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踏上浙南的土地,仿佛看见了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长卷。丽水与温州,这两座充满江南韵味的城市,不仅有着秀美的自然风光,更藏着不少古朴的老街与一座古老的堰坝,每一处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丽水松阳县城内,有一处非遗保存地——松阳明清一条街。这条老街自宋代起便是商业中心,历经数百年风雨,依旧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与生活气息,被誉为“活着的清明上河图”。老街里青石板路蜿蜒向前,两旁木结构二层楼房粉墙黛瓦,门窗上的木雕、砖雕虽已斑驳,却仍可见工匠的精湛技艺。我进入这条街不久夜幕就降临了,红灯笼在晚风中摇曳,暖黄色的灯光从街边小店透出,光影交错间,仿佛让我穿越回到了明清时繁华的市井。</p><p class="ql-block"> 同样在丽水,更有一处承载千年智慧的水利奇迹——通济堰。它始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年间(公元505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也是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 。通济堰自建成起,便承担起引松阴溪之水灌溉碧湖平原的重任,通过拱形大坝、石函、叶穴等精妙设计,巧妙解决了泥沙淤积、排洪抗旱等难题,让周边2万多亩农田得以旱涝保收,孕育了一方丰饶水土。历经千年岁月,通济堰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灌溉作用,滋养着沿岸百姓。</p><p class="ql-block"> 通济堰旁边的文昌阁建于清嘉庆年间(公元1796 - 1820年)。它是二层重檐歇山顶亭榭式木构建筑,二十根柱子四方鼎力,外观八角形,顶部元宝状,是奉祀文昌帝君而立的祖庙。当时堰头村文风昌盛,鼎盛时期连出五名进士,故获准建文昌阁,寓意昌明儒学文化。<span style="font-size:18px;">文昌阁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寄托着当地百姓对文化的敬仰;周边古树群枝繁叶茂,古樟树、古榕树参天而立,有的树干粗壮需数人合抱,虬曲的枝干诉说着千年沧桑,树根与古老堰坝相互依存,尽显历史厚重与自然静谧。</span></p><p class="ql-block"> 在通济堰隔水相望的缙云仙都古街,依傍着秀美的瓯江,有着独特的韵味。我们一行人在瓯江边上休息,待到夕阳西下时,余晖洒在江面,波光粼粼如金色绸缎,瓯江上光影摇曳,粼粼波光中,瓯江配上古街的轮廓更显朦胧而有诗意。</p><p class="ql-block"> 转往温州,市中心的五马街同样历史悠久。相传东晋王羲之任永嘉郡守时,常骑五匹骏马出巡,五马街因此得名。历史上这里商铺云集,如今在保留历史建筑风貌的基础上翻新改造,中西合璧的骑楼建筑间,时尚品牌与传统老字号并存。但实事求是的说,这条街并没有引起我更多的兴趣。与五马街相邻的墨池公园及周边的两个景点倒是值得一看。墨池因王羲之“临池作书,洗砚于此”而得名,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尽显清幽雅致。紧邻的王谢祠为纪念曾在当地作父母官的东晋名相王羲之,谢灵运所建,古朴典雅的建筑内陈列着相关文物史料;王谢祠对面的东瓯王庙则气势恢宏,供奉着温州人文始祖东瓯王驺摇,庙内壁画诉说着温州古老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丽水和温州的老街古堰,承载着岁月的记忆,展现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在这里,历史与现实交织,自然与人文辉映,让我不禁沉醉其中,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松阳明清一条街</p> <p class="ql-block">老街上的红色门窗,象征着热情和吉祥,迎接着每一位到访者。</p> <p class="ql-block"> 街头巷尾的店面,透露着浓厚的民俗风情,让人沉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砖瓦房屋,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仿佛将我带回到了时光的长河。</p> <p class="ql-block">走进一家古香古色的茶馆,沏上一杯香茗,享受悠闲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余晖洒在石板上,街上的小店透出诱人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拍摄一张多重曝光,显示不同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街头巷尾的店面,透露着浓厚的民俗风情,让人沉醉于怀旧的氛围中。</p> <p class="ql-block">用挑色的技巧让片子形成色不过三。</p> <p class="ql-block">街头的红灯笼悬挂高高,给整个街区带来节日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古堰画乡</p> <p class="ql-block">通济堰旁这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象征着它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通济堰与都江堰、它山堰、郑国渠、灵渠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灌溉工程,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第一座拱形大坝,比西班牙人建于十六世纪的爱尔其拱坝和意大利人建于十七世纪的的邦达尔拱坝要早一千多年。</p> <p class="ql-block">在南朝时期,朝廷当时派出负责修堰的官员是詹、南二位司马,两司马到任后对松阴溪进行考察时,从一条白蛇由溪对面横游过来的蜿蜒曲折路线中得到启发,把力学原理运用到水利工程建设上,成功地在宽过半里的松阴溪上创建了拱坝截流,由此开创了世界水利工程技术史上拱形堰坝的先河。</p> <p class="ql-block">在通济蝘旁边的蝘头村,一座掩映在的古树葱茏中的古建筑文昌阁十分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建筑,始建于明代,是古代科举制度中供奉文昌帝君的建筑,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坐北朝南,占地面积较大,建筑风格典雅,气势宏伟。阁内有精美的壁画、彩绘和木雕装饰,展示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周边一株株百年古树静静伫立,许多树上挂满了红色的祈福彩带,透露出浓浓的信仰气息。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中国农村最纯朴的风土人情。</p> <p class="ql-block">这棵历经多少雷击火烧劫难的古树依然健在的风姿,让我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这座祠堂式的建筑应该是近些年复建的。</p> <p class="ql-block">用多重曝光拍出来,感觉就有些不一样了。</p> <p class="ql-block">转到通济蝘对面的缙云画乡,街道不太长,已经没有多少古街的感觉了。</p> <p class="ql-block">街上店铺的这位做玻璃工艺的师傅很自豪的说:只要给他一张图纸或者样品,他都能够做出同样的玻璃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日落时分,我来到紧挨古街的瓯江岸边,在落日的余晖中享受着生活的闲适。</p> <p class="ql-block">吹箫的女子给暮色苍茫中的瓯江增加了风韵。</p> <p class="ql-block">转道去温州市中心的五马街看看。</p> <p class="ql-block">这条以当年王羲之五马巡行而命名的街道,基本保持着民国后期和建国初期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这种貌似古街的街市,没有引起我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离五马街不太远一个复建的古迹小景点墨池,倒还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相传在东晋永和三年(347年),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在永嘉郡任郡守时,常在此地临池作书,洗砚于池,久而久之,池水如墨,因此得名“墨池”。</p> <p class="ql-block">墨池周围散布着几座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飞檐翘角,雕梁画栋。不仅是休憩的好去处,更是拍照的绝佳背景。</p> <p class="ql-block"> 作为温州的文化地标,这里经常举办各类书画展览和文化活动。</p> <p class="ql-block">紧挨着墨池的是王谢祠。始建于明朝嘉庆年间,供民众凭吊曾在此为官的王羲之,谢灵运。后多次毁坏和重建。</p> <p class="ql-block">墨池的正对面是东瓯王庙,也是近年来在原址上复建的。</p> <p class="ql-block">这里供奉着东瓯王驺摇(约公元前251—前192年),其是越王勾践后裔。因率众佐汉灭秦、破楚有功,被汉惠帝封为东瓯王。其对温州早期经济、文化有开发之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东瓯王庙内虽然也有一些历史史料,但内容不够丰富。</p> <p class="ql-block">丽水和温州的老街古堰就到此打住了。下一篇去云和梯田打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