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夏 璐</p> <p class="ql-block"> 阅读罗振宇的《阅读的方法》,为我开启了一扇全新的阅读之窗。在过往接触的阅读方法类书籍中,大多聚焦于技巧层面,如如何快速阅读、怎样做笔记等。而这本书另辟蹊径,以一种开放、多元且极具颠覆性的视角,很大程度上更新了我对阅读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这本书内容夯实,信息量极大,书中提及的书籍更是琳琅满目,多达上百本。我惊叹与作者海量阅读的同时,也被整本书的知识架构折服,当从目录上看,就觉得与以往的阅读推荐书籍不太一样,看上去“有点东西”。</p> <p class="ql-block"> 书中金句频出,每一句都宛如思想的火花,点燃我思考的热情。例如,“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它生动地道出了阅读对于个体的精神庇护价值,让我在面对生活的繁杂时,更深刻地体会到阅读给予心灵慰藉的力量。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p><p class="ql-block"> “文化的终极成果,是人格。”</p><p class="ql-block"> “远游的目的是重塑自我,是深度的人文互动。没有书籍和知识伴随的旅程,是不可想象的。”</p><p class="ql-block">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p><p class="ql-block"> “读书多的人,不见得知识更多,但他们的“头脑会议室”里坐满了厉害的角色。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相反,他们最终会将一个人活得像一支队伍。”</p><p class="ql-block"> “掌控生命殊非易事,有时根本就是一种痛苦,但日积月累的最优体验会汇集成一种掌控感——说得更贴切些,是一种能自行决定生命内涵的参与感——这就是我们所能想象的最接近所谓“幸福”的状态。——〔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心流》”</p><p class="ql-block"> “司马迁,其实是中国第一代“历史策展人。”</p><p class="ql-block"> “泰戈尔在《流萤集》里说过一句话:“美懂得说‘够了’,野蛮吵着闹着还要更多。”</p><p class="ql-block"> “佛家把帮助人称为“布施”,又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说白了,就是:给钱、给方法、给信心。”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些话语,先是轻轻地拂过我的心头,之后深深地留下烙印。书中导读片段更是观点碰撞的盛宴。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尤其是宏观、辩证、批判式的思考,让我们突破自身局限,以更广阔的视野去看待世界。就像站在高山之巅俯瞰大地,看到的不再是局部的花草树木,而是山川河流交织的宏大版图。阅读《阅读的方法》,于我而言是一场饶有意趣的思维之旅。它让我明白阅读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索,世界是什么样儿的取决于你怎么看待它。而我要做的是带着思考的火种,去照亮那些未知的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