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深似海 娘恩重如山

山左小牛

<p class="ql-block">母亲驾鹤西去,眨眼间已<b>近三十年</b>了,可自己却一直觉得她并没有走远、仍然还在我们姊妹几个和至近亲戚们的附近或身边。<b>母亲</b>,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寻常的称呼,而是一个神圣的天使、大爱的象征,是子女心中神一样的丰碑、海一样的港湾。应该说,如今所有人对孝道的理解与践行,皆是因<b>“她”</b>而生的,母亲<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世界上唯一可与佛陀比肩的大善人!</span></p><p class="ql-block">母亲仙逝之后,自己一直有要写缅怀母亲纪文的想法,由于诸多原因,主要是一想动笔,心就酸楚意乱的不行、久久也静不下来,故,拖到了自己也已成了年逾古稀之人的今天。现来了愿,亏还未晚,于是便以机为笺、用指代笔、屏上展卷、缅怀母亲。</p><p class="ql-block">可刚一聚神,<b>母亲的音容笑貌</b>便又闪现在了眼帘间,<b>母亲的谆谆教诲</b>重又涌现到了耳畔边,<b>记不清有多少次、梦中与母亲相见</b>时的情形、<b>眼望双亲遗像、手捧祭祀香烛</b>过年时的场景,刹那便在脑海中不停地翻转。深切的缅怀与满腔的祈祷,骤然间集于此刻;阵颤的酸楚与温馨的感怀,瞬刻间涌进心头,可一下子又不知从那说好,真是情难自禁啊!</p><p class="ql-block"><b>一、母亲以“坚强”为笔,写出了岁月的诗行。</b></p><p class="ql-block">母亲王玉凤,一九一三年出生于本县遇驾夼村,身高一米六三(<u>这是我两个一米六六多身高姐姐帮她比量出来的</u>),皮肤白皙,头发乌黑茂密,二十岁时嫁给了我的父亲,卒于一九九六年,享年八十有四。母亲<b>“成人妻、做儿媳、为子母”</b>的前十六年,日子是相当的艰难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除了生儿育女、做家务、干农活外,还要尽责孝道、照顾公婆。这对于一个出身于殷实之家、裹了小脚、嫁人之后的女人来说,肩上的重担和角色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而且那时</span>又处在了落后贫穷的旧中国,再加上,家中人口又不断地添加、新状况又接二连三地出现,这都需要母亲去直面、去应对。</p><p class="ql-block">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一年中最紧张最劳累的日子,莫过于秋收啦。天刚蒙蒙亮,母亲就要跟着丈夫带上干粮、去庄稼地或晾晒场去劳作。到了晚上,不是趁着月色剥花生皮和玉米粒、打地瓜片,就是点着煤油灯“纺线织布、搓麻绳、织花边(<u>一种拿着缠线的小棒槌,在花边桌上织出来的可卖钱的饰品</u>)、制做缝补衣服鞋袜”,经常要忙到凌晨一两点才能歇息。因此,母亲那双白皙细嫩的手,便粗糙的不像样子了,手指上的裂口也只能用胶布凑合包裹着,姥姥有时会握着她的手,轻轻地抚摸上一阵子,仿佛是想帮女儿把手上的厚茧给抹去。母亲的坚强,好像是长在骨子里似的,不管遇到多大的难、吃过多大的苦,从未有见她抹过眼泪、听她吭过一声。</p><p class="ql-block">尤其是,一九四三年我<b>父亲参军走后的四年里</b>(<u>父亲在连职位置上,因战残才回了乡</u>),母亲带着四个年幼待哺的孩子(<u>大的八岁,最小的两岁</u>),硬是咬牙撑着这个家,以行动支持丈夫当兵抗战,说那时母亲度日如年,是绝对不为过的。自己懂事后,奶奶不止一次地说过,<b>你妈妈吃的苦几天几夜也说不完,长大后一定要好好孝敬她!</b>奶奶的话犹如一颗种子,从此便在自己的心坎上生根发芽、存活到了今天。