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恩施

起名好难

【岁月鎏金处,故人踏山河而来】<br><br>六载春秋在指缝间悄然流转,穿越三年疫情的霜雪,我们在恩施的云海松涛间重拾旧时光。当年山东银杏树下的十一双明眸,如今已沉淀成七十岁的琥珀色星光,最年长的聪哥笑纹里藏着七十八道年轮。文奎夫妇缺席的席位上,摆着温热的茶盏与未说完的牵挂。25年5月10日,70年代在湘西田湾奋斗过的老朋友们一行八人来到了恩施。一起述旧,回温那火热的往事。一起游玩,笑谈明天的美好! 春林两口提前几天到来,以安排好休息住处,今天我们六人同时一趟车到达。春林亲自接站,老友见面不亦乐乎! 伯聪与夫人、安民与夫人、春林俩口、我和宝明。 第二天大家一同游土司城,恩施土司城正门楼高25米,以榫卯木构展现土家族智慧,门楼四层十二柱二十四梁象征四季节气。两侧"天王送子"雕像寄托望子成龙愿景,壁画描绘民族团结与农耕崇拜,镂空雕花门窗刻满传奇故事。屋顶"福在眼前"雕塑以蝠喻福,将吉祥寓意融于建筑细节之中。遗憾的是只能走南门进入。 恩施土司城南门新皮肤是五一前上的线!南门4根顶流图腾柱!近10米高的白虎图腾柱自带霸气结界,柱身刻满土司秘史剧本杀,随手一拍都是电影级构图。 晨钟暮鼓双楼CP营业,游客中心自带智慧导游buff,逛累了还能在吊脚楼风商铺买杯"摔碗奶茶"。虽然青铜城门写着"恩施土司城"五个烫金大字, 老粉们评价说,东门区域保留了更浓厚的传统韵味,而新南门则呈现出一种刻意拼凑的风格——像是强行把汉服和潮牌球鞋搭配在一起的年轻人。景区通过资金投入打造的精致仿古商业区如今已高调亮相,正等待着公众检验这次文化包装项目的实际效果。 土家族历史悠久,为远古巴人的后裔。土家族地区的土司制度,则起于元代止于清朝雍正13年的"改土归流",历经元明清三朝,前后450余年。这棵古老的榕树疙立在土司城内默默陪伴着历史的变迁。 九进堂为土家族干栏式吊脚楼仿古建筑群落。它将传统的土家吊脚楼、摆手堂、官言堂、书院及月台、戏楼等融为一体,亭台楼角,层檐飞爪,高低上下,错落有致,十分雄奇、巍峨。<br><br> 九进堂由祠堂和庄园两个部分组成。所谓九进,却表示有九台纵深递进的意思,它包括祠堂有四进和庄园的五进,合称九进。“九”为极数,在古有“九为尊”的象征。表示多,表示大、表示最高,象征至尊至贵。 围柱而抱的木雕神龙栩栩如生。 九进堂建筑群落总高99.9米,宽29.9米,呈纵向层台递进式布局,全部建筑构件中,有303个柱础,330道门,90个窗户,全由榫铆相接的木结构组成。总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所有雕花门窗是从民间征集收藏而来。<div><br><div><br></div></div> 一上午继续玩了土司皇城的"御花园"百花园、土家族的图腾宗拜和土家族的族徽和标志白虎雕像、卧虎沟上的软索铁桥-卧虎铁索桥等,大家尽兴而归。 5月12号到龙麟宫。它位于恩施州恩施市城西郊麒麟溪源头,距恩施市中心8公里,龙鳞宫是水旱兼备洞穴景观,由水洞、干洞和迷津洞组成,洞长2300多米 其中水洞"小三峡"长500多米,洞高20-50米;干洞和迷津洞长1800多米。洞内平均高度50米,宽30米。有一坛、二府、三峡、九龙、十三厅和二十八珍奇等200多处景点。 水洞"小三峡"两岸奇峰耸峙,怪石狰狞,河水夏日冰冷彻骨; 干洞和迷津洞内钟乳石保存完好,奇形怪状,千姿百态,巨柱擎天、长龙横卧、雄鹰高踞,帷帽低垂,百步天梯,水镜仙境,美不胜收。 溶洞生成于寒武纪,距今约5亿5千万年。这也是一处不错的游玩的去处。一群老头老太不慌不忙但愿天天如此。 5月13号上午大家致同意参观恩施博物,这是一个好主意,即不累也休闲。恩施地处“东襟荆楚,西通黔渝。南极潇湘,北达中原。”这里的人民---巴人(土家先民)世代生息在这块土地上,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有大量馆藏文物,主要为反映巴文化、崖葬文化、土司文化以及民族风情的历史、民俗文物和革命文物等,以巴文化的实物最为珍贵,土司文化和崖葬文化又独具特色。 <p class="ql-block">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将巴文化及土家文化融为一体进行综合展示的基本陈列,展出了许多文物精品,包括巴人使用的"虎钮錞于"、"巴式编钟"、"巴式矛"、"巴式剑"以及本地少数民族地区出土的"土司帽"、"土司印章"、土司夫人使用的"金凤冠"等珍贵文物。