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年来,儿童意外伤害事件频发,提升儿童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青少年安全教育工作的号召,2025年5月16日,壹基金联合赵河镇中心小学及赵河镇卫生院,共同开展了以”教会儿童自救,提高生存能力”为主题的儿童平安计划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基础生存技能,培养其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同时增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p> <p class="ql-block"> 活动由壹基金主导策划,赵河镇中心小学提供场地与人员支持,赵河镇卫生院派出专业医护人员参与技能演示。</p> <p class="ql-block"> 当毁灭性的大灾突袭,房屋轰然倒塌,被困者命悬一线时,千斤顶这个看似普通的日常工具,瞬间成为撬动生命希望的关键。志愿者讲师化身“救援导师”,手把手演示千斤顶的操作要领:如何精准放置底座、调节支撑点,怎样巧妙借力实现安全抬升。同学们围聚在设备旁,眼神中满是专注与求知。从最初小心翼翼地尝试,到逐渐掌握发力节奏与操作技巧,每一次成功抬起重物,都伴随着兴奋的欢呼。通过沉浸式训练,这些少年不仅解锁了千斤顶的正确使用方法,更深刻理解了“小工具大作用”的救援智慧。</p> <p class="ql-block"> 当意外突然降临,在专业救援力量抵达前的“黄金救援时间” 里,如何妥善转移伤员至关重要。此时,平日里普通的毛毯、窗帘等物品,摇身一变就成了救命的“神器”。在别开生面的毛毯担架计时赛中,同学们上演了一场紧张又充满意义的急救技能大练兵。</p> <p class="ql-block"> 心脏骤停的黄金救援时间为4-6分钟。因此,来不及送往医院时,AED的正确使用可能会挽救一条生命,是针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技能。在赵河镇卫生院麻醉科医生朱盛的详细讲解演示下,同学们在模拟人上进行了胸外按压的实操练习,在轮流体验中学会了此技能。</p> <p class="ql-block"> 腹部冲击急救法,又名海姆立克急救法是由美国医生亨利•海姆立克 1974年发明的一套利用冲击腹部- 膈肌下软组织,被突然的冲击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的急救方法。这股带有冲击性、方向性的长驱直入于气管的气流,就能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排出,使人获救。志愿者老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演示,详细讲解了腹部冲击急救法的操作步骤。孩子们围在一旁认真学习每一个动作并实际操作,逐渐掌握了这一关键的急救技能。</p> <p class="ql-block"> 在“结绳大比拼”环节,志愿者向孩子们展示了两种实用结绳方法—身体单套结和双平结,并讲解了每种绳结在不同场景下的运用。孩子们全神贯注地学习,随后迅速投入比拼,一双双小手灵活地在绳子间穿梭,力求打出标准且牢固的绳结。</p> <p class="ql-block"> 本次儿童平安计划活动通过创新的教育形式,将生命教育从理论说教转化为可操作的生存技能,为乡村学校安全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我们将通过持续性的能力建设,让更多儿童成为守护自己生命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为构建平安校园注入持久动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