</p><p class="ql-block">实是求是的讲,母亲那时候吃的苦,不是唯一的,她可能同其他一些母亲的遭遇一样,都是身不由己的;原因也不是单一的,是因<b>国贫穷</b>与<b>家不济、多变故</b>叠加造成的。但母亲让人欣慰骄傲的是,她非但未有抱怨,反倒是乐观看待,积极应对,竭尽全力地做好角色、尽责担当,最终把所有的坎坷都跨了过去。有人说<b>“母爱是岁月里永不褪色的诗行”</b>,此话太好啦!真是贴切、恰如其分啊!</p><p class="ql-block"><b>二、母亲以“善良”为弦,弹出了人生的乐章。</b></p><p class="ql-block">母亲天生血液里流淌着慈悲善良,不管做什么事,都是言而有信、先为别人着想,从不说假话、玩虚套。尤其是在孝敬老人方面,事必躬亲,亲力亲为,是无可挑剔、令人诚服的,亲戚和街坊对此也是赞不绝口的。三十年代初期之后,我大爷爷因两个女儿嫁到了外村,身边又无儿支使;母亲有一兄一弟,哥哥与小妹妹,早就定居在北京,弟弟参军又去了黑龙江双鸭山(<u>我小舅妈后来随军也去了那里</u>),姥爷去世后,母亲便把无人照顾的姥姥接到家里(<u>我大姨很早就去世了,我二姨条件不如我家,故一年至多能轮换照顾我姥姥个把月</u>)。母亲与父亲一起对五位老人的守护照顾,前后历经了三十多年,这期间的付出与辛劳,绝大多数人是难能比及的。</p><p class="ql-block">土改前后,我家的粮食地大都是靠天吃饭的贫脊礓地,只能种些玉米地瓜、花生谷类等作物,只有一块面积不太大的泊地可以种点麦子。因此,家中日常吃的食物,主要是以地瓜玉米为主,再加半糠半菜的谷物,只有过年和为老人庆生祝寿时,才能吃点白面饭食,但即便如此,母亲也基本上是个例外。春节吃饺子时,她让老人、丈夫和年小的孩子吃白面的,她和大的孩子只吃白面与地瓜面混合的、或纯地瓜面的,除非被婆婆逼的无奈时才肯尝一个。自己姊妹七个,弟弟七岁那年因患重感冒、被乡下郎中打青霉素针剂过敏谢世了(<u>母亲因此哭的双眼患了火蒙病</u>),这样自己便成了姊妹中的老幺,过年也有吃白面饺子的待遇。现每想起,心里甭提多不是滋味了,深感愧疚和汗颜,太对不起母亲啦!</p><p class="ql-block">母亲虽对己几近酷刻,但对老人亲戚邻里却是非常友善的,从不与之计较,对人大方舍得而不吝啬,凡是能帮的事,都是有求必应,尽力而为,从不搪塞。所以,街坊邻居和亲朋好友都把她视为知己、当成了主心骨,有事都愿意找她帮忙拿主意。母亲从未有因为受了苦、遭了罪,而掉过一滴眼泪,但她却见不得别人的不幸,如果知道谁家有了变故、听说哪人遭了灾殃,便会同情怜悯、泪花打转。解放前后,我们村常有一些因饥荒来讨饭的外乡人,母亲对他们从不嫌弃,而是和颜悦色地对待,不论能给多少,从不让来人空手而归。记的有一年寒假,自己正在帮母亲烧火做饭,赶巧来了个带着五、六岁大小孩子讨饭的妇女,当时家里除了正在锅里蒸煮的饭菜外,再未有什么食物可给了,母亲便让她坐在小橙子上等着,饭好后便拿了两个玉米面饼子、几块地瓜和一些咸香椿、萝卜干给了她。后来有人传话说,此事竟成了这个乞讨者对人说的一段美谈。</p><p class="ql-block"><b>三、母亲以“责任”当杼,织出了生活的馨香。</b></p><p class="ql-block">母亲因当时社会旧习的约束,没有上过学,出嫁前大字不识几个。到了婆家后,由于受环境影响(<u>我老爷爷和我爷爷都是兴办私孰的先生,这种氛围给了母亲很大的启发和激励</u>),所以,她便尝试从认简单字开始的学习,利用各种空闲时机,见缝插针,想到就问,让也曾是老师的丈夫和上了学的子女教她认字识字。她常利用做饭间隙,拿着烧火棍把刚学的字,在灶台前的地上不断地划拉着。几年下来,自己粗略帮她数了一下,不但能认识<b>三百来个</b>生活中的常用字,诸如“吃饭睡觉、米面油盐、地瓜麦子、花生大豆、葱蒜萝卜”等,以及“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合作社、生产队”等社会用语,并能<b>在石板上用石笔写出自家所有人的名字</b>来(<u>石板类似黑板,是那时小学生演算与写字用的工具</u>)。