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城鲁班行:穿越时光的匠心之旅

清心

<p class="ql-block">美篇号:432810016</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晨曦微露的温柔里,带着好心情我踏上了前往马来西亚宾城的旅程,心中揣着对古老技艺的无尽向往,仿佛穿越了千年的风尘,去赴一场与鲁班精神的约会。宾城,这个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古城,以其独特的魅力,静静地等待着每一位旅人的探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初入宾城,映入眼帘的是那错落有致的古老建筑,它们以一种不言而喻的沉稳,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我漫步在狭窄的石板路上,两旁是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店,每一件作品都仿佛承载着匠人的灵魂,轻轻触碰,便能感受到那份温润与坚持。不禁让人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份静谧与雅致,与宾城的氛围不谋而合,让人心生宁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行至鲁班工坊,一场关于木艺的朝圣之旅正式开启。工坊内,木屑轻扬,伴随着阵阵木香,老匠人们正以娴熟的手法,雕琢着每一寸木头,那专注的眼神,仿佛在与木材对话,倾听它的纹理,顺应它的天性。这让我想起了宋代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匠人们用一生的时间,诠释着“匠心独运”的真谛,让人深感敬佩。</p> <p class="ql-block">鲁班行即鲁班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一位慈祥老匠人的邀请下,我有幸参与了一次简单的木工体验。手握锯子,尝试着锯开一块木板,每一道锯痕都是对耐心与细致的考验。汗水滑落,与木屑交织,我仿佛能感受到鲁班当年发明锯子时的那份智慧与艰辛。这一刻,古诗中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不再只是文字,而是化作了手中的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坚持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午后,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宾城的每一个角落,给这座古城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我走进一家茶馆,品一口地道的拉茶,香浓中带着一丝丝甘甜,正如这趟旅行的滋味,苦中带甜,回味无穷。茶馆内,老人们围坐一起,讲述着关于鲁班的传说,那些故事如同潺潺流水,洗涤着心灵,让我对这位古代工匠大师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敬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夕阳西下,我登上了宾城的一座小山丘,俯瞰整个城市。远处的教堂与近处的庙宇交相辉映,展现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交融之美。此时此刻,我脑海中浮现出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虽然景象不同,但那份和谐与共融的意境,却是跨越时空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夜幕降临,宾城换上了另一副面孔,灯火阑珊,热闹非凡。我走进一家小剧场,观看了一场关于鲁班生平的舞台剧。灯光、音乐、舞蹈交织在一起,将鲁班的智慧、勇气与坚持展现得淋漓尽致。剧中,当鲁班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创造出一件件工具时,台下掌声雷动,我亦为之动容。这不仅是对鲁班精神的颂扬,更是对每一位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者的致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行宾城,我不仅领略了鲁班技艺的精妙,更深刻体会到了“游十学十悟”的真谛。每一处风景,每一段故事,都是对心灵的洗礼,让我学会了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匠心”。正如古人云:“匠心独运,方显大师风范。”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身处何方,我都将带着这份从宾城鲁班行中学到的坚持与创新,继续前行,用心生活,用爱创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于是,这次宾城鲁班行,成为了我心中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它不仅仅是一场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觉醒,让我在时光的流转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匠心独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