</p> 由于今天有许多有代表性的文物出外展出我们没有目睹,留下一丝遗憾。 "历史文物篇"重点从"建始直立人"、清江流域的巴文化到鄂西南地区元、明、清土司文化和奇特的崖葬文化,展示恩施地区人类形成、发展、壮大的整个历程。<div><br></div> "民族民俗篇"则从土家族、苗族的吃、穿、用、行等方面,重点反映恩施州各民族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 午后我们一行又参观了革命先驱叶挺将军囚居纪念馆。 1942年至1945年8月间,“皖南事变”中遭国民党无理扣押的叶挺将军曾两度被软禁于此,历时两年零五个月,是他囚居生涯中囚禁时间最长的地方。 期间,其夫人李秀文,子女叶正明、叶华明、叶扬眉先后到此同住。 皖南事变前,叶挺将军亲笔题词。誓与日寇血战到底,以明心志。 走出叶挺将军囚居纪念馆,将军铁骨铮铮、曲折动荡的一生震心灵,内心感慨万千。 暮色初垂,恩施车站灯火如昼。老友永胜携风而至,虽迟到的是脚步,却踏准了重逢的节拍。 5月14日喜迎永胜归队!我们在恩施民俗街鎏金牌楼下相聚,共赏非遗风情,以文化纽带凝聚老友的新活力。 路过恩施---在屏风墙前打个卡。 民俗街广场上,身着彩绣的雕塑吹响古朴号角,九个老头老太踏着青石砖穿梭嬉戏,欢声笑语与檐角铜铃交织成流动的欢乐画卷。 雨点嫂子与号角手PK谁最威武。 在清江人民公社饭店前老兄弟们在一起。 施南古城位于恩施市中心位置,古香古色的建筑群远远看去很有民族特色,想着应该是原汁原味的古城。走近一看才知道,这是近几年才建造的仿古建筑。 虽然有点失望,还是带着好奇进去转了一圈。一圈转下来确实失望。古城内商业气息太浓,丝毫没有古城应有的沉静和厚重。连假山上也堆满了透着铜臭的金钱,现代商业浪潮早已漫过城墙,将历史的余韵冲刷的支离破碎。<br> 施南古城的明清遗风广场中央矗立着清江女神雕像,为古城核心地标。雕像以土家族审美风格设计,展现了女神端庄慈爱的形象 中午在施南古城外雅馆小憩,暂离尘嚣准备去女儿城。 作为全国第八个人造古镇,恩施土家女儿城谋划了整体建筑风格,仿古与土家吊脚楼相结合,体现了土家族的民风民俗,是全国土家文化的锥形。 虽为人造古镇,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景区内民俗文化主要有摔碗酒、摆手舞、土家女儿会、土家十大碗和土家族哭嫁。 心形秘境映苍穹,执手同心情意浓。女儿天下第一城,许你一世浪漫相拥。 女儿城小吃街汇集恩施州八县市特色小吃以及全国各地特色美食。恩施油香、土家包谷粑粑、恩施豆皮、建始大饼、炕洋芋、蒸儿糕---都是没听说过的美食,口水要流出啦! 在这女儿城的标志地集体打卡, 5月14日我们包车来到了恩施的石门河地心谷景区,景区享有“世界第一古人,中国第一古河,巴楚第一古道,施南第一佳要”的美誉。这一称号源于其独特的地质、历史、文化与生态价值。 进了景区的第一站就是人工的一个玻璃桥,美丽的爱心造形让人们忘了高度所带来的恐惧。来一个造形吧! 老哥和老弟在祈福身体健康,一帆风顺。 统华嫂子在和山神对话。 “建始直立人”不会是这个形状吧?!真像远古猿人。 山体不时有奇树出现。 在向前行必须要过这个石门。前方就是巴楚第一古道。 突出的怪石也会阻挡前行的道路。 石门河以喀斯特嶂谷地貌为核心,形成独特的峡谷景观。其地质特征可追溯至第四冰川时期。 峡谷幽深,壁立千仞,集“幽、险、奇、秀、古”于一体。被誉为“中国第一嶂谷”。 这个神龟逆水而上,河水大时一定湮没在水中了。 河对岸的相思树快已成林。 这里是时空交错的秘境长廊,在这地球的掌纹深处,我们终与最原始的天地赤诚相见。 五小时跋涉于时光褶皱中,双腿酸痛却心似飞鸟。栈道蜿蜒如大地掌纹,幽谷深处,亿万年的时光在岩壁上静静流淌。青苔浸润着亘古的呼吸,藤蔓垂落成绿色帘幕,溪流在玄武岩间凿刻永恒情书。汗滴坠入深潭的刹那,恍然读懂喀斯特的秘语——所谓地心,原是地球敞开的心脏 当最后一缕天光穿透叠翠屏障,方知最美的风景,从来不在终点,而在与大地对话的每一瞬震颤。 五月的恩施在晨光中苏醒,青翠的山峦披着薄雾,像极了我们年青时初遇的模样。老友们在这“施南第一佳要”踏过腾龙洞的千年岩脉,在清江十八拐的云端放声大笑,任时光在欢声笑语中流淌。离别那日,地心谷的晨露沾湿了行囊。16日的站台上,我们像年轻时那样用力拥抱,把不舍藏进彼此后背的行囊里。列车载着天南地北的轨迹渐行渐远,但恩施的云记得,每片竹海都录下了我们的约定:待来年杜鹃染红武陵山时,定要带着故事归来。愿岁月善待这穿越山河的情谊,待重逢日,再温一壶富硒茶,笑看青山依旧,故人如初。