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八 提前过

梦白浪

今年五一八主会场在北京,必定热闹非凡,可惜是周日,我一般懒得外出。<br><br>既然如此,五一六开始行动。<br><br>先去首都图书馆,这里有几个为423读书日而设的微展,还有一个以北京风貌为主题的画展,包括戴泽等名家之作,但多在玻璃之后,反光强烈,拍照效果不佳。<br> 这幅作品,大北窑桥上空无一车,远望却是小蛮腰和东方明珠。<br> 借了两本书。还书期限由原来的40天缩短到28天,不敢多借。<br> 在甜水园图书港买下三本杂志。 北京画院美术馆是必经之地,也就预约参观。里面没有新展,复习李骆公的画作。<br>李骆公人生不俗,青年时加入共青团,结识了叶飞,抗战时期在上海租界举办画展,崭露头角,随后去日本学习。<br>抗战时期,沦陷区与日本的民间交流并未停滞(当然抓捕劳工不算),我的二伯父也是1943年去了日本山口学习化工,幸运的是在日本被美国潜艇彻底封锁前回国。<br>更有意思的是,李骆公1944年冬天毕业后直接去了“满洲国”,1947年去了沈阳,1948年春来到北平。<br>造化弄人。看看这时间点儿,与时代大潮似乎逆向。<br>北平解放,他在天津任教,1957年免职,1969年分配到桂林任县图书馆管理员。<br> 晚年幸福,功成名就,看照片身宽体胖,我想这是其豁达性格所致。<br>尤其感佩的是,1977年洪水将李骆公毕生所作全部损毁,他居然将其付之一炬,之后不再作画,专事篆刻,又大获成功。<br>如果我的大舅似这般乐观,或许也能度过艰难时刻。当然,为了揪批他的“后台”,所受摧残无疑远过之。 慨叹之间,已来到华侨博物馆。这里今天有新展,但开幕式到下午两点还迟迟没动静,也就不再等待。<br> 其间复习了常设展,注意到里面有参加诺曼底登陆华裔的一些文物,包括紫心勋章,可惜没有更多介绍。 隔壁的俄罗斯文化中心昨晚举办了十五周年庆典,我访为此而设的书画展,都是国画,感觉单调,草草看过 附带学习指示。 “占断城中好物华”。今日计划内,农展馆的牡丹专题展不可放弃。<br> 上小学时,鼓楼院内房东种植牡丹,感觉非常金贵,要用麻酱渣为肥料,冬天还都要用煤渣保温。<br>现在所住小区,一层有不少人家种植牡丹,似乎不经意间,年年花开。<br>洛川神女之作,已然降尊纡贵? 分享一些学到的知识点:<br>在精心照料下,牡丹可以活到数百年;<br>目前我国牡丹分中原、西北、西南、江南四个品种群,以及东北等一些亚群,超过1600个品种;<br>现有十大色系、十大花型;<br>20多个国家栽培牡丹,国外分日本、欧洲、美国三大品种群。 花王若能入口,当朝霞沾唇,琼芳留齿。只是有展无售,垂涎而已。<br> 这幅作品倒是让我想起了童年过节时的电光爆竹包装纸。那时很喜欢凤凰形象,但那种大号爆竹太响。 路上遇见两款造型脱俗之车,前者近看发现是阿斯顿马丁,该品牌曾为007的坐骑。<br> 后者远望就是58年雪佛兰克尔维特,略感惊讶,后发现挂着电动车牌,原来是比亚迪代工的仿古车“松散”——既然是有意以之命名,那我就不笑了。 本想再去人美出版社看一个画展,但见云层密布大有欲雨之势,遂作罢,乘地铁归。<br><br>新临展今天只看了五个,意犹未尽。明年五一八正值博物馆历来闭门的黑色星期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