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5月18日上午,游览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的卢浮宫。</p><p class="ql-block"> 卢浮宫,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右岸)、巴黎歌剧院广场南侧,始建于1204年,原为法国的王宫,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占地面积(含草坪)约24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4.8公顷。全长680米。整体建筑呈“U ”形,分为新、老两部分,老建筑物建于路易十四时期,新建筑物建于拿破仑时代。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由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p><p class="ql-block"> 卢浮宫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拥有的艺术收藏达40万件以上,包括三大镇馆之宝:胜利女神像,蒙娜丽莎,断臂维纳斯。</p> 金字塔形入口外部 金字塔形入口外部 镇馆之宝之一:胜利女神像 <p class="ql-block"> 《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像》,是卢浮宫最著名的古希腊雕塑之一,创作于约公元前200年,高2.44米,由大理石雕刻而成。</p><p class="ql-block"> 这座雕像描绘了胜利女神尼克(Nike)从天而降,停驻在战舰船头的瞬间,双翼展开,衣裙随风飘扬,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动态美感。尽管雕像的头部和双臂已缺失,但其飞扬的翅膀和湿衣贴体的雕刻技法仍令人惊叹,使沉重的大理石呈现出轻盈灵动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1863年,由法国考古学家在爱琴海的萨莫色雷斯岛发现,经过多次修复和补充发掘,如今成为卢浮宫古希腊艺术的代表作之一,与《蒙娜丽莎》《断臂维纳斯》并称镇馆三宝。</p><p class="ql-block"> 胜利女神像不仅体现了古希腊雕塑的高超技艺,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它的姿态象征着胜利与荣耀,曾被用于纪念古希腊的海战胜利。艺术家通过精细的褶皱处理和流畅的线条,让静止的雕像充满生命力,仿佛女神正迎着海风宣告凯旋。</p><p class="ql-block"> 这座气势恢宏的雕像,不仅是艺术史上的杰作,也是古希腊文明辉煌的见证,其影响力甚至延伸至现代,如著名运动品牌“耐克”(Nike)的名字便源于此。</p> 镇馆之宝之二:蒙娜丽莎 <p class="ql-block">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大师达·芬奇于1503年至1517年间创作的木板油画,高77厘米,宽53厘米,其以神秘的微笑和生动的眼神闻名于世。</p><p class="ql-block"> 画中人物,据信是佛罗伦萨商人弗朗切斯科·戴尔·乔孔多的妻子丽莎·盖拉尔迪尼,达·芬奇运用独特的“晕涂法”技法,使她的表情在不同角度观看时产生微妙变化,仿佛始终与观众进行着无声的交流。作为卢浮宫镇馆三宝之一,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更因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品之一。</p><p class="ql-block"> 这幅作品,蕴含着诸多未解之谜,从画中人物似笑非笑的表情到背景中隐藏的符号,引发了无数研究和猜测。科学家通过微表情分析发现,蒙娜丽莎的表情混合了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和2%的愤怒。这种复杂情绪的表达,展现了达·芬奇精湛的绘画技艺。画作右眼球隐约可见“LV”字样(达·芬奇姓名缩写),背景中的桥梁可能描绘了意大利阿雷佐市的实景。自16世纪被法国王室收藏以来,《蒙娜丽莎》吸引了无数艺术爱好者,每年约有600万游客专程前往卢浮宫一睹其真容,使其成为人类艺术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p> 镇馆之宝之三:断臂维纳斯 <p class="ql-block"> 《断臂的维纳斯》,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巅峰之作,创作于公元前2世纪。雕像高204厘米,以帕里安大理石雕成,展现了爱与美之神阿芙洛狄忒(罗马称维纳斯)的优雅身姿。其经典的S形曲线和黄金分割比例体现了古希腊对完美人体的追求,而残缺的双臂则赋予作品神秘感,引发后世无限遐想。</p><p class="ql-block"> 这座雕像1820年发现于希腊米洛斯岛,虽因运输事故失去双臂,却因“残缺美”成为艺术史上永恒的象征。衣袍滑落的细节与宁静的面部表情,既传递神性的庄严,又饱含人性的温情。作为西方文化的重要符号,它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审美理念,至今仍吸引全球观众驻足沉思。</p> 达·芬奇的3幅作品 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