母亲之所以能够爱上学习,并小有成就,除了有家庭影响的客观原因外,最主要还是她有一个不愿当<b>睁眼瞎</b>的主观愿望,想用行动给孩子做个样子。事实证明,我们姊妹六个之所以学习成绩都不错,这与父母亲重视教育、言传身教,是有着最直接的关系的。</p><p class="ql-block">母亲对孩子的呵护牵挂,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我大姐与我二姐相继考上了师范学校后,为了让她们能穿上合身的新衣服去学校报到,母亲硬是赶工加点,自己纺线织布、染色剪裁、挑灯缝制,生怕耽搁了闺女的穿用,这情景是否就是<b>“游子吟”</b>诗意中的新增现实版啊!再是,我哥哥一九六五年六月奉命率连队参加了<b>“抗美援越”</b>作战,<b>“儿行千里母担忧”</b>,这是一个母亲的天性情怀,若在平时,这话还好理解,但要在出国作战的情势下,母亲岂止是<b>担忧</b>?那简直就是<b>担怕</b>啊!因有丈夫作战负伤的前疼,母亲那阵子整天心事重重、焦虑不安,真是提心吊胆、寝食难安啊!直到我哥哥一九六六年年底胜利回国后,母亲才把心里的石头给放了下来,并在供桌上敬了香、作了揖拜。</p><p class="ql-block">母亲聪明贤慧,性格开朗,做事认真,待人亲和,所以,与家人和亲戚邻里相处的都特别的好,与五位老人相敬如宾,从未有吵过架;与两个儿媳亲似母女,从未有红过脸;与同辈的所有亲戚、街坊邻里情同姊妹,从未有闹过气。母亲心灵手巧,做的饭菜称得上是色香味俱全,尤其是她的手工小动物花馍,样样活灵活现,件件栩栩如生。还有纺线织布、织花边、做针线、剪窗花等,也是无所不能、全都拿手,这在全村是出了名的。</p><p class="ql-block">母亲过日子绝对是把好手,会精打细算,能勤俭节约,视粮如命,惜米如金,并常把会背、不会写的<b>“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b>诗句挂在嘴边,教育我们要养成勤俭持家、不能浪费的好习惯。随着我两个姐姐相继成了拿工资的老师,我哥哥六O年、我六八年参军,并都很快被提了干,家里的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可即便是这样,母亲仍然喜欢过节衣缩食的日子,新袜子一大摞,可她却总爱把有洞的补好了继续穿,说这比以前补丁摞补丁的好的多了。虽然,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但母亲却仍然像只闲不住的小蜜蜂那样,凡是力所能及的活计,都要帮着去做。我三姐、我哥哥和我的孩子,都是母亲一手相继帮着拉扯大的。如果今天再来问这几个已经是五十多左右的孩子<b>“这世上谁对你最好”</b>的话,我敢保证他们肯定还会说:<b>“是爷爷奶奶”、“是姥爷姥姥”</b>!</p><p class="ql-block">下笔千言,书难尽意,这是拟就此文后的真实心境。<b>本想还旧愿,却又添新念。母爱深似海,永也写不完!</b>自己的母亲,同历朝历代天下绝大多数的母亲一样,一生以家为己任、以老小和丈夫为轴心,一年到头忙里忙外,默默无闻,除了自家人和至近亲戚能知其名以外,本村民和有关人至多也只是知道她是谁的妻子、哪家的儿媳妇而已。</p><p class="ql-block">母亲的一生,虽然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事情、没有什么彪炳史册的名声,但她在子女的心中,却是一位了不起的伟大母亲,在亲朋好友、街坊邻居的眼里,可是一个值得信赖敬重的好人。她为民族的绵衍,尽到了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为双方家庭的兴盛,奉献了毕生的聪慧与汗水!</p><p class="ql-block">母亲如同一颗暖阳,永远都会在孩子的头顶上熠熠生辉的;母亲犹似一座圣碑,始终都会在子女的心目中高高耸立的。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母亲的大恩大德,母亲健在时,要多去陪伴她,别留下后悔;母亲逝去后,要常去缅怀她,以教育后人!