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大院美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作者:李彩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文原创)</b></p> <p class="ql-block"> 大院文化很多元,大院美食甲天下,要说吃还得是懂吃懂喝的南方人,南方人里最讲究吃的要数四川人,有人开玩笑的说,除了四条腿的板凳不吃,什么都吃。就算是物质生活贫乏的那些年,也能让自己家的餐桌有鱼有肉。大院里尤其是四川人和贵州人,他们口味独特,什么都是下酒菜,河里面小小的鱼,腌制一下,用签子串上,油锅里炸到金黄,也真是又脆又鲜又香。泥鳅,用来穿豆腐,更独特,活泥鳅养一天吐干净沙水,整块豆腐和泥鳅一起放锅里,放佐料,盖上盖子,然后开开火,遇热,泥鳅就都钻进了豆腐里,听起来是不是有些残忍呢?不过很好吃,很营养。黄鳝的做法,首先是要宰杀的,就这一幕,我也是望而生畏,还有他们喜欢的爆炒青蛙,我是始终不接受的,那么鲜活的生命,瞪着两只大眼睛,就被活生生的剥了皮……邻居家孩子们多,他们经常晚上把蛙逮回来,白天就在院子里宰杀,那场景总是让我躲避不急。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确太会吃了,还有他们最爱吃的鱼腥草,也叫泽尔根,我是好几年之后才接受这个味道。也是由于我嫁的老公,他是贵州人,我也就鸡随鸡改变了我的食物链。其</span>实本土邯郸人,过去都是不吃这些东西的,经过这些年的融合,也都成了大家共同的美食了。</p> <p class="ql-block"> 说到吃,我就打开我的话匣子,让大家看看里面有多少美食与故事。</p><p class="ql-block"> 秋冬,大院里的人们都为吃食,忙活着,冬寒菜,白萝卜,长豆角子,榨菜疙瘩,就有人家买阿买的,院里就拉起了绳子,跟传染似的,你家晒了,我家晒,热闹着。这些当然是不够的,重点是进了腊月,熏腊肉,做腊肠,这些才是南方人的拿手好戏。麻辣的,五香的,广味的都有 偶尔儿我也会参与一下,也总是和人家合伙,肠衣,肉都归朋友们采买,我最多到时候跟着一起灌,晒半干拿回家。南方人做的腊肉好吃,是真的用了技巧用了心。一冬天吃的花生壳,核桃壳,瓜子壳都要装在麻袋里,留起来,是用来熏腊肉的,腊肉腌制好以后,还有经过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熏。用这些壳,就很好,最少不了的还有柏树枝叶,这样的熏肉烤出来金黄,深香,吃一年也不会坏。只是现在没有人熏了,一是说吃了不够健康,二是院里也不让点火了,另外院里住的人也逐渐换了,院快成了一个念想。</p> <p class="ql-block"> 还有到了端午节,几乎家家包粽子,南方人的粽子包的也是五花八门,有长长的扁担棕,放了猪肉和咸蛋黄,也有和我们北方一样的大枣,红豆棕。每一家的粽子味道都不一样,各有各的鲜香。李家吃到张家的,张家吃到了刘家的,就这样交换着美食,仪式感打得满满。</p> <p class="ql-block"> 吃文化里不仅仅有这些,吃里面有香有甜更有暖。13岁那年,我们家刚刚搬到贵州,有一天邻居苏奶奶,给我家端来一碗米酒,那是我第一次吃米酒。不知道怎么吃,我们这些孩子们你一勺她一勺的直接舀着吃。感觉甜甜的辣辣的真的像酒,不是十分好吃。后来我们一同搬到了邯郸大院,跟着苏奶奶也学会了做米酒,吃米酒。米酒汤圆卧鸡蛋,也成了南北方人家早餐桌上的美食。不过苏奶奶做的米酒团子,我们却一直不知道秘方,直到今日苏奶奶已经离世。嗨,这人间美食,不知道多少已经遗失。苏奶奶家的米酒团子,那绝对是独一无二。每年去她家拜年,就惦记着她的米酒团子。热乎乎的,透着淡淡的酒香,外皮糯糯的,里面甜甜的,放了红豆和桂花。吃到嘴里的那一刻就美到了心里,脸上就都是笑意。苏奶奶不吃,只是看着我们吃,脸上也是满满的笑意。</p><p class="ql-block"> 母亲包饺子也会端一碗给苏奶奶,北方人的的面食做的好,也是被苏奶奶赞不绝口,我家过年的花馍更是让邻居们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 大院的故事,也让我懂得,邻里之间的友谊就是一碗米酒,一盘饺子的距离。这距离让大院人心连心。让孩子们董交往重感情,是大院人文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受大院人的影响,我也变成了厨娘。受母亲的影响,我的花馍也是漂亮非常。</p> <p class="ql-block">(所有图片美食文字都是原创。</p><p class="ql-block">有原文有大图,太多了只好截图插入,如需要原文大图再另行成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