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平遥古城于1997年12月3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b>山西共有三家世界文化遗产,它是其中最早被列入的一家。</p><p class="ql-block">遗产构成要素如下:</p><p class="ql-block">1.<b>古城墙</b>:西周宣王时期(前827-前782)始建夯土城墙,明洪武三年(1370)扩建为砖石城墙;</p><p class="ql-block">2.<b>古街巷</b> :明清时期形成"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格局 ;</p><p class="ql-block">3.<b>日昇昌票号</b>:<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道光三年(1823)成立</span>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金融机构;</p><p class="ql-block">4.<b>县衙</b>:现存规模最大的明清县衙,元至正六年(1346)</p><p class="ql-block">5.<b>双林寺</b>:拥有2000余尊精美彩塑的佛教艺术宝库,北齐至明</p><p class="ql-block">6.<b>镇国寺</b>: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五代北汉(963年)</p> <p class="ql-block">我们32人在郭效文老师的带领下,于2025年5月7日至18日,踏上了“晋南古建行”的道路。</p><p class="ql-block">我们的第一站就是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p> <p class="ql-block">镇国寺位于古城东北12公里,五代十国时期的木构建筑,万佛殿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郭老师把我拍得太帅了</p> <p class="ql-block">中轴线布局的修行次第:</p><p class="ql-block"> - 山门(世俗)→天王殿(护法)→万佛殿(智慧)→三佛楼(涅槃) </p><p class="ql-block">空间序列暗合:</p><p class="ql-block">"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p> <p class="ql-block">万佛殿,这座北汉年间的建筑,保持着完整的唐风遗韵。</p> <p class="ql-block">双杪双下昂的斗栱层层出挑,像一朵木构莲花托起深远的屋檐。</p> <p class="ql-block">只见所有木柱顶端都呈现优美的卷杀曲线,这是唐代建筑的典型特征,在宋代以后逐渐消失。</p> <p class="ql-block">踏入殿内,十一尊五代彩塑静立千年。</p> <p class="ql-block">主尊弥勒佛丰颊方额,衣纹如水波流淌,分明是吴道子"吴带当风"的余韵。但仔细观察,佛像眉眼已少了唐代的雍容,多了几分宋代的写实——这正是艺术风格过渡的活证据。</p> <p class="ql-block">东侧转角铺作处的"鸳鸯交手栱",是解决L形节点的高超工艺</p> 三佛楼,三佛楼创建于明代,清代重修时保持了7尊彩塑52幅壁画的原貌,三尊主像,分别为法身佛(中)报身佛(左)应身佛(右),佛为了超渡世间众生,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而塑造了其不同的化身,称之为三身佛。 <p class="ql-block">左面的26幅壁画,主题:《释迦牟尼佛本生故事》</p> <p class="ql-block">右面的26幅壁画,主题:《释迦牟尼佛本生故事》</p> <p class="ql-block">三佛楼(明代)大梁呈现明显弧形,非现代建筑常见的笔直状态。</p><p class="ql-block"><b>弯曲如虹,暗喻《法华经》"驾慈悲桥,登菩提岸" ,与"慈登彼岸"匾额形成空间互文。</b></p> <p class="ql-block">"慈登彼岸"金匾高悬于三佛殿檐下,为清代重修时所悬。"慈"指弥勒佛(慈氏菩萨),"彼岸"喻涅槃境界,整体寓意"以慈悲心渡众生至解脱岸"。</p> 双林寺始建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br>寺庙原名“中都寺”,宋代时因佛教故事“双林入灭”而更名为“双林寺”。<br>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重修,但寺内的彩塑艺术保留了宋、元、明、清各代的风格。 <p class="ql-block">悟空在戏台上吆喝:“地上文物看山西,跟俺老孙走一圈!”</p><p class="ql-block">“跟着悟空游山西”,让历史、宗教、古建等厚重内容变得好玩易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一进寺门就直面四大金刚的磅礴气势,视觉冲击力极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四大金刚像高约3米,均为明代彩塑,色彩艳丽、细节精湛。</span></p><h5><span style="font-size:15px;"><b>四大金刚在佛教中象征“风调雨顺”(持剑者“风”、持琵琶者“调”、持伞者“雨”、持蛇者“顺”),双林寺的四大金刚在兵器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不同于严格遵循佛教仪轨的传统四大天王。