差,公路在矮寨村附近的山坡上盘旋而上,远远看去,有如一条长蛇盘在山脊上面。</p> <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我们的车经过这一路段时,天空正下着大雨,这一段山区公路基本上被锁在迷雾之中,没办法一窥全貌。为便于朋友们理解,我这里只好借用一张矮寨公路的广告图片。(见下图)</p> <p class="ql-block"> 细心的朋友可能看出来了,我在现场拍摄的下面这张图片,恰好是上面这张广告图中的一个局部(左侧)。我是站在广告图中左上方的位置在朝下面看。这条公路让人拍案叫绝的一点正是图片下方这座像是山洞的小桥,它的引入,巧妙地解决了汽车在特殊地形下的爬坡难题。司机向我们介绍说它是中国第一座立交桥。我记得老成渝公路在重庆的歌乐山路段上也有一模一样的设计,我刚才查了,老成渝公路通车时间比川湘公路的通车时间早了四五年,因此,中国的第一座公路立交桥应是重庆歌乐山上的那一座。不过,这一座立交桥的建成时间也相差不大,两者的设计思路高度一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广告图中的右上位置也做了短暂停留,司机告诉我们说,此处正是欣赏矮寨大桥的最佳位置。由于迷雾紧锁,我们不得不拿着手机望天兴叹。</p> <p class="ql-block"> 幸亏老天爷开眼,在汽车缓缓下行的过程中,雨势逐渐减弱,窗外的能见度开始有所提高,那座横空飞架的桥梁开始若隐若现了,我赶紧拿出手机一阵狂拍。</p> <p class="ql-block"> 即便在汽车运行的过程中,我也忍不住专注地拍摄着这个难得一见的杰作,下面这一段视频,就是我在汽车运行过程中“抢”出来的。下面是深不见底的沟壑,头上是通向云端的桥梁,如此奇妙的视觉体验,除了此地,在其他地方应该是没办法获得的。</p> <p class="ql-block"> 下到沟底,我们径直奔向峡谷景区,世界地质公园的标识赫然立在景区门口。此时雨势进一步减弱,身边的迷雾进一步散开,置身沟底的我们,被四周高大的群山所包围。举目望去,群山之巅尽显千姿百态,直看得我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了。</p> <p class="ql-block"> 老天爷像是有意在照顾我们,他停止了下雨,遣散了迷雾,就是为了让我们获得更好的观感!</p> <p class="ql-block"> 虽然山间依然还有少许薄雾缭绕,但这点儿薄雾并不影响观感,反而给人以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并且,能让人有一种置身仙境的错觉?!</p> <p class="ql-block"> 我虽然不曾有机会走进仙境,但时常听人们说到过“仙气飘飘”,所谓仙气飘飘,应该就是我眼前看到的这些景象吧?</p> <p class="ql-block"> 虽然这些奇峰异石早已经有人给他们起了各种各样的名字,什么“天问台”,什么“盘古峰”,什么“四马峰”等等,不过,我是一概都没有对上号。即便如此,也并没有因此而影响我对于这些画面的欣赏,因为我真真切切地感到了刺激,感到了新奇,感到了心情舒畅。</p> <p class="ql-block"> 德夯大峡谷向我们呈现的,是千姿百态的自然奇景,自然景观不同于人文景观,人文景观背后往往藏有没办法一眼看透的玄机,往往藏有动人心弦的故事,所以,我们欣赏人文景观时,往往更注重对其中奥秘的探索以及对于背后故事的解读。欣赏自然景观就不同了,比如这壮美的德夯大峡谷,它就实实在在地傲立在我们的眼前,只要是一个正常人,都可以感受到它的震撼,都可以感知由它带来的美好。所以,我接下来的分享大概用不着更多的文字表达了,只需要把我在现场拍摄的画面原封不动地发出来就行了,把解读的主动权彻底还给各位朋友。</p> <p class="ql-block"> 我不打算对这些画面做出解释的原因还因为,我确实无法对眼前所见形成一个确切的认知,正如东坡先生的感觉一样: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呀!所以,还是请各位朋友自己来一一解读吧。</p> <p class="ql-block"> 我并不为自己放弃解读而羞愧,我想套用一句广告词: 我不是解说员,我只是一个搬运工,我的任务是把现场拍摄的图片放在这里,至于朋友们会有怎样的理解,我就无需纠结了。当然,我希望给朋友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轻松和愉悦。</p> <p class="ql-block"> 我还有一点不懂的是,德夯大峡谷景区里面,为啥会有这么多苗族村民的民房,他们有的做起了餐饮,有的开了民宿,倒确实能够给游客们提供必要的方便。如果不是跟几位同车人约好了要一路同行,我们真的想在这个酷似瑶池的景区里面静下心来住上几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