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探寻云峰山与大基山:一场书法艺术的朝圣之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8日,晨光微露,我们怀着对书法艺术的敬畏之心,踏上了前往莱州市云峰山的研学之路。在青岛市著名书法教授高箎老师的带领下,15名弟子分乘5辆轿车,历经两个半小时的车程,抵达这片书法文化的圣地。</p><p class="ql-block">云峰山碑刻,犹如一部镌刻千年的书法史书,而《郑文公碑》则是其中最为璀璨的瑰宝。平日里,存放《郑文公碑》的碑亭大门紧闭,只有持文联部门的公函才能开启。然而,我们此行却因机缘巧合,得以一睹其真容。当天,恰逢北京的一位领导前来参观,莱州市博物馆馆长与书法家协会秘书长陪同,碑亭大门缓缓开启,我们得以近距离瞻仰这座1500年前的书法丰碑。站在《郑文公碑》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碑上的字迹虽历经岁月洗礼,却依然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大家手持郭守仁书写的 拜碑铭共仰文公绝艺 横幅合影,庄重地向《郑文公碑》致敬。</p> <p class="ql-block">云峰山在书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留存着诸多珍贵的碑刻。这里的碑刻类型丰富,年代跨度较大,涵盖了北朝、宋代、明清等不同时期。其中,北朝刻石是云峰山碑刻的精华所在,共有17处,北魏时期有16处,北齐时期1处 。这些碑刻形态各异,有的矗立,有的斜依,还有的偃卧在突兀的岩石侧面,从山腰一直散布至山巅,仿佛是大自然与古人联手打造的天然碑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们此行着重对郑文公碑进行了深入的参观与研究。《郑文公碑》分为上下两碑,我们观摩的是位于云峰山的下碑。它高2.65米,宽3.67米,正文51行,每行29字,共计1243字 ,主要记述了荥阳郑氏家族历史以及郑道昭父亲郑羲生前事略。其书法风格独树一帜,堪称隶楷之极,钟致帅在《雪轩书品》中曾评价:“云峰魏碑,承汉隶之余韵,启唐楷之先声 。”在用笔上,它一反当时流行的魏碑侧锋书写习惯,采用篆隶笔意,笔笔中锋,刚柔并济,既有篆书的古朴浑厚,又有隶书的端庄凝练,还融入了楷书的规整与草书的流畅 。从结字特点来看,字形结构大气磅礴,宽绰疏朗,姿态各异,既具碑刻的雄强力度,又不乏书卷的温润雅致 ,整体布局舒展有序,线条走势自然有力,展现出一种气象渊穆、骨势开张的艺术风貌,体现出北朝时期崇尚自然、气势磅礴的时代审美特征 。观摩过程中,高驰老师不断为我们讲解,大家也都认真观察、记录,沉浸在书法艺术的魅力之中。</p> <p class="ql-block">郭守仁临摹的魏碑5米长卷,在郑文公碑前展示并合影</p> <p class="ql-block">高箎教授介绍郑文公碑的特点和书写风格</p> <p class="ql-block">莱州博物馆李原泉馆长向北京客人介绍郑文公碑有关情况</p> <p class="ql-block">在平度天柱山的郑文公上碑</p> <p class="ql-block">在莱州云峰山郑文公下碑</p> <p class="ql-block">在论经书碑前,高箎教授介绍魏碑的有关知识</p> <p class="ql-block">登顶云峰山</p> <p class="ql-block">与郑文公雕塑合影</p> <p class="ql-block">大基山简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基山,以其丰富的摩崖石刻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成为书法艺术与自然融合的典范。这里不仅有宗教题材的石刻,还有文人墨客的题咏,每一块石刻都仿佛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传承。大基山的石刻风格多样,与周围的山水相得益彰,展现出一种别样的艺术韵味。</p> <p class="ql-block">大基山门前合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大基山门前,师生们聚集在一起,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这一刻,不仅记录了我们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也定格了师生间深厚的情谊。</p> <p class="ql-block">登顶大基山</p> <p class="ql-block">鸽子广场</p> <p class="ql-block">中国书法简史展室进山时还没开门,下山时开门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进山时,中国书法简史展室的大门紧闭,仿佛在等待着我们的归来。而当我们结束云峰山的参观,下山时,展室的大门已然敞开。这仿佛是一种隐喻,象征着我们对书法艺术的探索永无止境。展室内的展品,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书法视野,让我们对书法艺术的历史脉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此次研学之旅,不仅让我们深入领略了云峰山和大基山摩崖石刻的独特魅力,更让我们对书法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通过对《郑文公碑》等经典碑刻的研究,我们学习到了魏碑书法的用笔技巧和结字规律,为自己的书法练习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同时,与老师和同学们的交流,也让我们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激发了对书法艺术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追求。</p><p class="ql-block">此次研学虽已结束,但书法艺术的探索之路永无止境。我们期待着未来能有更多的机会,继续在书法的海洋中遨游,追寻那永恒的艺术之美。</p> <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 郭守仁</p><p class="ql-block">制作时间 2025.5.1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