这种独特设计融合了艺术夸张、地方信仰和视觉美学,成为双林寺彩塑的一大特色。</b></span></h5> <p class="ql-block">悬塑是中国传统彩塑艺术的一种特殊形式,指在墙壁或梁架上悬空塑造的立体雕塑群,通过层层叠叠的布局,营造出“空中佛国”的震撼效果。</p><p class="ql-block">双林寺的悬塑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代表明代雕塑最高水平。</p> <p class="ql-block">千佛殿悬塑: </p><p class="ql-block"> - 500余尊菩萨悬塑于四壁,仿佛从云端降临,衣带飘舞,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千手观音,通体贴金,现存实际手部数量为26臂(象征“千手”),每手掌心绘有一眼,代表“千眼”。 </p><p class="ql-block">观音像高约3米,面容慈祥,衣带飘逸,周身手臂呈放射状展开,如孔雀开屏,极具视觉冲击力。 </p><p class="ql-block">背景悬塑云纹、飞天,营造出“佛国仙境”的立体效果。</p> <p class="ql-block">自在观音:<span style="font-size:18px;">镇殿之宝,右</span>腿翘起,悠然悬坐,被誉为“东方维纳斯”。</p> <p class="ql-block">韦驮像:明代彩塑巅峰之作,动态感极强(虽在千佛殿,但常被单独提及)。</p> <p class="ql-block">关公供奉在寺庙的「武圣殿」中。</p><p class="ql-block">关公在佛教中被尊为“伽蓝菩萨”,是寺院护法神,守护佛法道场。</p> <p class="ql-block">这两位在“跟着悟空游山西”打卡处聊天,看来现在还不是旅游旺季。</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的南门</p> <p class="ql-block">青石板上留下了古代马车深深的铁轱辘痕</p> 城墙底下,人们强生健体。 城墙上俯瞰古城风貌。 城楼上的火炮都是明末清初所铸,平遥商民曾用此击退捻军袭扰。 <p class="ql-block">在平遥古城的城楼、屋檐和广场上,经常能看到鸽子成群栖息的场景,但它们并非单纯的野生鸟类,而是融合了历史、文化和生态的独特存在。</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的夯土结构、砖瓦缝隙为鸽子提供了天然巢穴,鸽子粪便中的酸性物质甚至对古建有一定保护作用(形成碳酸钙层防风化)。</p> <p class="ql-block">鸽子在晋商文化中寓意 “信达天下”(类似信鸽传书),暗合平遥票号“汇通八方”的商业精神。</p> <p class="ql-block">晚上我们住在平遥古城的北大街。</p><p class="ql-block">据说南门有灯光秀,入住后就一路闲逛到南大街。</p> <p class="ql-block">迎面接二连三地有穿着古装走过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在南大街的洪武记饭店就餐,点了招牌牛肉、烤姥姥等当家菜,味道不错,还搞了瓶小瓶的汾酒,结果忘记看灯光秀了。</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县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级衙署之一,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古城内,是古城的核心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堂(亲民堂):审理重大案件、举行仪式的场所,悬有“明镜高悬”匾额。</p> <p class="ql-block">这个七品芝麻官得意洋洋地捧着大印来上班了。</p> <p class="ql-block">二堂(琴治堂):处理日常政务和民事纠纷。</p> <p class="ql-block">“天理、国法、人情”是中国传统司法文化中的核心理念,尤其在明清时期的州县审判(如平遥县衙)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一理念深刻影响了古代官员的断案逻辑,至今仍对现代法治有所启示。</p> <p class="ql-block">日升昌票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被誉为中国现代银行业的“鼻祖”。它成立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由山西平遥商人雷履泰创办,总号设在山西平遥西大街。</p> <p class="ql-block">脊兽队列(走兽+仙人)排列顺序:仙人骑凤 + 蹲兽(数量代表等级,县衙5-7只,民居1-3只) </p><p class="ql-block">常见神兽: </p><p class="ql-block">螭吻(龙子):屋脊两端,张口吞脊,防火镇宅 </p><p class="ql-block">狻猊(狮形):象征佛法威严,多见于寺庙 </p><p class="ql-block">獬豸(独角):官署专用,寓意司法公正</p> <p class="ql-block">“法字弘开”不仅是佛教用语,更是山西文旅的精神内核——在这片土地上,佛法的智慧与艺术、自然交融,等待每一位行者去发现。<b>合掌祈愿:“愿见闻者,皆得法益;弘开之路,自在无碍。”</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