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清华

云水禅心

<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由教育部与北京市重点共建,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高校,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始建于1911年的清华学堂,百年老校,知名学府,是多少人梦寐以求,而又高不可攀的神圣而向往的地方。</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6日,是清华大学建校114周年校庆日。</p><p class="ql-block">紫滕花开,槐花飘香,我有幸能参加清华114年的校庆活动,内心无比兴奋。</p><p class="ql-block">前几天,儿子说他要参加校庆,并给我们也报备了亲友团可以一起参加。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小激动,害得我晚上都失眠了。想想别人想进入清华,得提前一个多月预约才能弄到入门票,我怎能不激动和兴奋呢?</p> 印象清华 <p class="ql-block">想起了十年前我第一次逛清华的情景。当时,儿子刚在北京参加工作,女儿参加完了高考,我们全家来了北京一趟。闲遐时,儿子带我们第一次逛清华。</p><p class="ql-block">我们乘坐公交车前往。记得排队的人很多,校门口还拉着长长的警戒线,由好几位保安在维持秩序。因为里边太大,我们还专门买了张校园地图。依稀记得道路旁的古朴厚重的石雕“书山”和二校清华门,“水木清华”正在修缮,园门紧闭,因无缘入园,就扒着红漆大门,从门缝向内窥视,还在门口留了张影以作记念。我还立于书山前,故弄风雅:“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想象清华莘莘学子们勤奋苦读的情景。因为女儿刚高考完,估得分数也不算低。虽然够不着清华大学的分数线,但他们都在写有“清华录取通知书”的框架中拍照留念,儿子还开玩笑说:“刘芸,我们来你的学校了”,然后他们相视一笑算是回答。后来,我女儿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儿子竟然被清华硕士研究生录取。</p><p class="ql-block">如今,我要感谢儿子的一片孝心,满足我的心愿,让我在将尽花甲之年,饱览自然风光之优美,感受世界名校文化知识之厚重。我更要感恩这个时代的美好,让我们现世安稳,尽享岁月之静好。</p> 优美清华 <p class="ql-block">过了校门口的安检,随着人流,我们踏进校园。这可是全国知名品牌的双一流高等学府,它不仅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标杆,更是无数人心中的学术圣地。行走在清华园中,胸中自有一种飘逸、高远的凌云之志,自然腰杆也就挺直了,头也就抬起来了。</p><p class="ql-block">校园环境优美。几处草坪,绿草茵茵,鲜花簇簇。古树参天,碧树成荫。就连道路两旁,每隔几米的彩色宣传标语,上面写着清华校训:“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八个大字,远远看去,竟然也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园中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红底白字的条幅上写着“欢迎校友返校"、“热烈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14周年"等等。</p><p class="ql-block">方形的泉池里,碧波荡漾,在压力水泵的作用下,一个个如柱的白色水花在池中跳着欢快的舞蹈,升高又落下,于是周围腾着的水雾氤氲迷散开来,池中就水漾泉涌的。池的周围吸引了一些人观光驻足,有些孩子竟然用小手撩拨池边的水,脸上扬着甜甜的笑。</p><p class="ql-block">主楼前,八面红旗迎风招展,舒缓的音乐在校园上空循环播放。楼前的紫色大牌子上写着“紫冬日新,数控未来",旁边还有供人们拍照留念的造形设计。这里也已经聚集了好多人。</p><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的紫色巴士从校园的路口缓缓驶过,交叉口,不时走来保安疏通人流。他们繁忙的身影不亚于旅游景点的工作人员。</p><p class="ql-block">我们信步来到“新清华学堂”、这是一栋没计独特的圆形楼宇,现代建筑与古代文化巧妙融合的元素吸引着人们的眼球。紧邻它的还有“清华大学校史馆”、“蒙伟民音乐厅”广场。儿子说:“这三栋建筑是清华大学为迎接百年校庆而兴建的,‌校史馆‌内有实物展示清华大学的发展历程,系统呈现自建校以来的重大事件与成就。这里是了解清华大学历史的重要窗口”。广场上正在举行音乐会和相声表演,我挤在人群中看了一会儿,又被文创校庆纪念品展销的纪念品所吸引。</p><p class="ql-block">走累了,可以找一处石墩或长椅坐下,让阳光尽情地洒在身上,暖暖的。放眼环顾四周,满眼的惬意和宁静,真想让时光慢下来,就这样静静地坐着、看着。小孙子可不安分,他跑来跑去的,像翩翩飞舞的蝴蝶,绕过一墙的紫滕花,踩着石板,我们看到前面一个绿色的小山坡,山坡上有好多的孩子,他们跑上跑下的。欢笑声银铃一样脆响,有的干脆从上面滚下来。远处拍照的,张开双臂迎接的,好不热闹。原来此处就叫“爱情坡”呀!真是休闲玩耍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小孩子们在这儿玩得叫不走,索性我们就停下来,反正我们今天就是来消遣的,有的是时间。