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本书是从大表哥那里借的。大表哥后来“走了”。这本书就留在我这了。</p><p class="ql-block"> 1980年代初思想上开始拨乱反正了,有了批判这本书的声音。可我还没读过,一天在大表哥那里看到了这本书,就借了回来。</p><p class="ql-block"> 郭老的学术功底不容置疑。解错诗词的可能性几乎没有。那争议和争议的问题从何而来?</p><p class="ql-block"> 或曰:“教员”喜欢李白不喜欢杜甫,所以郭老就“扬李抑杜”;“教员”喜欢李白并不等于反对杜甫。这种迎合没什么道理。</p><p class="ql-block"> 或曰:郭老肯定了李白的浪漫主义,却对杜甫运用阶级分析进行贬低批判。看了这本书,感觉郭老还是在严谨做学问的。那个年代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很普遍,有其特定的历史烙印不足为奇。</p><p class="ql-block"> 读郭老早年的诗就知道,郭老也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内心应该与李白的思想契合(最少他自己是这样认为的),所以推崇李白。而对杜甫,并没有被诗圣的名头吓唬到,而是认为杜甫只是揭露了社会黑暗,没有反抗。忽略了杜甫所处年代的历史局限性,有点苛责了。</p><p class="ql-block"> 总之,书是好书,没有毒。</p><p class="ql-block"> 可读,可认真的读,可认认真真的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