这既是天经地义的<b>责任</b>、更是义不容辞的<b>义务</b>啊!</p><p class="ql-block"><b>《我的母亲》</b></p><p class="ql-block">贤惠慈祥擅持家,浆洗缝补全是她。</p><p class="ql-block">相夫教子不言苦,打点生活会计划。</p><p class="ql-block">敬老爱幼心肠好,和亲睦邻众人夸。</p><p class="ql-block">天性无私尽付出,平凡双手托伟大。</p> <p class="ql-block"><b>《母亲是天上的一颗星》</b></p><p class="ql-block">以前未有母亲节时,</p><p class="ql-block">母亲随时都在。</p><p class="ql-block">自从有了母亲节后,</p><p class="ql-block">母亲好像刚从时空那边走来。</p><p class="ql-block">母亲的伟大,</p><p class="ql-block">非在惊天动地中,</p><p class="ql-block">而在家常便饭里,</p><p class="ql-block">却是感天动地恩!</p><p class="ql-block">灶台前,</p><p class="ql-block">油灯下,</p><p class="ql-block">针线筐边,</p><p class="ql-block">磨房舂米间。</p><p class="ql-block">那尊顽强的身影,</p><p class="ql-block">那双坚毅的眼神</p><p class="ql-block">那张慈祥的面孔,</p><p class="ql-block">那些朴实的语言。</p><p class="ql-block">演绎着清晨的炊烟,</p><p class="ql-block">缝补着灯火三更天,</p><p class="ql-block">不声不响相夫教子,</p><p class="ql-block">忍辱负重任劳任怨。</p><p class="ql-block">岁月改变了容貌,</p><p class="ql-block">乌丝已成了白发,</p><p class="ql-block">脸色淡去了韶华,</p><p class="ql-block">腰板在逐渐弯下。</p><p class="ql-block">苦吃得最多,</p><p class="ql-block">福却未有享啥!</p><p class="ql-block">这就是娘,</p><p class="ql-block">这就是咱妈啊!</p><p class="ql-block">母亲节里,</p><p class="ql-block">多想再当面喊一声,</p><p class="ql-block">妈!太想您啦!</p><p class="ql-block">您在天堂哪里还好吗?!</p> <p class="ql-block"><b>世上只有妈妈好,</b>有妈的孩子是个宝;</p><p class="ql-block"><b>孝敬妈妈要趁早,</b>免得自己已成了草!</p><p class="ql-block">究竟是哪一天是子女要过的<b>母亲节</b>那?</p><p class="ql-block">应当是母亲十月怀胎<b>生下自己的那天!</b></p><p class="ql-block"><b>不管你多富有</b>,无论你官多大,</p><p class="ql-block">什么时候也<b>不能忘记咱的妈</b>啊!</p><p class="ql-block">要铭记啊!<b>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b></p><p class="ql-block">切勿忘啊!<b>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