</p> 品位清华 <p class="ql-block">中午时分,我们去“清芬园”餐厅吃饭,上下三层偌大的学生餐厅里,已经座无虚席,我们分头找,才在二层的一个角落里,有人吃过饭刚走,我们就在这坐下来了。儿子说这儿又叫“万人食堂”,想吃啥,可以到排档口点,并且这里的菜品好,价格也不贵。琳琅满目的菜,令人眼花缭乱,我看见前面一人盘中的糖醋排骨诱人,就要了一小份,然后又要了两份自己爱吃的素菜和米饭,回到座位,儿子已经端回来孙子爱吃的烤鸭和鱼丸,他正在妈妈的看护下大块朵颐。儿子要了他爱吃的三合面,儿媳点了她爱吃的牛肉面。吃饱喝足,从二楼出来,发现楼道的过道处,有人蹲着,就着餐盘就餐,我们庆幸自己还找到个座位。</p><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直接去了清华艺术博物馆‌。因为是校庆,馆门口展示了校内师生的“盛巳花影”的插花艺术和绘画艺术展品。我看看这幅很美,再看看另一幅也很美,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花的寓意,疏密有致,匠心独具。我伫立在名为“墨香花影”的插花前,久久不愿离去,美的心灵和智慧巧手才会创造出如此灵动的视觉盛宴。</p><p class="ql-block">儿子一家三口早已进入了博物馆,他们招呼我进去。馆内分了好几个展区,里面有专业的讲解员,为前面围观的人讲解。我知道了这里有好多藏书是世界孤本,明白了这些藏品的珍贵。在一楼我看到杨降先生的题词:“我在许多学校上过学,最好的是清华大学,清华大学里,我最爱图书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感受钱锺书先生“横扫清华图书馆”的誓言。图书馆四楼,我还找到了当年林徽因女士的木质座椅……令人欣慰的是,我发现每个楼层都有供人休息时的沙发和沙发床,好人性好温馨,进入这样环境,谁都会自觉不自觉地遵守纪律,环境育人在这里绝不是一句口号。</span></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占地1.5公顷,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馆藏涵盖书画、织绣、青铜器等艺术品。这里是校园内重要的文化传播平台,也是艺术爱好者们的天堂。</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路的右手边是体育场,场内激烈的球赛正在进行。我们绕过体育场,又走了长长的一段路,</span>看到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礼堂‌:罗马式穹顶,建筑气势雄伟。儿子介绍说它建于1926年,由美国建筑师设计,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可容纳千余人。这里不仅是学术活动的举办地,也是各种文化演出和学生活动的舞台,承载着丰富的校园文化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那是日晷‌,底座刻有“行胜于言”四个大字。这座日晷兼具历史意义与科学教育功能,是校园内一处富有教育意义的景点。在日晷旁是清华学堂。<span style="font-size:18px;">‌红砖外墙与欧式风格的融合,使其独具特色。现为教学与学术活动场所,承载着清华大学的历史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br></p> 留恋清华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在校园内徜徉了一天,儿子指着眼前的牌坊说:“这儿就是清华园牌坊,也叫二校门”。我知道这儿才是清华大学的标志性建筑。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这座白色大理石牌坊,古朴典雅,雄伟壮观。牌坊上刻有“清华园”三字在夕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几幅红色的大条幅上写着“热烈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14周年”横挂在头顶。那拱形的门洞前,鲜花簇簇,人头攒动。</span>三五成群的人们,<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的白发横生,有的风华正茂,也有垂髫小儿。</span>他们时而指点江山,时而驻足静观,有的谈笑风生,有的正握手挥袖。他们虽然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但他们都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带着美好的希望和祝愿。</p><p class="ql-block">清华很美,工字厅外荷塘边,荷塘里的荷叶是否已经绿圆,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月色是否如昨?同方部外,梁启超先生的《君子》演讲犹在耳畔回响;我走过前人走过的园中小路,踏着前人踏过的青色方砖,跨过前人跨过的清华门槛,嗅着杨降先生嗅过的图书馆的书香,坐着当年林徽因坐过的木椅,感受着国内最高学府文化的氛围,接受着前辈的知识的熏陶。我看着自己被夕阳拉得长长的身影,行走在光影里的我无比留恋,无比的心满意足。</p><p class="ql-block">这里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文化的象征。我及时按下快门,把时光定格在了相机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