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周五晚上,一条来自朋友转发的讯息让我震惊万分,原国防科工委核试验基地(21基地、马兰基地)司令员范如玉将军,因病于2025年5月13日在北京逝世。时光如昨,却阴阳两隔,不免心生悲伤。与将军在马兰基地协同奋斗的日子犹如电影画面,一幅幅在脑海浮现,久久无法平静。</p><p class="ql-block">我所从80年代初起,至1996年我国最后一次核试验,前后十多年,与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协作配套研制核物理测量设备并作为设备保驾者十多次参与地下核爆炸试验,因此机缘,我和将军有过较长一段时间的交往。范将军在此期间,历任核试验基地研究所所长、基地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工作中的共同砥兵砺武,私下里的相互叨陪鲤对,范将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p><p class="ql-block">我们与之合作的针孔成像项目是众多核物理测量项目的重点之一,自然得到了他的重点关注。他从签合同、验产品、模拟试验、再到现场调试,系统联调等各个环节都给予高度关注,可谓事必躬亲。记得他亲自来所里谈合作,订合同,犹记得他对指标“斤斤计较”,对经费却又宽容大度的细节。这既体现了他对工作的严谨,也表达了他对我们独立自主振兴中华民族国防事业的坚定支持。</p><p class="ql-block">范将军60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是妥妥的学霸;他从事核试验技术研究、核试验工程系统管理研究和抗辐射加固技术研究40多年,退休后还被聘为原总装备部抗辐射加固技术专业组组长。是杠杠的学者;他曾官至核试验基地司令员,少将军衔,是真正的高干。但他一向虚怀若谷,平易近人。他长我14岁,而我在试验基地又是一个来自地方的外协编外人员,但他从不以官自居,以势压人,从未表现出甲方对乙方的优越感和强势。他总叫我“老刘” ,总是平等地讨论工作,细致地关心生活。他曾引领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上将登上我们的工程车,详细介绍我们所和我们的自研设备。还曾陪同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院士专程去基地宿舍看望慰问我们项目组。在我一次患阑尾炎期间,他给予了深切关怀,保障了治疗条件。术后,他亲自去部队医院探望,并向医院下达了全力医护的“命令”,还幽默地感谢我为我国核验“贡献了一段盲肠”。殷殷关怀让我倍感温暖。</p><p class="ql-block">范将军老家在江苏丹阳,相传他每每回乡省亲,都是低调独行。一个段子说,他在老家休假期间,去看望在乡办企业任职的弟弟,由于身着朴素便服,又举止谦和,竟被错认为是弟弟老家的穷亲戚造访。当得知他是功名赫赫的核司令时,工友们不禁面面相觑,更多是敬佩有加。</p><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官网发布有范如玉将军撰写的文章《清华工物系毕业的马兰人》。 文章中写道:核武器在国家政治、外交和军事上的重要作用,决定了核武器试验是一项政治敏感的重大活动。参与核试验的每一个人都被赋予了重大的政治责任。核爆炸杀伤破坏性很大,不得不在荒无人烟的荒漠中进行。这里烈日似火、寒风刺骨,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吃的是沙粒饭,喝的是苦水浆,住帐篷,坐卡车,没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没有对科学技术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是不会心甘情愿承担这种常人难以想象的政治责任的,也不可能在这种常人难以想象的恶劣环境中生存并工作的。这段文字记述了范将军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如今,老将军已驾鹤西去,愿他在另一个世界一切安好,我们也将继承将军的事业,备战止战,护佑和平。</p> <p class="ql-block">《七绝·缅怀核司令范如玉将军》</p><p class="ql-block">大漠深居不计年,</p><p class="ql-block">许身为国铸核坚。</p><p class="ql-block">声声爆震惊寰宇,</p><p class="ql-block">赢得中华傲九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