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国际电信联盟设立的纪念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世界电信日(World Telecommunications Day),1969年5月17日,国际电信联盟第二十四届行政理事会正式通过决议,决定把国际电信联盟的成立日——5月17日定为“世界电信日”,并要求各会员国从1969年起,每年5月17日都要开展纪念活动。2006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把世界电信日和世界信息社会日合并为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5月17日,2025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暨国际电信联盟成立160周年纪念活动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美篇号:3847578</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昵称:忙中闲</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上杭县古田镇风光</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龙岩电信老体协</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开展红色教育活动暨书画培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5年5月17日,龙岩市电信老体协组织会员前往上杭县古田镇,开展了以“参观红色古田,缅怀革命先烈”为主题的教育暨书画培训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午8时许,会员们从县城集结出发,首站抵达古田山庄,参观了全军政治思想工作会议楼。在二楼会议大厅,会员们驻足凝视,重温2014年习主席在此主持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的历史场景,深刻领悟新时代强军思想的精神内涵。随后,会员们前往古田会议纪念馆,通过观看珍贵文物、历史图片及影像资料,系统了解了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伟大历史意义。在古田会议会址前,全体会员在“参观红色古田 缅怀革命先烈”的横幅下合影留念,夏日温暖的阳光下,“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八个大字显得格外红艳夺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之后,会员们返回县城,并在东桥酒家二楼举行了专题书画培训会议及讲座。市电信老体协副主席郑建华主持会议时强调,此次上杭片区活动将红色教育与艺术熏陶相结合,通过参观革命旧址与举办书画培训的形式,旨在缅怀革命先烈,丰富会员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文化养老的重要实践。谷主席在即兴发言中指出:“书画艺术既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有效途径,希望会员们以笔墨为媒,传递正能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杭电信老体协的龚新城(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精心准备了讲座内容,他结合自己五十年学习书法的经历和心得体会,为会员们带来了专题授课。他系统梳理了中国书法的发展脉络,从甲骨文到楷书、行草书的演变,从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等古代名家名作的审美解析,到最早出现四千多年的甲骨文书法,以及最早出现“中国”两字的青铜器何尊上的书法字体演变史,从书画同源的角度谈论了书法与绘画作品的欣赏,探讨了书画作品中美与丑的理解和表现,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书画艺术的精髓。讲座还设置了互动环节,既有对“斗方”“中堂”等传统制式创作规范的讲解,又针对会员提交的书法作品进行了逐一点评。现场还开展了书画笔会,部分会员挥毫泼墨,创作书画作品,以艺术形式表达了对党和祖国的热爱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本次活动将红色教育与艺术熏陶相结合,通过参观革命旧址与举办书画培训的形式,深化了革命传统教育,丰富了会员的退休精神文化生活。会员们纷纷表示,通过讲座增长了书画常识,提升了文化素养,这次活动是一个创新的形式,为老体协会员搭建了一个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快乐平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龚新城供图、稿)</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闽中南漳平小城风光</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值此第57届5.17世界电信日之际,漳平电信老体协陈水中撰写了《漳平通信大楼记忆》,旨在回顾我们这一代邮电人甘于奉献的历程,向我们的努力和奉献致敬。</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漳平通信大楼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陈水中</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漳平的邮电事业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迎来了真正的蓬勃发展。1987年12月,漳平邮电局通信楼动工建设,并于次年11月29日顺利竣工。1988年12月18日,通信楼内安装的HJ-921型自动交换机2000门正式开通,市内电话号码也由此从三位升至五位。这座通信楼的投入使用,不仅成为了漳平当时唯一的通信大楼,更成为了漳平的通信心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年,通信大楼内设有电力机房、市内自动电话机房、载波机房、载报机房、长途机务、长途话务以及全县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等多个部门,承担着漳平的全部市内自动电话交换、长途业务以及重要通信保障任务。进入90年代后,又陆续增加了无线寻呼机房、模拟移动通信机房、数据机房等部门。在最繁忙的时候,机务人员和轮值人员的数量达到了40多人。由于通信大楼属于重点区域,因此实行了严格的管理,出入审核极为严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入职的机务员在进入通信大楼的第一天,就会被告知“作风严谨”的重要性。机务人员在机房值机时,严禁谈论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每天早上7点半准时擦地,8点进行交接班。当值期间发生的障碍、处理的环节、恢复时间都要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精确到分钟。上下工位之间的电话沟通内容也要清晰可见。交接班时实行双人双交制度,交接后下班人员如无其他工作必须离开工作现场,不得无故逗留;接班人员也不得提前到达单位。机房对于时间和工作标准的要求近乎苛刻。同时,大家还必须严格执行保密纪律,机务人员自己维护的设备、电路情况除向主管领导汇报外,不得随意对外泄露;对于其他与自己无关的设备情况,也不得打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通信大楼里,机务员们要做好维护通信设备的工作,就必须具备“甘于奉献”的精神。最让人感动的还是那些老同志,他们虽然学历不高,但凭借着对工作的热爱和刻苦精神,把当时并不先进的设备管理维护得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他们了解每一台设备的“脾气秉性”,设备出现问题时都是自己亲手维修。每块电路板上的电路和电子元件都仿佛刻在他们的脑海里一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年,长途传输还依赖传统的铜线,传输的信号也都是模拟信号。每当下雪、冰冻、大雨等恶劣天气来临时,无论多晚,包机人员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到机房进行保障工作。他们一干就是一宿,晚上没有什么吃的,实在太累了就在机房设备旁眯一会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随着邮电事业的快速发展,程控设备和移动设备逐渐普及。那时正处于全国通信大发展的时期,全国各地都掀起了程控电话建设的热潮。我们县政府也成立了程控电话建设领导小组,由县长亲自挂帅担任组长。当年县里成功引进了程控电话设备。由于这些设备是从日本引进的贵重货物,当时单位组织人员和车辆远赴厦门海关拉回设备。记得运回设备的车辆还没到单位门前时,局里的领导同事就已经提前来到门前迎接。他们挂起红旗、放起鞭炮、为运送的同事鼓掌致意。1992年9月27日,城关市内自动电话开通了F-150型程控交换机4500门和长途程控交换机300路端。漳平的电话号码也由此从5位升至6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设备运回单位后,全靠人工手搬肩扛把十几吨的设备运到楼上进行安装。那一刻,所有能干活的人都“参战”了。他们喊着号子、流着汗水,场面十分热闹。虽然大家当时都十分劳累,但脸上却一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也正是那样的年代让通信得到了快速发展,让电话迅速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也正是从那时起,通信设备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着整个社会的进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转眼间30多年过去了,随着通信技术和设施的飞速发展,传统技术已经被新技术所取代。为了实现新的发展目标,通信大楼里的机房也陆续迁出了。如今,通信大楼已经基本失去了当年的功用,并且在城市建设的浪潮中被周围不断兴起的高层建筑所淹没,失去了当年的气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然而,当我们翻开尘封在历史中的老照片时,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当年的辉煌岁月和在通信发展史中的点点滴滴。那些照片不仅凝结着老邮电人艰苦奋斗、白手起家的精神风貌,更显现了改革开放以来通信事业“一日千里、快马加鞭”的快速发展步伐。它们更饱含着我们对未来通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期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电力机房、载波机房、程控机房、纵横交换机机房</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总策划:谷宁</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审编:郑建华</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执编:邓朝平</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