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5月14日下午我们来到了丹吉尔,丹吉尔矗立在直布罗陀海峡西岸,左手大西洋,右手地中海,是非洲与欧洲的地理婚床。这座城市自公元前6世纪腓尼基人建城以来,便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罗马人在此设立毛里塔尼亚行省,葡萄牙人筑起堡垒,西班牙人与英国人轮番统治,直至1956年摩洛哥独立。历史的烙印深深刻入每块石板:老城“麦地那”的阿拉伯市集与西班牙殖民建筑交织,清真寺宣礼与教堂钟声共鸣,柏柏尔商贩用带法语腔的阿拉伯语讨价还价,空气中弥漫着薄荷茶与海鲜炖饭的香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斯帕特尔海角灯塔是丹吉尔的地理图腾,这座19世纪灯塔屹立于大西洋与地中海的交汇处,晴日可眺望海峡对岸西班牙的山影。而卡斯巴城堡如巨兽蛰伏于老城之巅,15世纪葡萄牙人建造的城墙内,苏丹宫殿的雪松木雕花穹顶与马赛克庭院仍诉说着摩尔艺术的辉煌。城堡博物馆中,航海地图与陶瓷器皿陈列着这座港口城市作为贸易枢纽的千年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丹吉尔的灵魂,藏在麦地那迷宫般的巷弄里。铜匠敲打着铜盘,染坊工人将皮革浸入天然靛蓝染缸,香料商贩将藏红花与肉桂堆成金色小山。当暮色降临,大索科广场的喷泉旁,说书人用柏柏尔语讲述《一千零一夜》,而年轻人挤进咖啡馆,用法语讨论存在主义哲学。这座城市,始终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海峡的风,将千年战火与文明碰撞,酿成一杯绵长的薄荷茶。</p> <p class="ql-block">傍晚我们来到安吉中餐厅吃中餐</p> <p class="ql-block">晚饭后入住明萨宾馆,明萨宾馆作为五星级宾馆,尽显奢华与品质。酒店外观比较低调,是一个不大的门面,内部装潢却非常精致。客房宽敞舒适,设施一应俱全。餐厅佳肴美味,服务贴心周到。娱乐休闲设施完备,还能俯瞰迷人景致,是商务出行与休闲度假的上佳之选。明萨宾馆标准房含早餐1480迪拉姆一个晚上。</p> <p class="ql-block">稍作休息后我们去逛街,看看丹吉尔的夜景</p> <p class="ql-block">这里离大西洋很近,几乎能听到海浪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出酒店大门右拐向前走两个路口有一个很大的广场,晚上灯火通明,沿街都是商铺,以卖香料为主,广场上满是歇息的人们,孩子们在广场上奔跑嬉闹,阿拉伯的女士们有的穿着长黑裙披着黑头巾,有的却是穿着时尚地展露出她们的美丽,摩洛哥在尊重女士方面要比一般的穆斯林国家开放的多,这也与摩洛哥前皇妃拉拉萨尔玛的坚持分不开的,在争取女性权益上拉拉萨尔玛功不可没!</p> <p class="ql-block">5月15日起床后利用早餐时间仔细观察了一下酒店的内部环境。</p> <p class="ql-block">餐厅很大,旁边有一些餐桌是放在阳台上的。</p> <p class="ql-block">餐厅阳台外的景色特别迷人。</p> <p class="ql-block">远处就是大西洋与地中海的交汇处。</p> <p class="ql-block">中外游客都在此用早餐。</p> <p class="ql-block">这些照片可能是摩洛哥的名人。</p> <p class="ql-block">早餐后来到斯帕特尔海角灯塔</p><p class="ql-block">斯帕特尔海角灯塔矗立于丹吉尔以西的悬崖之巅,是直布罗陀海峡西岸的地理坐标。这座19世纪建成的白色圆柱形灯塔,高15米,以赭红岩壁为基座,俯瞰着大西洋与地中海的交汇处,晴日可眺望对岸西班牙的群山轮廓。</p><p class="ql-block">灯塔不仅是航海者的指路明灯,更是文明的十字路口。自腓尼基人在此设立贸易站以来,这片海域便见证了罗马舰队、阿拉伯商船与西班牙探险家的航迹。灯塔下方,古罗马时代的神庙遗址与柏柏尔人的岩画静静沉睡,而现代集装箱货轮正从脚下驶过,驶向苏伊士运河与好望角。</p><p class="ql-block">如今,灯塔成为丹吉尔的标志性景点。游客拾级而上,可触摸灯塔外墙的斑驳石痕,或在咖啡馆露台品一杯薄荷茶,遥想海明威在此凝望海峡时写下的《丧钟为谁而鸣》。</p> <p class="ql-block">2012年版的200元摩洛哥迪拉姆纸币背面图案即为斯帕特尔海角灯塔。</p> <p class="ql-block">从灯塔向西走300米有一块分别指向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标牌</p> <p class="ql-block">这个标牌就是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分界线,右边是地中海,左边是大西洋。</p> <p class="ql-block">离开斯帕特尔海角灯塔,我们驱车10多公里来到非洲之洞(大力神洞)</p> <p class="ql-block">非洲之洞:大西洋畔的地理奇迹</p><p class="ql-block">在丹吉尔的大西洋海岸,藏着一处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非洲之洞。这座由海浪千年侵蚀而成的溶洞,洞壁竟天然勾勒出非洲大陆的轮廓,连马达加斯加岛都清晰可见,被誉为“大地被海洋亲吻的印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洞穴的形成源于海水对岩石的持续冲刷,大自然的雕琢让坚硬岩壁化作一幅立体地图。当阳光穿透洞口,光影在岩壁上舞蹈,非洲版图的轮廓仿佛漂浮于海天之间。传说中,这里曾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劈开直布罗陀海峡的所在,神话与地质奇观在此奇妙交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非洲之洞成为游客必访的网红打卡地。人们在此排队拍摄逆光剪影,让海浪与飞鸟定格成背景;或坐在洞旁咖啡馆,眺望大西洋与地中海交汇处深浅不一的海水。洞内每一道波纹都在诉说时间的故事,而洞口外,世界的尽头与起点正以潮汐为笔,续写着新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这个非洲之洞的剪影比照非洲整个地图,真是如此神奇的相似</p> <p class="ql-block">从非洲之洞出来。</p> <p class="ql-block">当地商贩要推销他的商品</p> <p class="ql-block">非洲之洞门口的走道上正好在展览一个画展</p> <p class="ql-block">是我们中午吃饭的餐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